沉思的托克维尔

被用户删除
经济

股市暴涨背后的社会心态

★成为修明札记资深读者:点击上方「修明札记」→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好久没直播了,趁着十一假期大家都有时间,以及股市暴涨这个热点话题,和老凤连线,聊聊这次股市暴涨的逻辑及其背后的社会心态。那天看了维舟的文章,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他的观点是A股在短时间暴涨不仅不能证明股民对市场“有信心”,反而是信心不足的体现。股民蜂拥入市都是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因为大家害怕当下的上涨是暂时的,担忧政策很快又发生变化,股民仍然没有一个稳定的预期。维舟的结论,很有道理。其实中国上下,都希望A股能向美国一样,和经济走势、企业业绩成正相关,希望股市能是一个稳定的慢牛,A股此前的大起大落除了让少数投机客获利外,大多数股民都是亏钱的。20年来,中国GDP涨了十几倍,但是A股仍然停留在3000点,股市并没有成为企业的融资平台、经济的晴雨表、资金的蓄水池。中国人并不是生来就喜欢投机和冒险,他们也希望有稳定的预期和生活,所谓“惊弓之鸟”更多是长期生活磨炼下的一种生存智慧。针对这一点,今天晚上8:30我将和经济学者凤来仪和投机者迈克熊对话,讨论中国股市的逻辑、中国股民的心态和股市的节后走势,敬请大家关注。
10月3日 下午 5:44
其他

中美贸易战的根源

★成为修明札记资深读者:点击上方「修明札记」→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中美贸易战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2016年后中美经贸冲突急剧增加?为什么拜登政府没有改变特朗普的高关税?今天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美国是一个选举国家,民意对大政方针的影响很大,精英可以制定外交政策,但想要动员整个社会去支持政策则需要民意的许可。二战时期,没有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无法参战,80年代,如果没有美国民间对日本商品的反感,里根也无力对日发动贸易战。2014年,虽然美国战略界精英早把中国视为最大的威胁,但这一判断无法得到美国社会的共鸣,华尔街、好莱坞、硅谷在中国赚取了大量利润,那些被全球化影响的美国工人,虽然认为中国抢走了他们的工作,但还未有政客替他们发声,中美尚可处在蜜月期。2015年,形势发生了巨变,特朗普敏锐察觉出中国制造业和铁锈地带工人就业间的关系,他和他的幕僚反复宣传是“中国抢走了美国的就业岗位,他要将就业机会带回美国”,因而迅速得到摇摆州选民的支持。2016年,凭借在铁锈地带,尤其是“蓝墙”三州的翻盘,特朗普战胜了希拉里。2008年和2012年,奥巴马曾以5%以上的巨大优势拿下铁锈地带,2016年民主党却完全丢掉了这一地区,根源就是特朗普体察到了选民的真实需要,而民主党仍然没有抓住重点,主张进一步推动全球化。正是2016大选后,民主党、共和党进行了选民重组,学历愈发成为选民分化的基准,未受过大学教育的白人选民愈发支持共和党,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无法适应金融业、高新技术行业的要求,他们被全球化的大潮抛在了后面。一直以来,没有人为这些失意者代言,直到特朗普出现。特朗普在2016、2020年获得的白人蓝领选票超过了历届共和党候选人,2020年特朗普赢得了65%非大学学历白人选民的支持,89%福音派非大学学历白人选民的支持。这样的高支持率离不开特朗普本人对工人阶级的重视。2015年特朗普宣布共和党应该成为工人阶级的政党,2024年共和党大会,特朗普更是破天荒的邀请到国际卡车司机工会主席奥布莱恩,以此表示共和党对工会的支持。从里根时代开始,共和党一直奉行古典自由主义,支持企业和自由贸易,反对工会,特朗普完全颠覆了这一传统,将共和党变为了“欧洲式”的极右翼政党(文化右经济左)。特朗普比民主党更早意识到了白人蓝领的困境。他们生活的铁锈地带一直面临制造业外流的困境,很多曾经繁荣的工业城市逐渐衰落,工作机会流向了日本、墨西哥和中国。那里的白人不仅失去了工作,还失去了自尊和熟悉的社区生活,传统上美国的工人社区有自己的学校、俱乐部、教堂、医院,这些设施随着工厂的外流一并消失了。2019年,美国上映的纪录片《美国工厂》就记录了白人蓝领的困境。80年代,工人们曾将困境归结为日本,日本衰落后,又归结为墨西哥和中国,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中国越来越成为众矢之的。皮尤研究中心的2023年7月的民调显示,78%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对美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其中,认为美国经济状况不佳的美国人比认为美国经济状况良好的美国人更认为中国对美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72%和55%)。从收入情况看,中等收入的美国人(73%)更可能认为中国对美国经济有负面影响,这与共和党选民郊区白人、中下层白人的形象重合。(低收入更多是拉丁裔和黑人)皮尤2020年的调查则显示,2012年,7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对美国工作机会的流失负有重大责任,伺候虽然有所降低,但一直稳定在50%以上。也就是说在一半多的美国选民眼中,中国是造成美国失业的重要原因。美国的很多学者、政策界人士,还有一些民粹自媒体,还对中国对美国制造业造成的后果进行了计算。比如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在《中国综合症》一书中计算1990-2007年,中国让美国制造业岗位减少了150万个,主要集中在劳动力素质不高的行业,比如家具、服装、珠宝、电子产品等,这些行业的工人往往没有上过大学。特朗普的幕僚纳瓦罗、莱特希泽也是中国威胁美国制造业的鼓吹者,并说服了相当多的美国精英和选民。在2016年,更是有人计算,在共和党初选中,受中国商品竞争影响最大的100个县中,特朗普赢得了89个,尤其是家具公司的工人,几乎全员支持特朗普。特朗普翻红的那些摇摆州,如宾夕法尼亚、威斯康星、密歇根、北卡罗来纳,他们都受到中国商品的冲击。经济学家估算2002-2014年,中国商品向当地市场的出口每增加1%,特朗普在该县的得票率就会增加2%。可以说,不管“中国抢走美国制造业岗位”这一叙事是否符合事实,但大量的美国选民相信了他,并在选举中做出了反应。对美国政客来说,最大的利益就是选举利益,如果无法赢得选举,那么一切都无从谈起,美国选民的态度直接影响了美国两党的对华政策,这让他们在中美贸易战的问题上难有妥协空间。就选举利益看,宾夕法尼亚的几万个选民,可能都比硅谷和华尔街重要,毕竟华尔街和硅谷的金主对选举的影响是间接的,而摇摆州选民的态度影响则是直接的,2016年的选举已经表明,有钱不一定赢得选举,但赢得摇摆州的少数中间选民却可以锁定胜局。特朗普改变了美国的选举格局,让几个摇摆州从未变得如此重要,这种格局的变化让一向支持全球化的民主党也不得不延续特朗普的政策。如今拜登完全延续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不断在出口管制和供应链转移上加码,他和特朗普的区别仅在于方式和程度,考虑到铁锈地带未来8年仍会是选举的重点,两党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经贸领域对中国采取严厉的态度。虽然现在形势严峻,不过我判断,长期来看,由摇摆州选民驱动的对华贸易战终将偃旗息鼓,原因有几条。一是老一代的白人蓝领逐渐去世,而新一代的年轻人不愿意继续从事制造业,他们更愿意去大城市做服务业,对美国70年代怀有深刻记忆的一代将越来越少,最多到2035年就将消失殆尽。二是中国自身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人口占比会逐步下降,加上年轻人也不愿从事制造业,且不如老一辈能容忍加班,中国的用工成本也会上升,和美国之间的差距会缩小。到时,一些中低端制造业可能就转移到东南亚和印度。另外,就产业结构讲,虽然短期内因为政策和政府偏好问题,中国仍聚焦制造业,但想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要关注服务业,服务业迟早会成为主导产业,因为只有高价值服务业才能提高国民的平均收入。所以,长远看,中美之间的经贸矛盾迟早会缩小,只是接下来10年,在旧有的矛盾出清前,我们可能不得不忍受一段艰难时期。近期股市大涨,在星球内更新了一下我对股市的看法,我的判断仍然是短期利好,长期谨慎,投资需快进快出。更多相关内容欢迎购买我的星球。目前星球还打造了产品“修明一周热点”,里面我会拣选我认为重要的大事,一期的字数在1000字左右,不会给大家造成阅读负担,内容也是简明扼要,想投资、移民的中产,希望打开眼界的学生可以加入。加入星球,你还可以进入我的VIP群,和我直接交流,欢迎大家关注。
9月30日 下午 9:49
其他

特朗普的胜算越来越小了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特朗普的麻烦越来越多▼很久没聊美国大选了,今天这篇文章就分析下拜登与特朗普的选情。先说结论,我仍认为拜登会取得大选的胜利,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拜登的优势会越来越大。1拜登民调追平特朗普我们先看民调,RCP和538的民调统计都显示,拜登与特朗普的民调差距正在缩小。在拜登vs特朗普的1v1民调中,特朗普只领先0.3个点,在包括第三党候选人、独立候选人的民调中,特朗普的优势也大大缩小,仅领先拜登0.9个点。而且Marist、NBC最新的民调显示,目前独立候选人肯尼迪分流的特朗普选民比拜登选民更多,这说明,右翼选民已经意识到肯尼迪实际是“极右翼政治家”的本质,开始将他作为自己的第二选择,如果肯尼迪拒绝退选,可能并不会影响拜登的选情。在摇摆州民调中,拜登也开始缩小与特朗普的差距,在某些民调中,拜登甚至在宾夕法尼亚、密歇根州已经反超特朗普。在2月的民调中,特朗普是全面领先拜登,按照当时的民调,拜登几乎没有获胜的机会,但仅仅过了2个月,拜登就开始追上特朗普,而目前离8月大选季的开始还有4个月。考虑到今年的民调大幅提高了郊区农村选民的权重(等于调高了特朗普的优势),不难预测,拜登肯定会在8月大选季开始之际保持对特朗普的优势。那时拜登的民调可能平均领先特朗普3个点左右,并在摇摆州略微领先特朗普。原因还是越接近“二选一”的时刻,选民越会支持拜登。2特朗普的三大麻烦除了基本盘上的劣势,特朗普目前还面临几个麻烦。第一个是法律诉讼的问题,目前特朗普面临91项罪名指控和4起刑事案件,4起案件分别是“2016大选前向艳星支付封口费事件”、“不当处理机密文件事件”、“密谋推翻2020大选事件”、“干预佐治亚州选举事件”。目前第1起刑事案件审理正在进行中,特朗普也现场出庭作证。如果被特朗普被定罪,将严重影响选民对他的支持。CNN的民调显示,特朗普被定罪将严重影响温和选民对他的支持,其中45岁以下的选民、少数族裔选民、独立选民会非常在意判决的结果,如果特朗普被定罪,他们将抛弃特朗普。而之前我也反复分析过,光靠中老年右翼白人,特朗普无法赢得选举,因为他们的数量越来越少,相对民主党选民已经出现很大的人数劣势。除了影响选民对特朗普的印象,诉讼还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干扰特朗普的选举,那就是罚金。2024年3月25日,特朗普就被法院判决要求支付4.54亿美元的保证金,否则就面临财产被没收的风险。除了这起案件,特朗普3月还支付了9160万美元的保释金,这些罚金几乎耗尽了特朗普的竞选资金。虽然特朗普创下了单次筹款会筹款数额的纪录(募集了5000万美元),但他在资金上仍然输给了拜登,金融时报的统计显示,拜登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募集的资金远多于特朗普,目前拜登募集到了4.13亿美元,而特朗普只有3.26亿美元。除了总金额不足,特朗普还被迫将大量资金用于缴纳诉讼费用,目前特朗普已经花费了7600万美元用于支付法律费用,约占筹集金额的26%。在拜登将所有资金用于竞选和广告时,特朗普却被迫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应付法律诉讼。目前,4起刑事案件审理刚刚开始,预计到8月,诉讼对特朗普造成的负担将达到高峰,到时特朗普将因为诉讼疲于奔命,而无暇竞选活动,金主们看到自己的筹款大量消耗在诉讼上,也会降低对特朗普的支持,总之,特朗普面临的麻烦才刚刚开始。还有一条信息也对特朗普不利,那就是黑莉选民仍然拒绝支持特朗普。在4月进行的宾夕法尼亚共和党初选中,在黑莉已经退选的情况下,仍有16.6%的共和党选民支持黑莉,这说明特朗普仍未整合黑莉的选民,意味着在大选日,很多黑莉选民将拒绝投票甚至支持拜登。如果特朗普无法整合里根共和党人,他显然会遭遇耻辱的失败。而最近有迹象表明,里根共和党人与MAGA的分歧越来越大,在最近通过的援助乌克兰法案中,大部分里根共和党人都站在了民主党一边,连议长约翰逊都抛弃了MAGA派。我的判断是,越到大选季,特朗普面临的麻烦越多,民主党和利益集团会不惜一切代价阻击特朗普。2016年民主党输给特朗普是因为“轻敌”,之后民主党吸取教训,在2018年、2020年、2022年均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绩。2024年,民主党仍然会高度重视特朗普,在民主党全方位的打击和里根共和党人的默许下,特朗普面临的障碍只会比2020年更大。3拜登的问题是短期的谈完了特朗普的麻烦,我再来聊聊拜登的。这两个月,拜登确实也面临两个问题。一是通胀数据不如预期,美联储推迟降息。美国3月CPI同比上涨3.5%,高于市场预期,其中汽油、租金价格上涨是整体通胀上涨的关键因素。因为通胀超预期,美联储推迟了降息进程,市场预计直到9月,美联储可能才会进行第一次降息。虽然通胀出现回升,但我并不认为这会重创美国经济,达到严重影响选情的程度,目前看,美国GDP增长还是不错的,一季度的数据不如人愿很大程度是四季度经济增长太高了,如今速度降低很正常,至于通胀数据,很有可能是四季度的经济数据推高的。至于通胀,可能不会很快缓解,因为汽油价格上涨和俄乌战争有关,租金和劳动价格上涨跟工资上涨有关,这些因素都很难迅速解决。但通胀也不会达到让美联储继续加息的程度,美联储最多会推迟降息,而不会继续加息,那样美国金融机构、财政部乃至于经济都受不了,美联储不会冒让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拜登也表示,保证会在今年内降息,也是为了管控市场预期。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到经济在选举中的作用正在降低,2022年中期选举,是美国通胀最厉害,经济相对最差的时候,但民主党仍然成功阻击了共和党。原因就在于,美国已经出现政治极化、部落化的特征,选民对自己的政党高度忠诚,不会轻易改变观点,两党已经从绩效之争变成了意识形态之争,2022年中期选举,最受选民关注的是堕胎而不是经济问题。在意识形态的大是大非面前,90年代、00年代的经济决定论已经不再奏效。考虑到今年红州已经两次作妖,两个州试图禁止堕胎,不难预测,到了大选季,还会有更多红州给特朗普添乱,从特朗普两次反对“堕胎禁令、试管婴儿”来看,他也意识到这些“猪队友”对自己的竞选不利。所以,通胀到底对选民最终的选择有多大影响,仍然是需要怀疑的。第二个麻烦是目前美国大学中的学生抗议。很多亲巴勒斯坦的学生不满拜登的以色列政策,发起了学生运动,甚至有学生喊出“涉嫌歧视犹太人”的言论。目前国内媒体对这件事炒作很多,但我认为这件事影响相对有限,以哈冲突不比60年代反越战运动,当时美国亲自下场参加了越南战争,而且美国当时实行征兵制,理论上每个青年都可能应征入伍,这切实影响了很多青年及其家长的利益。而且当时美国社会上还有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等,学生与社会进行合流才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目前美国并没有下场参与以哈冲突,社会上也没有其他社会运动,学生没有和其他社会群体形成共鸣。我们都知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没有社会支持的学生运动注定闹不起来。就目前的民调看,闹事的学生在青年群体中也是小众,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政治研究所的民调调查了18-29岁青年最关心的16个问题,发现年轻人最担忧通胀、医保、住房问题和枪支暴力,以哈冲突排在16个问题中的第15个,仅有3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关心以哈冲突。目前参加校园运动的只有少数阿拉伯裔和持有极左思想的学生。虽然他们发起的“uncommitted”运动确实影响了选情,但对比下来,选择“uncommitted”的选民还没有拒绝支持特朗普的黑莉选民多,所以他们能起到多大作用,能否逆转选情,也是值得怀疑的。而且拜登目前也不可能进一步妥协,拜登最多是对以色列“口惠而实不至”,不可能旗帜鲜明的反以,那样会失去更多中老年选民的支持,而中老年的郊区白人,远是比年轻人靠谱得多的支持者。如果年轻人真的靠谱,2020年民主党候选人就该是桑德斯了。我的结论是,拜登也面临麻烦,但远没有特朗普那么大,拜登的麻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解决,而特朗普的麻烦只会越来越多。拜登的胜算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那些认为特朗普现在就稳赢的博主,太过草率了。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个朋友,他是做海外身份咨询的,目前国内外形势高度复杂,加上国内教育内卷导致孩子竞争压力大,办理海外身份确实给个人和家庭提供了更多选择。让孩子参加华侨生联考,400分就能进入清北,如果孩子不善读书,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投资者,我还是那句话,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一定要多投下注,在全球化的今天,移民的概念也不局限于举家搬迁到另一个国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获取海外身份,同时继续在国内生活和工作。这种方式为他们提供了额外的便利和机会,而无需完全改变现有的生活模式。当然如果你有“一技之长”人,去海外闯荡也确实是一个选项。当然,最后我还是要提醒,涉及人生重大选择的问题,一定要谨慎,多了解信息,谨慎做决定,这就是我的建议。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地投资、生活。
4月28日 下午 12:40
其他

普京的支持率为何这么高?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战争对俄罗斯人生活影响有限▼3月18日,俄罗斯总统大选结果出炉,根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的数据,普京获得了87.31%的选票,全国投票率更是达到了77.44%,创俄罗斯联邦成立以来新高,超过了1991年的74.7%普京创纪录的投票率、得票率引出一个问题,就是为何俄乌战争打了两年,普京的支持率未受到影响。俄罗斯大选的选举结果是真实的吗?我认为,普京获得高支持率有两个原因:一是选举结果存在水分;二是战争对俄罗斯经济影响有限,对大多数人生活没有影响。1选举结果存在水分1、俄政府事先排除了有威望的反对派1996年开始,俄罗斯总统就通过行政力量打压竞争对手。当时,叶利钦支持率低迷,俄罗斯共产党的久加诺夫民调高涨。为了保住“改革成果”和既得利益,寡头们开始建议叶利钦用行政手段干预选举。手段包括收买、控制媒体、提高政党注册门槛和创造官方反对派。这些举措导致中小政党和独立候选人无法参选,反对派开始成为陪衬,官方反对派的作用一是表现俄罗斯是个“民主国家”,二是分化反对派的力量。比如叶利钦时代曾创造代表中左翼的俄罗斯自由和公正党分流俄共的选票。普京时代继续沿用叶利钦的做法,通过禁止有实力的反对派参选来提高得票率。今年大选,俄政府就禁止反对乌克兰战争、颇有民望的反对派议员纳杰日丁参选,同时受到西方支持的纳瓦利内也在大选前去世。剩下的竞争对手大都是毫无名气的小人物,无法与普京相比,他们甚至拒绝在采访和辩论中批评普京。在这种环境下,除了普京民众没有更好的选择。选票数量存在一定水分克里姆林宫往往会提前设定投票率和得票率,并在大选前一年就开始布局。今年由于是俄乌战争后首次大选,俄政府格外重视。俄媒体Meduza报道,在2023年7月,就有克林姆林宫线人告诉媒体,称克里姆林宫设定的得票率目标在80%以上。今年3月,俄总统办公厅又定下了将投票率保证在70%-80%的目标。最终大选结果完全符合预设目标,这引起了外界的怀疑。俄政府会强迫统俄党成员携亲属投票,从而拉高投票率和得票率。统俄党是俄最大的政党,俄大部分企业也被普京集团的寡头操控。俄媒体Meduza称,为了提高投票率,俄政府会要求统俄党成员每人要带10名亲属或朋友投票,国家雇员要带3名成员投票,进而提高投票率。2021年,俄政府以防疫的名义引入了电子投票,让选举更容易被政府影响。很多证据显示此次大选投票存在问题。俄罗斯媒体《新报》认为2024年普京的得票曲线违背统计学原理,其真实得票率可能在57%左右。还有很多现象让人疑惑。下面两张图是莫斯科和达吉斯坦的投票点投票率散点图,莫斯科地区是正常的无规则分布(左图),而达吉斯坦共和国(右图)的分布则非常诡异,不同投票站投票率之间差距过大,甚至出现了大量相邻投票站投票率完全一样的情况。左下的两张图,上面横轴是投票率,下面横轴是得票率,纵轴都是投票站数量。将2024年和2000年的情况对比,会发现2024年不同投票率的投票站数量大起大落,且多为整数,不符合统计学规律。这些情况都让外界怀疑选举的真实性。反对者大量逃离俄罗斯据美国国务院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100万人逃离俄罗斯,其中包括企业家、工程师、医生、教授、媒体人、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等中产阶级,他们大都过着西化的生活,和西方交流较多,并是普京政权的反对者,随着他们的出走,反对普京的力量进一步削弱,留下俄罗斯的要么是支持普京的人,要么是默许现状的人。2战争对俄罗斯人生活影响有限俄中小城镇的底层可以从战争中获益根据俄第三方机构Mediazona统计,战死的俄罗斯士兵很多来自贫困地区。在所有地区中,位于南部边境的库班地区的讣告数量最多,达到了1839(相比之下,莫斯科人口最多,但仅有500名阵亡士兵)。据livingcost网站统计,库班地区的主要城市Krasnodar的税后月薪平均仅为521美元,约3600元人民币,而2022年俄罗斯工资中位数约为5340元人民币。这些偏远地区往往人口不多,如果计算阵亡士兵数占人口的比例,他们和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比,差距会更为悬殊。贫困地区人口比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地的市民更容易满足,更能忍受苦难,同时由于这些地区人口密度低,不易动员,很难形成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因此不会对俄罗斯统治造成太大威胁。俄乌前线士兵的收入对贫困人口来说很有吸引力。目前俄政府的政策是去乌前线作战一月的工资相当于1万元人民币,是贫困地区库班平均月收入的3倍,是圣彼得堡中学教师月收入的2倍。在赶赴战场前政府还会给予10万人民币,在完成服役后再给10万人民币。对贫困地区人口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虽然前线伤亡很大,但回来的士兵往往握有大量现金,他们的消费水平迅速提升,很多人迅速购置了新房,并带家人去度假。俄罗斯经济保持稳定,很多人还从战争中获益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数据,2022年俄罗斯GDP下降了1.2%。2023年GDP增长了3.6%,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4%,达到了2013年高点的98.6%。卢布汇率也保持稳定,从战争之初的120-130卢布兑1美元稳定到如今的90卢布兑1美元(开战前是75卢布兑1美元),意味着俄民众生活未出现大规模下滑。这种增长大部分归因于与战争相关的支出。俄罗斯目前采取战时凯恩斯主义,大幅增加军工相关支出(针对士兵、家庭和在供应战场的工厂工作的人)。与2022年相比,获益的人数有所上升,这些人成为普京的坚定支持者。收入是通过借款、提高税收和石油、天然气贸易获得。左下图显示了俄联邦政府预算的来源,可以看到油气收益与战前比保持稳定,这意味着仍有不少国家可以采购俄罗斯油气,而油气贸易是俄经济的基石。在非油气领域,政府收入也出现了增长。俄罗斯在2023年和2024年的经济增速都会超过G7成员国。普京将对乌作战的表现纳入升迁考量。普京开战以来一直在调整联邦和地方层面的官员,调整或升迁的标准聚焦对乌作战,那些对战争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更容易升迁,这创造了一批支持战争的核心群体。尽管从西方消息来源来看,这场冲突据报道进展不顺,成千上万的俄罗斯人丧生,但在俄罗斯,人们对此持更积极的态度。根据俄罗斯独立民意调查机构列瓦达中心的民意调查,大多数年龄组的受访者支持这场冲突(下面的民意调查来自2024年2月)。其中最不支持战争的是18-24岁年龄组,有45%左右的人不支持战争。俄罗斯的家庭关系更加疏离,子女死亡带来的冲击有限传统上,俄罗斯家庭的作用和地位就低于中国,人们习惯于听天由命,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比个人与父母的关系更紧密。苏联解体后,传统的家庭关系进一步遭到破坏,传统男性的角色缺失,俄罗斯出现了很多单亲家庭,很多年轻人没有父亲,与家庭的关系很差,普京现在强调家庭价值观恰是因为俄罗斯家庭被破坏的太严重。一些俄罗斯贫困家庭父母的心理是,让孩子去战场上赌一把,活着回来能带回现金,改变家庭地位,即使被打死,政府也会给家庭20万抚恤金,足够家人拿钱去度假、购置新车。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笔划算的生意。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地投资、生活。
3月24日 下午 12:24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普京的新任期

在结束不久的俄罗斯大选中,普京以破纪录的压倒性优势获胜。尽管各方对于这场胜利都有预期,但选举过程本身还是十分重要,因为克里姆林宫很希望借此向外界展示俄罗斯的团结。这次选举数据有以下三个值得注意的点:1、普京是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的,没有借助统一俄罗斯党的平台;2、普京得到了超过87%的选票,远远超过了他2018年总统选举时创下的77%的纪录,为苏联解体后最高票;3、俄罗斯选民投票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77.44%,这让普京获得了近7600万张选票,两项数据同样为苏联解体以来的最高。需要注意的是,单纯拥有高得票率并不稀奇,在选情一边倒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类似的情况,难的是把“高得票率”和“高投票率”结合起来。这说明俄罗斯政府能够动员民众参加一场毫无争议的选举,以表明他们对普京及其政策的支持。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普京政治契约》的胜利。得票率第二的为俄共候选人哈里托诺夫。竞选期间,哈里托诺夫非但没有批评普京,反而称赞“总统正努力巩固国家在所有领域的胜利”。胜选记者会上,普京洋洋洒洒回答了很多提问,其中比较惹人关注的有两个。其一是赞扬了反对派活动人士鼓励更多选民投票的举动,并主动谈及上个月在监狱中突然死亡的反对派领导人。普京称“他的去世是一起不幸的事,原本已经批准了其通过囚犯交换计划释放,只要不再回到俄罗斯”。这是普京若干年来首次谈及俄政坛反对派的话题,带有一些怀柔意味。其二是谈到了俄乌战争的问题。普京称“俄罗斯需要考虑与乌克兰和谈的对象”——暗示泽连斯基不是可以和谈的人选。然后面对记者关于俄军是否要打下哈尔科夫和敖德萨等乌克兰大城市的提问,普京称现阶段没有计划,他以防御性的立场谈到当务之急是在乌克兰东部建立“缓冲区”,从而让俄领土免受袭击。不难体会,俄乌战争的运动战高潮部分已大致结束,现在各主要当事方陆续开始思考善后事宜了,比如:怎样和谈,跟谁和谈以及如何让己方的战后环境更加安全等等。在俄乌战争的大背景下,尽管表面上西方政客和西方媒体对俄罗斯选举不屑一顾,但私底下大家都在睁大眼睛观察着俄政坛的变化,希望发掘《后普京时代》的蛛丝马迹。有西方智库学者就直白地讲道:普京之后的克里姆林宫人事变动将是西方改善与俄罗斯关系最大的机会。前文我们类比过苏联和俄罗斯这两个同一时间线上的不同政权,二者其实有很明显的相似性:建国背景都是一样的民穷财尽(一战的沙俄,冷战+经济改革失败的苏联)。导火索都是核心城市发起的示威运动(圣彼得堡,莫斯科)。旧政府都没有像样的反抗(近乎和平演变)。主要领导人都有海外势力背景(列宁,叶利钦)。新政权都是在第二代任上稳固(斯大林,普京)。……如果把同样执政三十年的普京和斯大林做一个对应的话,那么俄罗斯的下一代领导人极有可能会调整对美关系,比如早期想走“三和路线”的赫鲁晓夫,同时西方也会充分利用《中国与俄罗斯的分歧》。实际上,欧美内部一直有很强大的亲俄派,他们认为俄罗斯在文化和宗教上与欧洲十分接近,它反对西方主义有一种上限,甚至更多是出于普京的个人行为;而中国不是,中国有自己的历史和自己的故事。1999年,叶利钦与时任总理普京在克里姆林宫。
3月20日 下午 6:01
其他

大明朝没有人才吗?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何处可满饷,建州皇太极。▼之前写了《大清的成功秘诀》,提到大清的成功离不开统战关键群体。今天我们就聊聊大清的敌人大明朝。大明朝灭亡的原因,非常复杂,网上讨论也很多,包括王朝周期律、财税制度落后、小冰河期等。今天我不聊这些学理性的、深层次的原因,只聊一个最简单的,那就是用人制度。大明朝一向是刻薄寡恩、用人不善,君臣之间严重缺乏互信。在大明朝的后期,有两个现象非常突出。一是越忠诚的官员下场越凄惨。绝对忠于朝廷的戚继光、杨镐、熊廷弼、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都下场凄惨,拥兵自重或投降大清的李成梁、左良玉、洪承畴、吴三桂、孔有德则活地很滋润。二是成为大清的人才输送基地。同样的人,在大明朝这边默默无闻,跑到大清就成了一顶一的人才。明军一旦剃头,战斗力就翻上三四倍。先说第一点,在大明朝做忠臣下场是悲惨的,《万历十五年》有句话说得好,说上到首辅、总兵,下到文学家,没一个有好下场。这句话放在明末,再合适不过了。明末的几个辽东巡抚、总兵、督师,没一个善终。杨镐萨尔浒战败后被处死、李如柏萨尔浒战败后自尽、熊廷弼广宁失守后被处死、袁崇焕己巳之变后被凌迟、孙承宗大凌河之败后被罢官。这里,我重点说两个人,一个杨镐、一个袁崇焕。提起杨镐,明粉往往是一顿黑,认为杨镐应为萨尔浒的战败负全责。但问题是,除了杨镐还有更好的人选吗?合兵就能打赢努尔哈赤吗?按当时的条件,杨镐其实是最好的人选,大明朝一向是以文制武,总指挥一定是个文官,而杨镐参加过万历朝鲜战争,是作战经验最丰富的文官,整个朝廷,也找不出比杨镐更有经验的。杨镐的分兵战略,也没有大问题。分兵,其实是辽东明军惯常的做法,在辽东多次参加战争的李如梅,也建议分兵。杨镐分兵原因有二。一是萨尔浒明军调自全国各地,将帅不和。二是建州地形崎岖,十一万大军施展不开且会面临补给困难。就后面的战事看,努尔哈赤也没有真的合兵一处,虽然努尔哈赤说“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但后金在局部战场投入的兵力,最多也不超过3万人,与单路明军(2-3万左右)的人数,差距并不大。就是这样人数大体相当的战斗,明军却往往只能支撑1天,第2天就开始溃败,努尔哈赤和几路明军的战斗,都可以用屠杀来形容。这样巨大的战斗力差距,合兵只会死得更快,还不如分兵打个时间差。可以说,杨镐的指挥并无错误,就史料看,杨镐本人也没什么污点,在朝鲜时,他口碑就很好,朝鲜人记载杨镐到朝鲜后严肃军纪,力主抗敌,杨本人更是兢兢业业,从不嫖妓。杨镐被罢免时,朝鲜君臣出城送别,哭声震天。任辽东巡抚期间,杨镐也是忠心耿耿,努力挽救辽东局势,萨尔浒战败后,更是以戴罪之身替熊廷弼背锅,连熊都称赞杨镐的人品。从杨镐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兢兢业业,希望报效国家的忠臣形象,这样的人,无论如何是不该死的。萨尔浒的失败,是注定的,责任不在杨镐,而在万历。明朝是一个皇权达到鼎盛的朝代,任何大事都需要皇帝进行决策,内阁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辽东局势的溃烂,和万历的怠政息息相关。万历中年时派出矿税太监到辽东盘剥,坏了人心,导致大量辽东汉人投奔建州,努尔哈赤能顺利夺取辽东,离不开辽东汉人做内应。万历中年后还三十年不上朝,凡是臣子的奏章都留中不发,致使缺额的官员得不到补充,财税制度近乎崩溃、军器、军纪也得不到修整。整个大明朝原有的弊病,在万历年间进一步放大,到1619年已是积重难返。萨尔浒的几位主将,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有的行动不便,需要士兵抬着才能上战场,为什么将领青黄不接,还不是万历多年怠政,导致新人无法接任,这才让本该退休的老将上战场。为什么努尔哈赤能做大,也是因为万历怠政,致使无人主事辽东,这才让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萨尔浒之战,身为最大责任人的皇帝不背锅,反将收拾残局的忠臣处死,这不让人心寒吗?说完杨镐,我们再说说袁崇焕,袁崇焕比杨镐还惨,杨镐毕竟是个败军之将。可袁崇焕任内,先后两次击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明朝唯一能正面击败后金的官员。这样的丰功伟绩,于情于理都不应重罚。但袁崇焕最后的下场却是凌迟加传首九边,可以说是惨不忍睹。袁崇焕有没有问题?我认为完全没有,杀袁崇焕完全是崇祯刻薄寡恩。袁崇焕做的几件事争议很大。首先是杀毛文龙,很多人说毛文龙可以牵制后金,袁破坏了抗金大业。这种说法没有根据,实际上毛文龙向来谎报军功、不听调遣,斩获极为有限,根本起不到牵制的作用。而且崇祯在事前赐予了袁崇焕先斩后奏的权力,袁杀毛文龙,在法理上没有任何问题。我知道,会有人说所谓尚方宝剑都是虚的,真的先斩后奏就是犯了皇帝的忌讳,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要么不授予臣子这项权力,既然授予了就不能予以追究,这牵扯到君臣之间最基本的互信。崇祯杀袁,看似是维护了皇权,实际上完全破坏了君臣之义,将赤裸裸的算计摆到了台前。还有人说袁崇焕说五年平辽,结果第二年后金军就兵临北京城下,涉嫌欺君,这更是荒谬至极。己巳之变才是第二年,离五年尚远,何来欺君?更何况,以当时明朝内忧外患的局势,袁吹牛了又如何?当时袁是唯一能抵挡后金的官员,你把袁杀了又能用谁呢?于情于理,都不该杀。至于袁执意要在北京城下迎击皇太极,实是迫不得已,袁深知明军没有和后金军野战的能力,只能“凭坚城,用大炮”,袁崇焕打赢的宁远和宁锦两次战役,都是依赖城墙上的火炮,而北京城上,恰好有20门红夷大炮。在北京城下阻击皇太极,是明军唯一的胜机。但多疑的崇祯不会相信袁的说辞,只会认为他养寇自重,蓄意谋反。崇祯认为袁崇焕请求入北京城歇息,是图谋不轨;让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是勾结敌军;袁崇焕下狱后,辽东兵将均不听调遣,更坐实了袁崇焕拥兵自重的指控。就这样,这个大明朝的忠臣被凌迟处死,北京百姓纷纷生啖其肉,袁的首级也被传首九边,辽东明军看到袁崇焕的下场,人心涣散,彻底对明朝失望。大明朝的刻薄寡恩,被每一个大明将士看在眼里。袁崇焕的死,实在让人惋惜,袁从在福建当知县开始,就为官清廉。后到北京述职,他一个文人,刚到北京就单人出塞查看辽东地形。之后到辽东工作,在友军撤离的情况下坐守孤城,赢得了明朝对后金的第一场胜利,这个大明朝的忠臣,没有死在皇太极手里,反而被自己的皇帝和子民所杀,大明朝,配不上这样的忠臣。除了杨镐、袁崇焕,后面的孙传庭、卢象升也下场不好,他们都在朝廷激烈的党争和崇祯帝的多疑下被逼而死,唯一活的比较好的就是洪承畴,但他是做了贰臣,靠投降大清才改变了必死的命运。(大明朝的忠臣,一个比一个惨)不少大明臣子终于认识到,在大明朝做事是危险的。我大明朝的制度,核心不是办成事,而是维护皇权。大明朝为何以文制武、太监监军,外行领导内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限制武将,互相监督,保障皇权。你权力小办不成事、权力大又被怀疑拥兵自重。办不成事要处斩,老办成事功高盖主,也要处斩。不论是皇帝还是言官,只要抓住一点小错,就将人往死里整,大明朝的人心已经坏了,这种氛围下,只能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躺平不做事,成了官员最明智的选择。既然在大明朝不能做事,那只能去大清了。那些在大明朝磨洋工的庸碌之辈,一旦剃了头,就战斗力大增,原因无他,只因大清的制度要比大明朝宽容的多。比如额驸李永芳,在明朝不过是个中级军官,手下兵力不过千把人,投降后金后竟成了后金第一军师,还娶了努尔哈赤的孙女,他连续用内应攻破明朝城池,萨尔浒之战时,李永芳更是献策,提出应集中兵力消灭明军。再比如大清乌真超哈炮兵部队的组建,造出红衣大炮的王天相、金世祥不过是明朝的普通铁匠和普通军户,就这两个大明朝的路人,在投降大清后,居然赶在大明朝廷前仿制出了西方的红衣大炮,到大凌河之战时,皇太极的重炮数量就超越了明军,在孔有德等人降清后,大清更是在火炮上占据绝对优势。为何大清只用了大明的二流人才,就仿制出了红衣大炮,关键是体制不同。大明朝的问责制度非常严厉,只要造炮失败就要被严惩,轻则处分、重则杀头。久而久之,大明朝的工匠都趋利避害,不敢研发新品,不敢尝试威力大但成品率低的重炮,都去造那些威力小、成品率高的火器。所以大明朝火器种类虽多,但大都不堪用。戚继光就说除了鸟铳和佛朗机,都不堪用,这两个还都是从西方引入的。相比大明朝的刻薄,大清宽容的多,皇太极当时为了造出红衣大炮,许诺不惩罚失败者,只要勇于造炮,无论用多少原料,失败多少次都可以,最终在无数次的尝试下,王天相拥“失蜡法”造出红衣大炮,金世祥则发明了效率更高的泥铸法,两人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无数次的失败和试错。事后,皇太极大喜,立即封王天相位骑都尉,后又升为备御,世袭罔替。正是这种对错误的容忍,对人才的绝对信任,让大清胜过了大明。大清向千百万汉人表明,虽然建州苦寒,物质条件比不上关内,但大清对待人才的态度是不拘一格,只要你是人才,就能在大清有所发展。这种对人才的统战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19世纪60年代,大清同时面临太平天国、英法联军、陕甘回乱、捻军等四股叛乱,大清朝廷完全无力镇压,为了保住朝廷,大清下放权力给汉族士绅,不到十年就平定叛乱,让大清续命50年。这期间,曾国藩、左宗棠、僧格林沁都吃了无数败仗,甚至有一次,捻军直接打到了北京城下,慈禧不仅没怪罪左宗棠,反而继续信任他,最终终于平定了捻军和回乱。试想,如果当时当政的不是慈禧而是崇祯,恐怕朝廷一不会放权,二会处死战败的左宗棠、曾国藩。大清大概率撑不过太平天国起义。在用人格局上,大明完全输给了大清,崇祯也完全比不上慈禧。(曾国藩初期连吃败仗,按照大明朝的惯例,早把曾国藩处死了)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地投资、生活。
3月16日 下午 11:04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有必要曝光一下她!

第一次认识是因为9.9元一束百合花,记得应该是在2023年的3月份,因为坏了几朵,她又免费送了我一束。有一天,她上架了一款土鸡蛋,因为鸡蛋平时家里也常吃,但我又不确定质量好不好,她就免费给我寄了一份,说可以先尝一尝,觉得好下次再买。或许是跟心机商家周旋太久了,突然遇到这样的商家有点让我无所适从,太久没有遇到如此被人尊重的购物体验了,总之,感觉很舒服。之后,我也经常在她的购物群里买东西,也会如实反馈买到东西的情况,因为她鼓励所有人真实反馈,好就是好,不好就售后并改进,有时候买多了,还会被她强制退款,她觉得我没必要买这么多,不希望买回去不用积灰。7月份的时候,做了一个体检,查出来有点问题,需要静养,还可能做个小手术。几天我就没有交流,她来问,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事,我如实跟她说了,她让我好好休养,一起感慨人生脆弱,真的需要好好珍惜自己身体。第二天,她说她正好在杭州灵隐寺,所以就给我求了一个平安符,等回到公司就寄给我。这一刻,真的被感动到,但是被人关心跟惦记的感觉真好。收到平安福的同时,也收到一只老母鸡,附带了一张纸条,写着:炖个鸡汤,好好补补,争取早点来群里聊天。她说这是新上架的九华山的正宗土鸡,让我补一补,怕我拒绝,所以没有提前告诉我。说真的,这样的商家已经远远超越了商家本身,我一直觉得相信一个陌生人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因为我相信大多数人内心的善良。这个商家就是闯货的英姿,我想很多朋友都看到过,也有很多人已经成为英姿客户,甚至朋友。作为普通消费者,理想中的购物就是:看中商品—放心地付款买下—物有所值—开心。而实际上呢:看中商品—货比三家—谨慎付款—商品有问题—去找售后—商家扯皮—花小钱生大气。还有很多算不完地优惠券、永远差1分的砍一刀,还有各种活动任务,感觉就是被各种套路,被耍了的感觉。只是想简单买个物有所值的商品,却被环境逼得不得不跟商家斗智斗勇。而英姿这里把真诚做到了极致,因为你不用担心买到垃圾商品,也不用担心互相扯皮,有的就是互相信任,英姿用心服务,你开心花钱。我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样的靠谱商家,所以写这个文章曝光一下,也算是对她的支持。闯货这里所有产品都是溯源跑工厂、跑产地,货比三家,亲自使用(食用)对比过的,比如:她卖的袜子是耐克、阿迪达斯代工厂的。护肤品是海蓝之谜代工厂的。围巾丝巾是LV代工厂的。包包是PRADA代工厂的。而价格真的只是这些大品牌的零头。在这个信任缺失的电商时代,有这样靠谱的商家真的是很难得,希望大家不要错过。最后用群里的一位群友的留言截图结尾。我不知道粉丝中有多少已经是闯货,是英姿的用户了,如果还不认识英姿,可以试着加一下英姿的微信,直接进她的宝藏群,看看是不是真如我所说,如果不是,你大不了再删除,反正也没有损失。备注:如果担心质量,可以让她先发货,你收到货之后检查没问题,你再付款,就说是我说的。
3月7日 上午 10:01
被用户删除
娱乐

实名曝光!海参跌落神坛

他叫林延男来自“辽刺参之乡”大连长海县这里家家户户基本都是渔民林大哥的家里从爷爷那辈就开始捕捞海参父亲也是一名“海猛子”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熏陶下林延男也萌生了做海参的想法(林延男的“海猛子”父亲)
3月4日 上午 9:12
其他

大城市不如小县城?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先搞清自己的阶级▼最近刷到一个热门话题,叫“小县城的同学过得比我好”,看了话题下几个热门的文章,大意就是说大城市的白领回到县城老家,发现当年学习不如自己的同学过得都比自己好,他们事业有成,有房有车,大多成了体制内的小领导,同学聚会,自己反倒成了无用的边缘人。由此引出一个话题,就是大城市是不是真的不如小县城,在县城躺平会不会过得更舒服。看完这些文章,我真觉得这些作者要么是“割韭菜”,要么是愚蠢至极,任何一个有逻辑,有阅历的人,都会觉得荒谬。这个对比,最大的谬误,就是忽视了自己的阶级,选错了参照系。文章里的大城市白领,说的不是本地人,而是通过努力学习,到大城市工作、居住的县城做题家。而且这些人,往往是在私企工作,不是体制内人员。这说明什么?他们的原生家庭大概率是县城缺少人脉的普通人。正因为没有关系,他们才得努力学习,正因为没有关系,他们才无法在依靠关系的县城扎根,只能到相对看重能力的大城市打工。正因为没有关系,他们才只能找到需要996的辛苦工作。换句话说,他们的对照应是留在县城的普通人,而不是那些有关系有人脉的县城贵族。这些文章里,他们所谓的,让人艳羡的县城同学,大都是在当地体制内核心部门工作,而且大都用了父母的关系,这些人,根本就不是县城的大多数,而是县城顶端的存在。这些白领,其实,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他们错认为学历可以弥补人脉的差距,在学校中的平等不过是一种错觉,到了社会就原形毕露。说完这个问题,我再谈谈大城市和县城哪个好,答案很明确,当然是大城市好。如果我们纠正参照系,对比两方同生态位的人,大城市和县城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如果都是普通人,想都不要想,一定要去大城市工作。在县城待过的人都知道,县城是最讲人脉和关系的,县城的关系一环套一环,圈子很小。一个县城就那么几个产业,就那么几个家族,蛋糕早被分完了,普通人连残渣都吃不到。有个词形容得很透彻,就是“公务员经济”,整个县城都是围绕公务员展开的,只有体制内和为体制内服务两个阶层,小地方体制内,又离不开当地的政治家族,这个,冯军旗在《中县干部》中有很详细的表述。总之,要想在县城混得开,必须要有关系、人脉,没有这些是寸步难行。留在县城的普通人,真可以说日子一眼望到头,没什么希望。一个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大学生,在大城市能进大厂,在县城却无用武之地。相对县城,大城市机会多得多,因为肉太多了,贵族根本吃不完,下面人就是喝汤都能喝饱。有人脉的贵族也就是占着几个高利润的垄断行业,那些需要辛苦和能力的技术产业,仍需要普通人。很多县城做题家到大城市工作,月入1-2万,过得很紧凑,确实不如县城贵族,但和县城普通人比又好太多,后者一月工资三四千,抛去衣食住行,剩不下几个钱。而大城市白领再不济,买个电子产品,去泰国旅游还是绰绰有余的,实在受不了大城市的压力,还能带着多年的存款回县城买房躺平,这些机会,普通人留在县城,能得到吗?普通人去大城市打拼,进可攻退可守,选择比小县城多了不少。其实县城做题家早就用脚投票,在大厂工作的朋友会知道,很多同事都是来自小城市,正因为没什么关系,只有一点能力和学历,才在大厂996。大厂,已经是普通人想要逆天改命,最好的选择。说完普通人,再说说贵族,大城市和县城贵族一个生态位的,不是在大厂996的白领,而是谷爱凌、姚安娜这种大城市贵族,要这么比,县城贵族塞牙缝都不够。人家家里在国外几千万上亿的资产,握有多国身份,动不动去欧洲旅游度假,在法国、迪拜奢侈品店消费,朋友圈子都是各种世界名流。而县城贵族,最多在县城普通人面前吹吹牛逼,在大城市贵族面前,连法眼都入不了。只要是同生态位对比,县城和大城市的差距,都不是一星半点。其实,现在县城贵族也在把子女往大城市送,之前和冯军旗老师聊,他就说现在县里的中高级干部,都希望子女到大城市工作,定居,不希望他们回城继承“家业”,当然,他们子女不会去大厂,而是进入体制。能过国考进入部委最好,不济也要在省里当公务员,其次是去高校、国企、官媒,我一个师兄,家里是河南省中级干部,就让他去了人民日报,可见,就算是县城贵族,只要有机会,也不会让子女待在小城市。他们这么决策也很简单,他们也看出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减少和地方债,很多县城注定萎缩,大城市和东南沿海的优势会越来越大,既然如此,不如早早安排子女去大城市。相对那些鼓吹“逃离北上广,回到县城”的人,他们要精明得多。我的意见也差不多,我一向是主张年轻人留在大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很多县城,尤其是中西部县城,会出现萎缩。一是新生儿减少,人口会一直负增长。二是随着经济发展,资源也会集聚,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县城,移民流向是小县城——新一线和二线——一线城市。最近,就连沈阳、哈尔滨的人口都增长了,不是本地人不离开东北了,而是大量东北县城的人,迁移到省会城市居住,这种流动是未来的大趋势。未来的图景是,县城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会越来越少,年轻人走了,产业也就走了,人走了,也没有维护公共服务的必要了,所以近年出现了某县公交、地铁停运的状况。另外,地方债问题也在不断发酵,中央为了根治地方举债过度建设的问题,也开始对地方的基建进行限制,之前中央就发了一个文件,叫《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其中就对12个债务较多省份的基建项目进行了限制。中央还提了一个原则,就是“谁家的孩子谁抱走”,中央不再无原则地兜底了。熟悉县城的朋友知道,小地方的富人,大多是靠包工程富的,现在工程少了,他们的利润肯定受到影响,大家钱少了,又会影响当地的消费,总之,都是一环扣一环。未来,去大城市,总归是没错的。其实也不用说这么多,大家看看每年人口流动趋势就行,相对于网上的发言,用脚投票永远更加真实,年轻人都叫嚷着要去大理躺平,但躺下来的又有几个?所以说,真的要看人在做什么,而不是他在说什么。人的行为,永远是最诚实的。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地投资、生活。
2月28日 下午 4:35
其他

特朗普被评为美国最差总统,拜登排名14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拜登是最被低估的美国总统。▼2月18日,纽约时报发布了一个报告,内容是调查美国历史学家对历任总统的评价,结果显示现任总统拜登在45位总统中排名14,处于中上水平,而特朗普则排名倒数第一,平均得分仅为10分。我认为这个评价是公允的,拜登绝对是最被舆论低估的美国总统,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击败特朗普,捍卫民主。考虑到特朗普会在2024年更加疯狂,如果拜登在第二任期同时击败特朗普和普京,他的历史地位会继续上升。1历史学家评价总统的标准什么是伟大的总统?历史学家和公众的评价往往大相径庭,而公众的评价又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比如之前皮尤研究中心就做过调查,发现共和党人如今最喜欢的总统就是特朗普,里根都只能屈居第二,而民主党人则把奥巴马放在了第一位。但特朗普和奥巴马,在对立政党的眼中,又是最差的总统。在政治极化的今天,任何一位当代政治人物都很难得到两党一致的认同,就连客观的经济状况,也会因党派的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评价。另外,公众对总统的评价往往囿于当下,往往过度关注总统的个人魅力和当下的经济状况,而忽视了政策的滞后性和长期的历史意义。与公众相比,历史学家的评价要更加全面、公允。在这份榜单中,有一些排名争议不大,比如第一是林肯,第二是小罗斯福,第三是华盛顿。这四十年来,经济成就最突出的克林顿排在第12位,里根则排在第16位。争议最大的,就是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三个人。奥巴马在榜单中排到了第7位,拜登是第14位,而特朗普则是倒数第一。奥巴马排这么高,不是因为他的能力,而是他当选总统的历史意义。作为第一位非裔总统,奥巴马当选对美国种族平等的进程,有至关重要的象征意义。除奥巴马之外,拜登的排名也受到很多人质疑,但历史学家认为,拜登最大的功绩就是击败特朗普、捍卫民主,他的成就是特朗普衬托出来的,有特朗普这个倒数第一,才有拜登这个正数14。2拜登是最被低估的美国总统拜登是最被低估的美国总统,很多选民因为拜登虚弱的表象,而对其评价不佳。但客观讲,拜登至少有几大功绩。第一是击败特朗普。特朗普是200多年来唯一一位挑战宪政的总统,他否认选举结果,煽动叛乱,面临91项联邦和国家级刑事指控,险些将美国变为劣质民主国家,击败特朗普就等于拯救美国。当然拜登这项功绩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还需要在2024年赢得连任。目前看,拜登赢得连任的概率很高,很多人总是拿目前的民调论证拜登的颓势,但我已反复强调,当下的民调没有参考意义,等大选季(8月)开始后,全国及摇摆州的民调才有参考价值,现在的民调更多反映选民对现状的看法,而不是大选时的选择,当“二选一”的时刻来临时,大多数选民还会选择拜登。第二个功绩是支援乌克兰,遏制俄罗斯。现在很多人说即使没有美国,欧洲也能支持乌克兰赢得战争,我不同意这个观点。虽然欧盟对乌援助达到874亿欧元,但其中大部分是经济援助,军事援助的占比仅为30%左右,大概是280亿欧元,相比之下,美国对乌援助高达700多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军事援助。改变战局的海马斯、重型榴弹炮、小型炸弹,反坦克武器,主要都是美国提供,乌克兰空军也是由美国训练。可以说美国军援的多少,直接决定乌克兰的战局。现在乌克兰的反攻陷入停滞,也是因为美国内部出现了问题。2024年,拜登的考验很大,他要同时对抗特朗普-普京同盟,但所幸的是,特朗普的胡作非为给拜登带来了更多盟友。特朗普在集会上说,鼓励俄罗斯进攻未缴纳足够费用的北约盟国,在评价纳瓦利内事件时,不仅没有悼念,反而称自己是美国的纳瓦利内,因为自己遭到了民主党的迫害。特朗普拒绝批评普京激怒了共和党建制派。比如里根总统的女儿帕蒂·戴维斯·里根接受CNN专访时就说:我的父亲绝不会承认今天的共和党,他们是一群可耻的叛徒。建制派共和党人利兹·切尼也说:“普京会输掉俄乌战争,川普会输掉2024年美国大选,但共和党人的耻辱将永存。”正在竞选的尼基·黑利也称特朗普的话让人不寒而栗。因为特朗普的亲俄态度,2023年12月,以蒂姆·凯恩和马可·卢比奥为首的两党精英,甚至出台了一个法案,规定未经参议院2/3多数批准或未经参议院单独立法,总统将被禁止退出北约。可见,即使是共和党建制派,也不支持特朗普的表态。特朗普的口无遮拦继续疏远了他和里根共和党人的关系,从里根到布什,共和党精英一直支持新保守主义,支持对外干预、捍卫民主。虽然共和党建制派精英的力量已经大为削弱,但他们仍在个别州具有影响力,如果他们加入民主党或者不投票,特朗普的胜算将进一步降低。2020年,特朗普就是因为得罪麦凯恩和刘易斯两位建制派大佬,致使共和党丢掉了亚利桑那和佐治亚两个关键摇摆州,这次选举,特朗普仍没有吸取教训。第三个功绩就是对美国高科技的投资。拜登任内,美国开启了AI革命,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再次占据了技术上的制高点,ChatGPT、Sora的颁布几乎宣告了美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的优势。或许有人会说,这不是拜登的功劳,而是多年积累的结果,但同样的理由也可以用在克林顿身上,也可以说美国的互联网革命与克林顿无关。但即使抛去这些,拜登的科技政策也是可圈可点,除了对基础科学研究、芯片产业进行直接投资外,拜登还重整了美国的供应链,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并构建了针对对手的技术壁垒。这些都有利于巩固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而且我们也不能忽视政治稳定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如果特朗普继续撕裂美国,美国真的陷入政治动荡,那企业也不会拥有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3拜登的历史地位最后再谈谈拜登的历史地位,我仍认为,拜登会赢得2024大选,将特朗普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特朗普失败后,普京失去了最大的盟友,拜登也有一定可能击败俄罗斯,彻底解决冷战的残余问题。如果运气再好一点,甚至不排除AI革命的红利会在拜登第二个任期内爆发,从而扫除通胀给拜登留下的阴影。如果这三件事都在拜登任期内出现了,那拜登的历史地位会进一步提高,美国的国运,世界的走向,就看24年大选了。最后,再给大家推荐一位朋友,现在国际形势扑朔迷离,多一个身份,多一个选择总是没错的,也有很多朋友确实问我身份规划的问题,无论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医疗、养老还是未来的发展,有一个第二身份确实方便,全球通行便利,还能享受较高的福利医疗水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咨询。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地投资、生活。
2月21日 下午 9:00
其他

普京与美国极右翼结盟,对抗拜登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普京正式宣布了他和美国极右翼的联盟。▼今天出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泽连斯基解雇乌最高指挥官扎卢日内,由乌陆军司令瑟尔斯基接任,我此前的担忧不幸发生了。泽连斯基称扎卢日内还会在团队内任职,撤换他是因为2024的任务与2022年不同,每个人都要适应新形势。至于任命瑟尔斯基的理由,泽连斯基称瑟尔斯基领导了基辅防御行动,拥有丰富的防御经验,同时也具备领导进攻行动的经验,泽连斯基还表示,乌军在南部作战行动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公众的情绪。这表明扎卢日内被解职的原因就是2023年反攻不利。虽然瑟尔斯基也是位战功卓著的名将,但士兵们普遍反映瑟尔斯基是位苏联式的指挥官,不爱惜士兵生命,多次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让士兵发起攻击,士兵们对他的爱戴远不如扎卢日内。任命瑟尔斯基表明泽连斯基会在2024年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反攻,以求用更多的战绩换取西方援助,即使这个过程乌军会遭遇重大伤亡。考虑到泽连斯基的支持率已经跌到62%,而扎卢日内的支持率一直在80%以上,泽连斯基的换帅在短期内会严重影响声望。泽连斯基的换帅是否明智,我现在不做判断,还需要看今年的战果,最后还是要靠战绩说话。与乌克兰“换帅”相比,另一件事更为重要。那就是普京接受美国极右翼媒体人,前FOX新闻台主持人卡尔森的专访,卡尔森一直支持普京,反对援乌,称自己要把真相带给美国人民,普京出于统战西方极右翼的考虑,接受了卡尔森的专访。考虑到卡尔森在MAGA运动中的地位,这标志着普京和特朗普的MAGA正式结盟,普京正号召他的西方盟友们,对拜登和自由秩序发起总攻。1此次采访普京的卡尔森是美国著名极右翼媒体人,他在2016-2023年在FOX新闻台主持晚间政治脱口秀节目,之后因为多次发表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言论,被FOX辞退。卡尔森是特朗普的铁杆粉丝,被认为是右翼媒体中最具影响的媒体人,是MAGA最有力的支持者。卡尔森还曾多次影响特朗普的决策,包括取消2019年对伊朗的军事打击,解雇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是特朗普最信任的顾问之一。在俄乌问题上,卡尔森多次为普京辩护,并传播俄罗斯的虚假宣传。卡尔森曾表示,他不认为俄罗斯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普京并不像美国自由派那样讨厌美国,表示没有理由讨厌普京。2019年,卡尔森在讨论顿巴斯战争时明确表示自己支持俄罗斯,美国应该站在俄罗斯一边。2022年,卡尔森不断传播美国在基辅开发生物武器的假消息,并称泽连斯基是一位独裁者,对民主不感兴趣,称美国主流媒体过度美化泽连斯基,误导了民众。正因卡尔森一向亲俄,普京才允许他进行专访。整个专访有两个多小时,在微博和油管都有视频,大家可以去看。我简单看了下,有几个要点需要特别关注。1、普京表示特朗普时期是美俄关系的高点,他和特朗普关系很好。(暗示俄罗斯支持特朗普)2、拜登是个傀儡,被幕后的利益集团操纵,称俄罗斯不是美国人民的敌人,只是拜登和华盛顿精英的敌人,希望今年的选举能有所改变。(完全迎合了MAGA的阴谋论,表示要和特朗普一起清除华盛顿的沼泽,并暗示自己站队特朗普)3、提到美国应该更关注南部边境问题而不是乌克兰,称美国边境形同虚设,大量非法移民涌入,对美国人的危害很大。(再次迎合共和党的论调)4、俄罗斯是被乌克兰入侵,俄罗斯的朋友越来越多,对战争有信心。5、谈到气候变化和LGBTQ议题,再次附和共和党的观点,认为LGBTQ对于西方社会是威胁,气候变化是一个伪命题。纵观整个专访,普京完全迎合了特朗普的观点,并采纳了多个西方极右翼的阴谋论。我甚至怀疑,卡尔森对普京的专访,暗中得到了特朗普的支持。2统战西方极右翼一直是普京的策略。普京深知阻止俄罗斯扩张的是民主党代表的全球化利益集团和自由主义秩序,光靠俄罗斯,很难对抗欧美的建制派,要想击败西方,必须拉拢被欧美主流社会敌视的极右翼势力。自2016年以后,普京就将自己塑造为西方白人基督教世界的捍卫者,他称“白左”已经毒害了西方社会,俄罗斯是西方文明仅存的堡垒,俄罗斯有义务让整个欧洲重回基督教和保守主义。在多个重大议题上,普京均支持极右翼,普京大力宣扬家庭价值观,认为俄罗斯人应该多生多育,他还谴责LGBTQ运动,并立法禁止LGBTQ极端运动,他还抨击堕胎,认为堕胎是不道德的。在环保少女桑伯格崛起后,他率先出来抨击环保少女,称气候变化是伪命题。普京已经构建起了一个国际右翼联盟,普京和特朗普是联盟的“双头”,在双头之下,他们还有很多小弟,比如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法国的玛丽莲·勒庞,德国选择党、荷兰极右翼维尔德斯等。除了这些被定义为“右翼”的人士,伊朗、朝鲜、哈马斯也加入了这个联盟,他们虽然不是右翼,但同样憎恨民主党和全球化。他们也和普京构成了暂时的同盟。普京正纠集全世界反对全球化的力量,对威尔逊、罗斯福以来确立的自由主义秩序发起总攻,他们希望世界退回到二战之前那个弱肉强食、孤立主义的时代,他们都能从全球化和自由主义的崩溃中获益。2022年俄乌战争后,特朗普和MAGA一直在帮助普京,特朗普希望乌克兰能和俄罗斯议和,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一直以边境问题为理由阻止援乌法案的通过,共和党主流政客,除了黑利等少数人,均认为美国应该减少对乌援助。欧洲的极右翼也叫嚣赢得今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他们也主张削减对乌援助。拜登和民主党失败,对各方都有好处,普京可以摆脱乌克兰的困局,体面结束战争,并为下一步的扩张做准备。特朗普可以解散北约,重新开始贸易战,让美国重回孤立主义,对内他还可以清算调查过他的官员,实行集权统治,并禁止移民,打击“白左”价值观,重新将美国变为纯粹的基督教国家。种种迹象表明,普京正利用西方世界内部的分歧来削弱西方,西方因其内部的分裂被普京以小博大。随着普京动员西方盟友,乌克兰也进入了最艰难的一年,临阵换帅,西方军援变少,军队士气降低,泽连斯基和乌克兰人民面临巨大的困难,他们还将付出巨大的牺牲。战争最后的结果,还将取决于美国大选。卡尔森对普京的专访进一步坐实了“通俄门“,进一步疏远了特朗普和里根共和党人的关系,如果拜登能有效团结黑利的建制派选民,就能在大选中战胜特朗普。2024美国大选,早已不是拜登和特朗普二人之争,而是两种路线,两个世界,两种未来的争斗,美国选民的选票再次将决定世界的走向。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地投资、生活。
2月9日 下午 2:31
其他

70年盛世终结,西方走出温室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和平与稳定,结束了。▼最近看了包刚升的新书《演变》,里面一些概念很有意思,他说二战以后西方从“硬政治”过渡到了“软政治”,现在的西方人,是温室中长大的一代,没有经受过真正的政治考验,而现在这种情况在发生转变。所谓“软政治”,就是政治冲突比较温和,大家都遵守法律,按规则出牌。软政治的社会基础是社会的不同群体在政治上的分歧比较低,大家对基本的政治、经济问题有共识,分歧只在细分的议题上。比如二战后,西方世界的共识就是政治上实行民主制度上,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左右派争来争去,都不会突破这两条底线。他们的分歧往往局限在小问题上,比如收税多少、女权、环保、动保等,中国人会觉得这些议题是“吃饱了撑的”,这话没错,也只有吃饱了,没的讨论了才会讲这些。由于社会矛盾少,“软政治”国家的人民心思比较单纯,容易成为“滥好人”或“圣母”,经常用幼稚的逻辑去理解其他国家。西方呈现“软政治”是政治文明高度发达的结果,是社会具有高度共识的体现。与西方相比,非西方世界往往陷在“硬政治”的泥潭中。所谓“硬政治”,就是政治斗争烈度高,对立的政治群体不择手段的打击对方。硬政治的国家一般社会内部分歧极大,在基本的政治、经济问题上都缺乏共识,不同群体将政见不同的人视为你死我活的关系。但2016年开始,西方也有了向硬政治回归的趋势,特朗普的崛起、欧洲右转标志着西方社会内部开始出现分歧。面对重大的现实问题,西方开始走出温室,从道德主义回归现实主义。即使是建制派政客,也不得不开始认真考虑西方内部的重大危机。西方回归“硬政治”,离不开全球化开启后出现的三个问题。1移民导致的社会撕裂二战后,西方国家内部普遍出现了民权运动,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种族平等,还有对殖民主义和“同化论”的反思。在二战前,西方的主流思想是民主是特定种族、特定文化的产物,其他民族很难适应这种统治方式。比如托克维尔就认为民主依赖于“民情”,一个习惯于做奴隶的民族即使有了民主权利也会屈从一个独夫。这种思想被广泛用于二战前欧美国家的移民政策,比如美国就实行移民种族配额制度,80%以上的名额留给了西欧国家,其他地区都受到歧视。19世纪末美国排华时,法官的一条理由就是认为“华人属于另一人种,不能被同化”。这种种族思想被纳粹发挥到了极致。二战后,脱离纳粹的欧美自然不能奉行这套价值观,欧美国家的共识变成了种族平等和文化多元主义。种族平等的内涵是,不能因一个人的种族和肤色来判断其品质,自由和平等是没有边界的。文化多元主义的内涵则是,文化无优劣认为其他文化不适合民主的看法只是种族主义的表述,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体现。在这两种观念的驱动下,欧美国家纷纷取消了移民配额,并降低了对新移民的同化力度。比如美国就颁布了《1965年移民与国籍法》,取消了移民种族配额,1960年,84.8%的美国移民来自欧洲和加拿大,而到2000年,82%的人来自欧洲和加拿大以外,墨西哥和南美的移民占比高达51%。而到2021年,移民中39%来自亚洲,来自中美洲、南美洲、加拿大的有35%,来自欧洲的仅为12%。因拉丁美洲的移民暴增,亨廷顿曾担忧会出现“两个美国”,即说西班牙语的,信奉天主教的拉美人和说英语的,主要信奉新教的欧洲白人的对立。亨廷顿的预言如今已经证伪,确实出现了“两个美国”,但它不是按照种族划分,而是按照价值观(后面的第二个问题会详细论述)。拉美人中虔诚的天主教徒,和红脖子一起,形成了保守同盟,共同对抗“白左”。亚裔的情况与拉美人也类似,他们都是均匀分布在两党中,没有像黑人一样单纯支持某一党。相对于美国,欧洲的穆斯林问题更值得担忧,因为相当多欧洲出生的穆斯林仇视西方社会,他们不认同欧洲的价值观,其中一些极端分子甚至支持ISIS。2011年的一项调查就显示,68%的穆斯林对西方的印象是负面的,认为他们暴力、自私、不道德。同时也有58%的西方人对穆斯林持负面看法。而据皮尤研究中心估计,2016年欧盟的穆斯林人口占比为4.9%,如果按照一般的增长速度,2050年占比会在11.2%-14%之间,其中法国的穆斯林占比会达到17.4%,成为穆斯林最多的欧洲国家。2015年难民危机后,西方国家与穆斯林的冲突更加直接,恐袭频发、社会动荡让欧洲人开始警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极右翼崛起,他们与建制派的主要分歧就在穆斯林难民问题上。这表明,是欧洲,而不是美国,遭遇了亨廷顿所说的“文明的冲突”。为了维系社会共识和稳定,欧洲各国恐怕不得不舍弃部分“政治正确”和“自由民主”的价值观。2全球化导致失意群体增加与欧洲“文明的冲突”不同,美国遭遇的问题更加复杂,和美国开启的全球化息息相关。40年的发展证明,全球化的好处不均匀地分配给了少数精英群体,而广大的美国白人工人则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受损了。“两个美国”不是新教美国对天主教美国,而是全球化的失意者对抗受益者,是没受过大学教育的白人与受过大学教育白人精英的对立。自里根以来,美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贫富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化带来的。根据世界不平等数据库的数据,美国中产阶级和底层群体的收入占比由1980年的63.6%下降至2019年的54.2%,而富有阶层的收入占比由34.2%上升至45.46%,其中最富阶层的占比增长最快。为什么全球化会导致贫富分化?很多经济学家无法理解。因为根据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学说,没有限制的自由贸易让各国都能发挥比较优势,达到资源配置最优。按这一逻辑,全球化应该会让所有人受益,不应该有人不满。经济学很难解答这个问题,但政治学可以。自由贸易确实可以让资源配置最优,经济效益最大,但效益不会平均分配。实际出现的情况是,跨国企业和精英获得了大部分利益,而工人群体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甚至还受损了,全球化的好处不均匀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具体到美国,全球化最大的获益者是跨国企业和精英,跨国企业有了第三世界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而各国有才能的精英们,也可以更容易地在各国投资或移民,全球化带来的资本自由流动让精英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力。相对精英,美国工人则被抛弃了,企业将工厂带到了第三世界国家,他们失去了工作,丧失了曾经的美好生活,同时,宽容的移民管制让大量非法移民涌入美国,即使白人工人进入第三产业,也会因劳动价格被拉低而无法达到过去的生活水平。事实证明,有些人就是没有比较优势的,社会总是会存在没有“价值”的冗余人口(美国的黑人底层更明显),经济学家可以将他们忽略不计,但政治家不行。或许会有人说,全球化让第三世界的廉价商品进入美国,每一个美国人都因低价商品而获利了。但事实却是,工人们宁愿物价高一些,也不愿丢掉一份体面的工作,对他们来说,吃救济是最大的耻辱,除了生存,他们还想要自尊。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曾经的社会共识崩溃了,全球化的失意者、获益者在基本的政治、经济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获益者希望扩大全球化,失意者希望阻止全球化,特朗普的贸易战和边境墙就是迎合失意者的需要。目前来看,民主党的支持者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他们是跨国企业的老板、中产精英+因宽松移民政策来到美国的少数族裔。而共和党的基本盘则是本土企业主+南方的福音派教徒+铁锈地带工人。这种分布在2020年大选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没受过大学教育的白人进一步倒向特朗普,而里根共和党的选民—城郊白人中产阶级,则倒向了拜登。在2024年共和党初选中,代表中产阶级的黑利支持率从未超过20%。共和党的外交政策也从主张干预世界、传播民主的新保守主义变为孤立主义。这都表明如今的共和党已经发生根本变化,与里根时代大不相同。在20世纪30年代,南方福音派和五大湖的工人还是罗斯福的基本盘,如今两党的基本盘再次出现了互换。美国未来最大的挑战,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如何平衡全球化受益者与失意者的冲突,这期间必定要伤害一批人。3俄罗斯扩张带来的外部威胁第三个问题就是俄罗斯扩张,如果说前两个问题更多是内部冲突,那第三个就是外部威胁,2022年的俄乌战争是二战后欧洲最大规模的战争,震撼了整个欧洲。面对俄罗斯,欧盟表现十分软弱,开战之初,泽连斯基提到欧盟领导人很害怕,直到乌克兰抵御住初次进攻,美国全面支援后,欧洲才稳住阵脚。截止到现在,欧盟机构和各国已经支援乌克兰856亿欧元,上个星期,又通过了500亿欧元的援助法案,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大部分是经济援助,乌克兰主要依赖美国军援。同时,欧盟还表示承诺给乌克兰的100万枚炮弹到2024年底才能交付,而朝鲜一次就给了俄罗斯100万枚炮弹,这说明当下欧洲极度缺乏武器库存,军工生产能力十分薄弱。欧洲费拉不堪,不是欧洲没有技术,而是70年的和平、美国的保护让欧洲人丧失了自保意识,他们把所有钱都用于福利,对军队则是一再削减,现在欧洲各大国的重武器数量非常稀少,武器库存更是难以支撑一场大规模战争。试想如果2020年是特朗普赢得了大选,俄军没有那么腐败,或乌克兰在2022年望风而逃,那普京早已占领乌克兰全境,整个欧洲都将无能为力。如今的欧洲人,连他们祖先10%的实力都发挥不出。如果欧洲真能重新武装,单一德国就足以击败俄罗斯。为了应对俄罗斯,欧洲恐怕不得不削减福利,牺牲一定的自由,重整军备。以上三个问题,让欧美不得不重新审视现状,走出“软政治”。以前天下太平的时候,可以只讲道德,但现在欧美不得不回归现实主义和实力政治。固然拜登和欧洲建制派可以战胜极端力量,但他们迫于形势也必须吸纳后者的观点,以避免在未来遭遇彻底的失败,这也是为什么拜登同样要坚持贸易战、制造业回流和边境管控。这也是为什么欧洲建制派也要限制难民,加强对穆斯林的管理,并重新要求欧洲军事自主。建制派开始抛弃道德,而向现实政治靠拢标志着西方在进行自我调整,和平年代长大的小清新也不得不走出温室。这标志着70年的盛世和和平在2022年彻底画上了句号。“硬政治”的复苏也可以从政治分析崛起的角度看,在经济好的时候,大家想着赚钱,没人关注政治,但现在,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普通人都开始关心政治,我的文章有人看本身就表明形势变坏了。由此想到一句话,当军人大展身手的时候,那一定是形势恶化到了极点。这句话换在政治家和分析师身上,同样如此。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地投资、生活。
2月7日 下午 3:59
其他

最后一役:普京与拜登的终极博弈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冷战之子与新沙皇的斗争还远未结束。▼2022年,俄军连吃败仗,普京的政治生涯陷入低谷。2023年6月底,瓦格纳首领普里戈任发动叛乱,普京政权进入最危险的时期。2023年12月,西方开始担忧乌克兰的前景,普京开始相信“时间在俄”。仅仅过了6个月,形势似乎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少有人注意到,就在乌克兰发动反攻之际,普京已经悄悄调整了策略,他从初期的惊慌中冷静下来,在内政和外交领域展开了新一轮的攻势。这篇文章,我将向读者说明四个问题。1、普京将俄乌战场变为了没有技术含量的堑壕战,极大消耗了乌军的人力。2、普京开始联合其他反美国家,补充了俄军损失的装备,并构建了初步的反美同盟,西方的精力被分散。3、普京重新收买了寡头和大城市的市民,为自己创造了新的支持者。4、普京解决战争、对乌谈判的最佳时机就在今年。1经历了2022年的惨败后,普京认清了两个事实,一是乌军对俄军存在技术优势,尤其在信息战方面,在俄军之上。二是俄罗斯与西方的实力相差甚远,不能与西方硬碰硬。在2022年的战斗中,去中心化,拥有北约情报加持的乌军沉重打击了贸然进入的俄军,俄军的腐败、后勤不畅、指挥链条死板、装备老化在战斗中暴露无遗,在2022年,俄军经历了基辅、哈尔科夫、红利曼、赫尔松4次惨败,付出的伤亡在10万人以上。经历了这些教训,普京开始明白,自己必须要调整策略,要换一种能消弭乌军优势的打法,他想到的策略是堑壕战。乌方的目标是夺回包括克里米亚、乌东地区在内的所有的领土,领土,是乌克兰人的核心诉求,领土,既是支撑乌克兰人抵抗的信仰,也是乌克兰人战术选择上的软肋。普京利用了乌的心理,开始增加乌克兰夺回领土的难度,普京专注在已控制的领土上构建堑壕,并布下密密麻麻的地雷。乌克兰人每夺取一公里土地,都要付出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的伤亡,消耗乌克兰人的人力,这正是普京要达到的目标。对俄军来说,堑壕战也最大程度弥补了他们和乌军的差距,乌军的信息优势、指挥优势、装备优势在堑壕面前完全失去了作用,在野战中,信息和战术会有决定性作用,但在堑壕战中,无论你获取了多少信息,能实践的战术选择都极为有限,除了正面硬碰硬,别无他法。对泽连斯基来说,他最大的合法性就是夺回领土,战线没有进展是不可接受的,这决定了他不会完全采纳扎卢日内的战略,必定要进行强攻。最终,缺乏空军的乌克兰反攻部队损失惨重,北约化装备至少损失了50%以上,乌克兰被迫进行新一轮动员,这会对刚刚复苏的乌克兰经济造成损伤。普京的战略成功了,他成功稳住了战线,挫伤了乌军的锐气,将战争变成了持久战。普京相信他能够赢得这场持久战,俄罗斯能够以拖待变,因为他相信俄罗斯内部形势会持续保持稳定,而西方世界则陷入分裂和内耗。(整整一年,战线几乎没有变化)22022年,拜登公布了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的情报,希望能吓阻普京,但拜登的愿望没有达成,普京仍然发起了总攻,拜登的威慑无效。幸运的是,乌克兰人表现突出,挡住了俄罗斯人。拜登的策略是,通过逐步援助乌克兰消耗俄罗斯的国力,最终让俄罗斯内部生变。拜登相信,以2022年俄军展现出的水平,只要给乌克兰一些北约的二流装备,就可以击败俄军,俄军战败,俄罗斯内部的利益集团就会推翻普京,到时美国就能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战争。拜登认为,他唯一要做的就是稳住中国和印度,让两国保持中立。2023年6月,普里戈任发起叛乱,似乎验证了拜登的正确性,拜登如此傲慢,以至于没有做出任何表态,他认为俄国内只会越来越乱,不需要美国冒险下场。拜登第二次低估了普京,这次低估的是普京对权力的理解,普里戈任叛乱后,普京不仅没有溃败,反而消灭了反对者,并制造了新的支持者。如何维持国民对战争的支持,是一个亘古的难题,一战沙俄的教训仍然历历在目,但普京的水平明显高于尼古拉二世,他经过几轮行动肃清了内部的反对者,并培养了新的支持者。开战后,俄罗斯的寡头遭受了重大损失,他们在西方的资产被没收,银行账户被冻结。其中很多人对普京不满。为了重新巩固他们的忠诚,普京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据半岛电视台统计,2022年,有20名俄罗斯知名人士离奇死亡,其中包括俄罗斯天然气公司高管列昂尼德·舒尔曼、索契度假村老板安德烈·克鲁科夫斯基、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董事亚历山大‧苏博廷、香肠巨头帕维尔·安托夫等,他们都是行业内的巨头,这些人有的自杀,有的中毒,有的从窗户上掉下来,死法千奇百怪。其中不少人还是在欧洲、印度被杀。普京在告诉寡头们,背叛没有好下场,即使他们跑到欧洲也不能幸免于难。除了大棒,普京也给了胡萝卜,他没有亏待“迷途知返”的寡头,他将没收的西方资产分给了他们,并将战争期间兴盛的军工产业分包给他们。比如两家西方能源公司,芬兰的Fortum和德国的Uniper,就给分给了普京的密友、俄罗斯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谢钦。法国乳业公司达能的资产则被卡德罗夫的侄子继承,丹麦嘉士伯的俄罗斯子公司则给分给普京的老朋友泰穆拉兹·博洛耶夫。在政府内部,普京先是清理了玩忽职守,为其提供错误信息的联邦情报局,普里戈任叛乱后,又团灭了瓦格纳高层,并将军中的异议分子苏罗维金发配非洲。普京还逮捕了极端民族主义者斯特列克夫,任何对普京有威胁的人都已被普京消灭。除了精英群体,普京也重视对民众的控制,他将民众分为两类,一类是居住在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大城市的居民,他们文化水平最高,动员力最强,最容易不满,对普京的支持率也最低。普京用两个办法控制了大城市。第一步是赶走反对者,开战初期,普京大开国门,鼓励那些对自己不满或依赖西方生存的中产阶级移民,当时欧洲也准备了专项签证应对俄罗斯的逃难者,结果就是,大批普京的反对者离开了俄罗斯,留下的大都是支持普京的人或者自私自利的犬儒主义者。对剩下的人,普京先是继续翻修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将其变为一座小资喜爱的城市,另外就是避免在这些地区征兵,让市民感受不到战争的存在。开战以来,大城市的居民生活几乎没受影响,部分人的收入甚至还有上升,因为战争刺激了军工产业,普京提高了相关行业人员的工资,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确实是战争的受益者。普京吸取了一战的教训,他深知现代国家的重点在于大城市,大城市对经济来说举足轻重,极高的人口密度也便于发动社会运动,大城市的市民也更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反抗意识,只要安抚好大城市,其他地区可以忽略不计。(普京从少数民族地区大量征兵)普京控制了俄罗斯的精英和中产阶级,所以盖洛普民调显示,俄真正表示反对战争的民众只有20%,其他人要么支持要么默许。分阶层看,则是中高收入者比底层更支持战争,因为他们不受战争影响,代价主要是底层承担。虽然边境地区因为普京过度征兵而感到痛苦,但这些地区发展水平低,人口密度低,统俄党的控制也更严密,所以他们并未对普京造成威胁。事实证明,普京对统治术的理解远远超出了预期。3在稳定内部后,普京又对拜登发起了外交攻势,普京决定将俄乌战争塑造为全球反殖民斗争的一环,他正将俄罗斯塑造为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英雄,俄罗斯挑头和西方的棋子乌克兰战斗,力图打破西方对世界的奴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工业生产能力大为退化,它和乌克兰一样,军事装备都要依赖外部援助。普京联系了两个最为坚决的反美国家伊朗和朝鲜,韩国情报部门估计,朝鲜向俄罗斯提供了100万枚以上的炮弹,民间的估计则在157万枚左右,这比整个欧盟援助乌克兰的炮弹还多。有消息称,俄罗斯是拿火箭技术来换取朝鲜的炮弹。普京还从伊朗获得了大量无人机,美国情报认为伊朗至少给予俄罗斯2400架目击者-136无人机。伊朗和朝鲜对普京的帮助不限于装备,它们还和普京共同出击,分散西方的注意力。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背后的主使是伊朗,伊朗发起行动很可能和俄罗斯有关。1月胡塞武装突然袭击美国商船,背后也是伊朗和俄罗斯的影子。今年朝鲜突然又谋划核试验,并称放弃和韩国统一,可能也和普京有关。目前看,普京的策略成功了,拜登疲于奔命,西方的精力被分散,乌克兰不再是世界的焦点,西方对援助乌克兰的倦怠感越来越强。今年还是欧美的大选年,各国政客更不敢轻举妄动。除了朝鲜和伊朗,普京还有很多“西方盟友”,最近欧盟发现,中亚、高加索国家对芯片的需求突然暴增,西方怀疑欧洲芯片正通过第三方转向俄罗斯。现代信息化战争,芯片就是战斗力,这样的贸易无疑是在壮大俄军。但普京最大的盟友,还是欧洲和美国的极右翼,他们均反对过多援助乌克兰,并希望乌克兰和俄罗斯达成妥协,如果特朗普当选,乌克兰就会被抛弃,普京又一次将获得胜利。通过一系列的布局,普京成功转危为安,而拜登和西方则陷入了劣势,如今的局面让普京认为时间在俄,打算以拖待变。但普京或许没意识到,今年恰恰是俄罗斯结束战争的最好时机。4就俄军在战场的表现看,普京希望将战争拖到2025年,他认为2025年优势会更大,这可能是一个致命的误判。对西方来说,2024年是最脆弱的一年,每到选举来临,西方政客都会担忧对外援助影响到选民的情绪,所以他们大都不敢轻举妄动,而是希望息事宁人。但等到明年,只要不是特朗普和极右翼上台,拜登和他的盟友就一定会以更大力度支持乌克兰。更有可能的结果是,民主党会同时赢得总统和众议院,并在参议院不输掉太多,现在对乌援助迟缓很大程度是共和党众议院的阻挠以及选情的影响,一旦到2025,这个影响就会消失。普京最佳的策略不是拖到2025年,而是利用今年的相对优势和西方进行谈判。普京的选择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回到2022年2月之前的边界,但让西方承认俄对克里米亚和乌东地区的占有,这个结局虽然乌克兰不满意,但美国和欧盟有可能接受。另一个就是达成沿现有边界停火的协议,西方可以不承认俄对乌领土的占有,但在军事上禁止乌克兰发起新的进攻。虽然长期看,停战不解决问题,但会给俄难得的喘息机会,并等待下一个时间窗口。不过,普京大概率不会这么做,现在的普京占据优势,一定会低估未来的风险。他一定会错过今年的窗口期,而寄希望于未来,寄希望特朗普赢得大选,给他一个最体面的结局。对拜登来说,今年是他最难熬的一年,真正困扰他的不是普京,而是特朗普,拜登今年所有的外交政策,都要为大选这一终极目标服务,但只要熬过今年,拜登和民主党就能重新掌控局面,真正集结盟友与普京进行最后一战。即使普京对俄罗斯社会的掌控非常牢固,也有一群“忠诚”的亲信,但在战场失败面前,任何“忠诚”都难以持久。乌克兰战争,对美国来说也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如果美国退缩了,俄罗斯成功了,整个欧洲的秩序都要改写,美国也会在失败中名声扫地,这是拜登这个冷战之子不能忍受的,对于这位80多岁的耄耋老人来说,俄乌战争就是他毕生最大的政绩,冷战的遗留问题,也注定要留给冷战时代的最后一人。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地投资、生活。
1月30日 下午 2:44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俄乌战争的两种结局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双方都在等待美国大选的结果。▼俄乌战争打了2年了,未来怎么走,今天我就做一下预测。我认为,俄乌战场在2024年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双方都在等待美国大选的结果,俄乌要想决出胜负,还要等到2025年。2025年,战争将出现两种可能的结局,无论哪一种都将深刻改变世界的局势。12024年俄乌双方会继续僵持我的第一个判断,是2024年俄乌战场不会有实质性进展。主要原因是,美国对乌克兰的军援进程大大推迟了。今年,拜登提出了一笔1000多亿美元的预算,其中600亿用于援助乌克兰,400亿用于援助以色列和南部边境安全。拜登的算盘是,用援助以色列和加强边境安全来换取共和党支持援乌。但没想到,共和党油盐不进,认为拜登拨给边境安全的资金太少了,力度还不够,要求继续加大投入,对于这个要求,拜登很难满足,今年是选举年,而民主党的票仓很大一部分是刚获得公民身份的移民,拜登不可能在边境安全上做的太过,那样会失去基本盘的支持。共和党将援乌和边境安全绑定,这让拜登的援乌计划无法落实。考虑到今年是选举年,而且大多数共和党选民本来就不认为俄罗斯是美国的威胁,因此今年乌克兰,能得到的援助恐怕非常少。在没有援助的前提下,乌克兰很难发动大规模反攻。当然乌克兰不能消灭俄军不代表俄军就能反推,与乌军一样,俄军也是强弩之末。2023年乌军大反攻失败后,俄军也试图进行反攻,但成果微乎其微,这说明俄军也打不动了。俄罗斯不比苏联,他的军工生产能力并不强,高度依赖西方配件,没有生产钢铁洪流的能力,现在援助俄罗斯的主要是伊朗和朝鲜,他们能提供的装备很有限。但现在的普京也不需要太多援助,因为普京已不奢求占领乌克兰,他只想保住现有的土地,而且他也无意进行反攻,他更愿意等待西方的右翼人士,尤其是特朗普上台,这样他将不战而胜。而且今年5月,乌装备F-16的空军将成型,在空军的掩护下,乌克兰肯定会取得一定战果,虽然不足以击溃俄军,但也能严重挫伤俄军的士气,同时有了空军,俄军要想再空袭乌克兰难度将大大提高,这也有利于乌后方的安稳。同时,大家也要注意乌克兰的经济情况,相对于2022年,乌克兰通胀回落,经济趋于稳定,乌克兰的战时经济体制已经发挥作用,足以和俄打消耗战。布鲁金斯学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乌克兰的通胀率已经回到开战前的水平,乌克兰2023年的GDP增长将达到4.5%,在国际社会帮助下,乌克兰的黑海航道和陆运通道都很通常,乌克兰仍能和外界进行正常的贸易。乌克兰经济的恢复与俄军的攻势减弱有关,2022年俄军是全线进攻,而2023年除了边境地区,乌克兰的后方几乎未受到什么影响。而且2024年,欧盟还会援助乌克兰760亿美元(大部分是经济和人道主义援助),并为乌融资420亿美元,以保障乌克兰的财政稳定。很多人只注意到俄罗斯经济的韧性却忽视了乌克兰经济的韧性,实际上两国都已进入战时经济体制,乌克兰远没有很多人想的那样脆弱。2024年的战场,大概率还会处于僵持状态。2俄乌战争的两种结局我判断,进入2025年俄乌战争局势会出现重大突破,这一突破和美国大选结果息息相关。如果特朗普获胜(特朗普早就说过乌克兰应该割让领土),美国将强迫乌沿现有边界停火,并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这种情况下,形势将和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如出一辙,即乌克兰不承认俄罗斯在占领土地上具有主权,但又没有能力收回领土,边界将和2014年后的顿巴斯地区一样,长期维持紧张状态。当然这个状态是暂时的,因为一旦俄罗斯实力恢复,肯定会对乌发起全面进攻,普京不可能容忍一个亲北约,充满敌意的乌克兰的存在,更何况,明年乌克兰的军事力量将强于任何时候。正如美国战争研究所所说,这个结局对乌克兰和西方都是最糟的,西方将付出大得多的代价来阻止俄罗斯。很多人质疑这个结局的可能性,认为特朗普只是说一说,但我想强调,特朗普是一个很少食言的总统,他大部分时候都是说到做到,而且现在大部分共和党选民都认为给乌克兰的援助太多了(48%认为援助太多了,只有27%认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威胁),希望停止援助,特朗普没理由不遵照选民的要求,更何况他本人也更喜欢普京,讨厌泽连斯基。当然如果拜登获胜,美国就会继续援助乌克兰,考虑到俄乌战争关系到拜登一生的声誉,拜登又进入了第二任期,他大概率会在任期内结束战争,这样他的人生就有了一笔可以写入历史书的功绩,拜登或许2023年在拖延战争,但胜选后的拜登完全没有拖延的理由。在欧美的强力援助下,俄罗斯迟早会影响到战争得不偿失,最后只能做出撤出乌领土的决定,这场战争还会引发俄内部局势的变化。俄罗斯体制完全是围绕普京个人建立,各路军阀和各州领导人,都是对普京个人,而不是俄罗斯政府效忠,如果战争让普京的威望受损,无疑俄国内会出现重大变动,这一变动带来的冲击将难以估量。大俄罗斯帝国能否维持现在的规模,俄罗斯会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民族国家,并融入欧洲,都将是未知数。所以,2024美国大选不仅决定美国的命运,也会决定整个世界地缘格局的走向,如果特朗普当选,不仅乌克兰会失败,北约也会解散,俄罗斯会西进,中美、美欧新一轮贸易战开启,甚至全世界都会出现民主倒退,毕竟美国是所谓的“民主灯塔”,如果灯塔都倒了,那会有更多国家怀疑代议制民主制度,就这个角度,美国选民确实掌握着世界的走向。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地投资、生活。
1月9日 下午 11:21
被用户删除
娱乐

苏联间谍还是大预言家?这位神一样的人你千万别错过

他曾在20年内出版100本书,内容从笑话集到历史读本到科普读物再到科幻小说,无所不包。这也让他在普通平民间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深度分析:俄乌战场上,俄军到底死了多少人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俄军大约有11.55万人死亡、20.79万人受伤。▼俄乌战争打了这么久,俄军乌军死伤多少,一直没有确切的说法,这几天,我在网上到处查找资料,终于得出了一个大致的结果。今天这篇文章我花了不少心血,相信能给读者一个合理的答案。先说结论,我估算俄军(俄正规军+瓦格纳+顿巴斯地区亲俄武装)大约有11.55万人死亡、20.79万人受伤,俄军损失兵力大约为32.34万人;乌军的死亡人数在6-8.5万人之间,总损失在18-25.5万人之间。1我们先看俄乌官方、各第三方组织、研究机构对伤亡数字的估算。伤亡数字时间范围信息来源乌军伤亡约7万人死亡10-12万人受伤2022年2月24日-2023年8月18日美国官员向纽约时报透露3万多人死亡(确认已经死亡的有2.45万人,还有1.5万人失踪,3400人被俘)9-10万人受伤2022年2月24日-2023年11月14日乌克兰民间组织“记忆之书”统计38.3万人伤亡,其中2023年大反攻伤亡15.9万人2022年2月24日-2023年12月19日俄罗斯国防部1万人死亡,7200人失踪,5600人被俘,3万人受伤2022年2月24日-2022年6月11日乌克兰总统顾问俄军伤亡12万人死亡,17-18万人受伤2022年2月24日-2023年8月18日美国官员向纽约时报透露7万人死亡,22-28万人受伤2022年2月24日-2023年11月30日英国国防部31万人伤亡2022年2月24日
2023年12月27日
其他

重庆男子加入俄军,死在俄乌战场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在不清楚战争原委的情况下,不要搭进自己的性命。▼3天前,凤凰卫视记者卢宇光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永远留在顿巴斯的老乡:赵睿》,文章说,一名重庆男子加入了俄军,并战死在了顿巴斯,文章写的很有意思,大家可以去卢的头条号查看,我就拣选下重要信息。这名重庆男子叫赵睿,生于1985年(38岁了),父母都已退休,身高1.82米,微胖,谈过几个女朋友,但至今未婚。赵睿有几个特点:一是喜好独来独往,平常很讲义气,是个容易义愤填膺的“热血青年”。二是赵睿从小就是个军迷,从小就爱读抗日小说,喜欢把其中的人物讲的和水浒传一样,让小朋友们着迷。三是有从军经历,辍学后加入了缅北同盟军,作战了几年。赵睿后来还找了一个同伴,来自广东湛江的小强,两人通过旅游签到了俄罗斯,并加入俄罗斯的雇佣军,赵睿和小强经常在“战友群”里吹牛。赵睿说,他之所以参加俄乌战争,是因为“乌克兰请了很多西方国家的人,其中不仅有和中国人有深仇大恨的日本兵,还有侵犯北京圆明园的八国联军,他来俄罗斯,就是打日本人。”赵睿这段话,有很多事实性错误,首先没有任何西方国家的军人进入乌克兰,只有以个人名义参加的志愿者,支持乌克兰的也主要是欧美国家,日本排不上号,另外侵犯北京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不是八国联军,而且八国联军也包括沙皇俄国,如果真讨厌八国联军,就不应该加入俄军。一小段话,就可以看出赵睿的认识比较欠缺,接受了很多虚假信息,综合来看,他就是一个思想简单、容易气血上头的铁杆军迷。他的特点,符合我对军迷的刻板印象。两人本以为来俄罗斯可以爽一把,但他们很快被残酷的战场教做人。两人在接受了半个月训练后,被分到了俄南部军区58集团军,之后又被送到别尔江斯克接受瓦格纳教官的训练,之后便被下放到58集团军某步兵连,俩人军衔都是列兵。小强写道,11月11日,俩人所在的连第一次去前线,进入一个村庄后被包围,他们坚持战斗一个星期,伤员运不出去,就和等死一样,最后,只剩他和赵睿以及6个尼泊尔兵。第六天接应的俄军才出现,他们才撤离。第二次上战场是11月29日,赵睿出发前和家里朋友交代后事,因为不知道能否活着回来,上战场后,他们被命令向乌军战壕推进,尼泊尔兵怕死,躲在两人身后,进入乌军战壕后,尼泊尔兵手发抖,冲锋枪没停,反而打伤了自己人。在他们夺取战壕后,乌军并没有用步兵反攻,而是用无人机丢炸弹,最后赵睿被乌无人机炸死,据小强说,赵睿临死前希望他剪下他的头发带给他父母。就这样,一个本应生活幸福的重庆男子,就死在了异国他乡,死在一个他自己都完全不明白意义的战争,他至死都不明白这场战争的起因是什么,谁才是正义的一方,他甚至不清楚,他根本不会遇到日本兵。他知晓的一切都来自于网上不负责任的谣言。我想,还有无数人,跟他一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油盐不进。相比赵睿,我更同情小强,小强是被赵睿拉入伙的,一时冲动,而且他有妻子有女儿,今年他女儿刚满3岁,临行前,他妻子一直哭着求他不要走,他做了无数次工作才说服她。而他去参加俄乌战争,不是自己有什么想法,而是为了遵守诺言。小强说当时赵睿称自己要去俄罗斯打日本人,自己以为他开玩笑,才答应他,没想到他真的要去,他说自己不懂拒绝,只知道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去做。小强就这样,被赵睿这个魔怔人带入了坑中。我希望小强能平安归来,能和妻女团聚,但理性告诉我,他大概率回不来了,就俄军的特点,不会轻易让他回国,俄乌战场这么激烈,小强的好运气能持续多久呢?只希望他的妻女能在没有他的日子照顾好自己。说完这则故事,再来谈谈俄乌战场,俄乌战场什么情况,我们没有去过一线,只能看数据和报道,难免会有失真,但是赵睿和小强的经历,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一手信息。其中几个细节尤其值得关注。赵睿下放的俄军部队是第58集团军,该军主要作战区域是扎波罗热,正是乌军主攻的方向,今年9月,58集团军因保卫俄南部战线而被授予“近卫”称号。扎波罗热的战况一直比较激烈,此前58集团军少将伊万·波波夫公开抱怨俄军后勤不足,死伤惨重,并指责国防部叛国。结合赵睿的经历,基本可以确定波波夫所说属实,俄军确实存在指挥混乱,伤亡较大的情况。文中提到赵睿接受了瓦格纳军官的训练,说明普里戈津死后,普京没有清算瓦格纳,只是将其国有化,瓦格纳军官仍在军中效力。赵睿和小强多次提到乌军猛烈的火力,多次提到乌军坦克从边上开过,两边炮声隆隆,还多次提到乌军无人机火力凶猛,短时间内,就出现了三架无人机,他还提到,乌军步兵在遇到冲击后,倾向于撤退,然后用无人机和集束火箭弹反攻,一些乌军士兵年龄很大,表现慌乱。这说明,乌军的装备远没有耗尽,并不缺少弹药,但人员损失似乎很大,很多士兵都是经验不足的新兵,战略也是保全人员。小强提到,俄军的指挥非常混乱,提到外籍兵团没有指挥员,没有步兵战术,没有掩护,没有救护,没有通讯工具,没有备份弹药,甚至没有接应和协同,这表明俄军完全是把外籍士兵当耗材,唯一的作用就是消耗乌军的弹药。最后,我真的希望不要再有国人加入俄军了,在不清楚战争原委,不明事实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搭上,这场战争从来都与我们无关。大家都是有父母有妻女的人,犯不着为了一些谣言和某个人的野心就牺牲性命。有这个精力,陪陪家人不好吗?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的投资、生活。
2023年12月23日
其他

甩不掉的特朗普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特朗普对共和党的绑架,是最致命的。▼今天跟大家聊聊特朗普与共和党的命运。我的老读者肯定清楚,我一直认为如果2024年共和党推出一位特朗普外的候选人,就能稳赢拜登。但现在我的看法有些变化,我认为,如果共和党推出特朗普外的候选人,只会输的更惨,原因不是其他候选人素质不行,而是特朗普不会允许他们当选,他宁肯鱼死网破也不愿为他人做嫁衣。112月19日,美国出了一件大事,科罗拉多州最高法院以4:3的裁决,取消了特朗普参加该州初选的资格,特朗普随即将其上诉到最高法院。科罗拉多州法院的理由是特朗普违反了宪法第14条修正案第3条规定,即凡宣誓维护美国宪法的联邦、州和地方官员,如介入“暴动或叛乱”则不得再担任公职,科罗拉多的判决直接让特朗普成为第一个没有资格进入白宫的候选人。但考虑到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和自由派大法官是6:3,特朗普胜诉的概率很大。指责特朗普煽动支持者暴乱本身也存在争议,其中的证据链条并不清晰。靠禁止参选去阻止特朗普,我认为并不现实。这次真正让我担忧的是事件引发的反应,特朗普刚被判决,另一位共和党初选候选人,被认为是“川粉”的拉姆斯瓦米就发推,称希望德桑蒂斯和黑莉退出科罗拉多州初选,否则就是背叛选民。在这种群众压力下,德桑蒂斯、黑莉都不得不声称这场判决是一场迫害,并捍卫特朗普参选的权利。这说明什么问题?就是选民依然狂热的拥护特朗普,只要特朗普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对其他共和党人口诛笔伐,任何不站在特朗普一边的共和党人,都没有好下场。这个情况下,即使最高法院维持原判,特朗普被禁止在科罗拉多州参选,然后其他蓝州在纷纷效仿,纷纷禁止特朗普参加初选,如果蓝州都这么做,理论上确实给了德桑蒂斯和黑莉机会,也许他们中的一位真的能击败特朗普,但然后呢?落败初选的特朗普很快会把这两个人指责为叛徒,并号召选民不要支持他们,然后大选的时候,共和党人就待在家里不出来投票,最终他们还是会被拜登击败。甚至不排除特朗普会跳过共和党独立参选,彻底把水搅浑。以特朗普自私的性格,宁肯共和党和美国毁灭,他也不会让他人搭便车,特朗普的力量来自于选民,只要选民认他,他就可以随意操纵共和党,选票才是王道,只有特朗普掌握这股力量,其他人都得靠边站。理性考虑,最终其他共和党人都只能像拉姆斯瓦米一样放弃初选,作为抗议,因为不放弃初选不但输掉大选还会失去未来。所以,即使我们设想最疯狂,最小概率的剧本,共和党也没法在特朗普缺席的情况下获胜。2在这个过程中,民主党的策略也很值得玩味,其实消灭特朗普最好的方式不是攻击他,而是无视他,革命领袖最害怕的不是被敌人迫害,而是被大众无视。特朗普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失去热度,所以他在卸任总统后才会不断的发起集会,为的就是制造存在感。特朗普落选后,民主党和美国精英们不但没有无视特朗普,反而不断制造热点,帮助特朗普制造声势,他们难道不知道他们越反对共和党人出于逆反越支持特朗普吗?他们当然知道,但这样做,能最大程度削弱共和党。只要共和党被特朗普把控,中间选民就永远会站在民主党一边,民主党人也会踊跃投票,民主党就不再存在投票率低的劣势,对拜登来说,他真正希望的就是打击特朗普,但不要打死,现在整个过程完全符合他的预期。拜登主打的口号一直是“捍卫民主”和“我不是特朗普”,拜登一直在利用特朗普制造的恐慌,这也是为何明明去年经济很差,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表现超预期,因为经济不好是暂时的,但民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是永久的,还是有相当的选民在意长远的生活方式,这种价值观的力量不是经济因素完全能抵消的。至于现在特朗普民调就高,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一年前的民调可靠性很低,准确率不足30%,而且现在接受民意调查的往往是在野党的支持者,对执政党选民和中间选民来说,他们还不需要在此时二选一,他们要么不接受调查,要么表达的是对现状的看法,真到明年投票的时候,又是另一种情况。现在真正难过的还是共和党政客,他们发现,自己的自主权从未像现在这样小,他们除了讨好特朗普,似乎没有别的选择,到底什么情况下共和党能与特朗普解绑,谁也不知道。此前,华盛顿邮报说特朗普想成为独裁者,并将特朗普和凯撒并列,其实他已经做到了,他已经是共和党绝对的“皇帝”。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的投资、生活。
2023年12月21日
其他

大清的垃圾时间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大清的国祚,什么时候进入倒计时的▼前一阵,智本社写了一篇文章叫《历史的垃圾时间》,文中将垃圾时间定义为:一是确定的倒计时;二是失败的结局是大概率事件。这个定义很好,能帮助我们看清很多问题。今天我就借用这个概念,讲讲“大清的垃圾时间”,希望能增进读者的认知。这段历史能告诉我们,一个王朝名存实亡的标志,究竟是什么。1大清的垃圾时间何时开始,我认为,不是1840年,不是1860年,甚至不是1895年,而是1901年。大家知道这一年发生了庚子国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仓皇西逃,大清的虚弱完全暴露在天下黎民面前。我认为直到这一年,大清的国祚才真正进入了倒计时。此前,大清也遭遇了种种失败,但知识分子和老百姓,对这些失败没有充分感知,老百姓不清楚,不认为那是“失败”,就对朝廷就没有损害。国家、政府、民族,都是想象的共同体,只要人们愿意相信,这些共同体就能一直存在。1901年前,清廷将自己高深莫测的权威维持地很好,这要归功于几百年的愚民政策和落后的通讯条件。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但并没有在知识分子中掀起多大波澜,士绅们普遍认为,英国人只是侥幸取胜,战争的失败主要是因为皇帝用人不贤,如果能坚持启用林则徐,一定能制服英夷。当时的知识界,最多能接受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客观介绍西方情况的徐继畲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因为老百姓不觉得是问题,所以1840-1850的10年间,大清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改革。直到1850年代,两场危机逼迫大清改革。分别是太平天国之乱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两场危机都反映出大清的军队和官僚队伍都出了很大问题。大清的旧军队腐朽不堪,完全没有战斗力,英法联军和太平天国都杀得节节败退。官员们腐败严重,效率低下,朝廷总是没钱,无法支持大规模的平叛。军队和官僚是朝廷的两个支柱,前者负责消灭反对者,后者负责汲取资源。这两个出问题,会直接威胁统治。在重压下,大清开启了改革。对军队,是引入西方军械,并尝试兴办工厂。对官僚队伍,是雇佣英国人罗伯特·赫德帮助建立现代海关制度。这两项改革,效果似乎不错,1885年,大清和法国在越南打成平手,没有丧权辱国。在赫德的管理下,大清的财政收入也是迅速上涨,1849年关税收入才221万两白银,1864年已经上升到787万两白银,1901年已经达到2380万两白银,占到财政收入的27%。连1901年庚子赔款的征收,都要仰赖赫德。我们今人看来,大清的改革只是皮毛,不解决根本问题,但在当时人看来,改革可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上到慈禧,下到一般的知识分子,都认为大清今后不需要再看洋人的脸色行事。这也是慈禧停止改革的原因。毕竟改革是为保大清的统治,既然统治已经稳固了,大清已经开始振兴了,何须继续呢?“同治中兴”并非是统治者的自夸,而是当时人的普遍认知,大家都预期大清会变得更好,这个认知下,不管大清有多少问题,其实大清的统治都是稳固的。2同治后大清遭遇的第一个挫折是甲午战争,在我们传统的认知中,会认为甲午战争后,朝野开始对清廷失去信心,因为输给西方列强还能忍受,输给倭寇则是一种侮辱,但综合更多史料看,这一情况似乎并未在历史上发生。没有发生的原因也很乌龙,因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大清战败了,因为通讯不发达加上朝廷有意掩盖事实,不少人都以为是大清战胜了日本。比如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蒋梦麟就回忆,他小时候一直以为甲午是大清战胜了日本,因为村里的版画画的都是大清军队俘虏了日本人。(民间版画看,老百姓认为是大清战胜了日本)2014年,日本和英国联合举办的“甲午战争网络特别展”展出了235件版画,其中56件出自中国画师之手,大部分也是展示清军如何击败了日军。当时清朝对电报进行了严厉管制,而且拒绝任何记者和武官随军观战,对于战争的实际情况,民间一无所知。在无法获得信源的情况下,民间报纸和文人只能按照舆论的喜好去编造故事,而大清百姓最喜欢的桥段就是“大清战胜洋人”,这才编出了很多完全与事实相反的文艺作品。甲午战争后,除了极少数的上层精英和个别关心时事的知识分子,大部分大清子民并不清楚战败的事实,既然没有战败,那也不需要进行刮骨疗毒的改革。这种依旧“自信“、“麻木”的社会氛围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上到地方督抚,中到广大士子,下到黎民百姓,都不认同康梁的观点,他们并不认为大清已到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其实,1895年的公车上书,大部分内容都是平和的,是真心希望朝廷改革,并没有什么出格言论。康梁的那些改革举措,程度也不如1901年后的清末新政,但同样的内容,在庚子国变前就是大逆不道,过于激进,1901年后就是过于保守,这其实反映了舆论天翻地覆的变化。3甲午战争让部分高层意识到了问题,但这种问题意识远没有变成对清廷统治的压力,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督抚还是坚决的支持慈禧,练就的新军也对朝廷服服帖帖,稍微对现状有点意见康梁被朝野人人得而诛之。这时候的大清仍然是无比强大的,真正改变局面的,还是庚子国变。慈禧怂恿义和团得罪洋人的动机很简单,就是觉得洋人喜欢光绪,担忧洋人扶持光绪和康梁,剥夺自己的权力。其实慈禧这个担忧现在看真是多虑了,洋人确实更喜欢光绪,认为慈禧是保守派,但洋人犯不着为了一个傀儡皇帝出兵,而且洋人也不希望中国强大起来,他们只希望有个听话的奴才,只要慈禧满足洋人的利益,洋人并不在乎当政的是谁。慈禧一时昏了头,做出这种毁灭性决策,可以说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失误。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西逃,还在洋人的逼迫下处死了所有主战派大臣,镇压了义和团,说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鬼话,还和洋人签下了10万万两白银的赔款,这下子,大清是彻底名声扫地了。这次事件导致了两个致命的后果。一是人们开始质疑慈禧的执政能力,开始思考跟随朝廷是否还有前途,那些最忠于慈禧的大臣都被处死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也被清廷自己剿灭了,说明大清已经虚弱到保护自己基本盘的能力都没有了。自己人都保不住,凭什么还跟你。二是对洋人的赔款开始真正落到每一个人,因为这次失败,大清丧失了关税自主权,进出口税率被强制压低,大清只能将压力传导到各省,让他们盘剥百姓,这让每一个大清子民都感受到了失败的代价。庚子国变后,大清彻底丧失了威望,各个群体都开始造反。张之洞等地方督抚要求朝廷开设议会,进行分权,并赋予地方更多权限,否则“中国就会毁灭”。京师大学堂、广学会等民间组织向列强提出“废黜慈禧,与南方督抚合作,洋人入主中央”的方案。这是多么愤怒才能提出这样的建议。海外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更是感叹自己第一次扬眉吐气,以前世人听到革命党都是唾弃,现在反而恨革命党还不够激进。也正是庚子国变后,大清民间开始热衷办报,积极的讨论政治,清廷对舆论的管制也不再奏效,1903年《苏报》案,清廷逮捕章炳麟、邹容,处死了沈荩,但这次舆论没有像往常一样保持沉默,反而对清廷口诛笔伐,清廷几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庚子国变后,终于可以宣告大清进入了垃圾时间,从这一刻起,无论大清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了。这之后的革命和改良之争,在我看来争论的核心不是保不保大清,而是怎么变革能让损失最小。立宪派不是对大清有感情,而是认为这样转型代价最小,梁启超就说他不是反对革命,而是希望和平的革命,他支持开明专制也是站在中国的角度,不是对清廷有感情。实际上,清末革命派和改良派是互相促进,改良派利用革命派造成的声势逼迫清廷改革。而改良派的目的,恐怕最终也是废黜清廷,只是他们希望这个过程尽量不要有动荡,代价尽量小。当时改良派的主张,无论是开设议会,反对皇族内阁,还是开设地方咨议局,其实都是夺清廷和满人的权,除了反对使用暴力,和革命党的目标并无区别。即使清廷真的按照改良派的要求实行了改革,恐怕最后也逃不过退位的结局,
2023年12月20日
其他

泽连斯基访美,共和党拒绝援助乌克兰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我相信乌克兰最终会胜利,但这个道路一定无比艰难。▼昨天我的文章被很多人骂,甚至有人说我是俄粉,今天我就明确说下,我认为乌克兰的抗争具有正义性,我也相信乌克兰会赢得最后的胜利,但这条道路注定充满艰难险阻,乌克兰注定要付出巨大牺牲,绝不是很多人说的那样容易。很多国内自媒体对乌克兰的局势报喜不报忧,动辄认为乌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对俄军造成了重大杀伤,昨天我看了下,按照某个自媒体的数据,俄军已经阵亡了33万,按照受伤和死亡2:1的比例,俄军已经损失了近100万军队,他的数据还称俄军坦克已经损失5655辆,这比俄军坦克的总数还要多。出于战争需要,俄乌双方夸大自己的战果是正常的,但作为旁观者,不应采取他们中任何一方的数据。对于俄乌战争的战报,应秉持一个原则,就是尽量采取与战争没有直接利益相关的第三方,比如一些中立的军事研究机构,最差也要引用美国情报部或者泄密情报的数据。除了数据引用不准确,一些自媒体还试图把西方描绘成铁板一块,完全无视西方内部存在的巨大分歧。就在12月12日,泽连斯基访美,共和党对泽连斯基非常的冷淡,甚至不少共和党选民希望停掉对乌援助。泽连斯基抵达华盛顿,是因为美国承诺的600亿美元援助资金迟迟不能通过,此前,拜登向国会提交了年度补充资金请求,一共是1000亿美元,其中600亿美元是援助乌克兰,400亿美元用于援助以色列和美墨边境安全。但是这个计划遭到了共和党的阻挠,即使拜登将几个方案绑定在一起,共和党也认为给乌克兰的太多了,并认为大部分资金应该用于边境安全。泽连斯基和拜登以及国会议员们会面,拜登还是承诺一定会支持到底,但是共和党人都提出了质疑。德克萨斯共和党参议员约翰·科宁指责泽连斯基“没有作为”,并认为拜登只知道援助乌克兰,却忽视了边境安全。特朗普派的俄亥俄州参议员JD.万斯直接批评给乌克兰提供额外资金,他甚至提前离开了与泽连斯基的会议,并说自己的看法没有改变。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和一众共和党众议员表示,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边境安全的投资,那么对乌克兰的援助计划在众议院通过的可能性为0。阿拉巴马州的共和党人更是直言不讳的表示:“我们没钱了”。议员们如此,共和党初选的候选人们,对援助乌克兰也很消极,除了曾有驻外经历的尼基·黑利和建制派克里斯蒂表示支持外,德桑蒂斯和特朗普派的拉姆斯·瓦米都表示反对。德桑蒂斯说援助乌克兰对美国的国家利益并不重要,拉姆斯·瓦米甚至暗示泽连斯基是纳粹,并认为乌东地区是俄罗斯的领土。(模仿特朗普的拉姆斯·瓦米暗示泽连斯基是纳粹,以及乌东地区属于俄罗斯)特朗普更是表态自己24小时就能解决俄乌问题,并认为泽连斯基无法管理与俄罗斯的战争,特朗普还呼吁暂停对乌克兰的所有援助,直到联邦机构提供亨特·拜登与乌克兰商业交易的所有证据。他认为拜登之所以支持乌克兰是因为儿子和乌克兰存在灰色交易。
2023年12月13日
其他

2023年,俄乌战场进入垃圾时间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乌克兰始终是棋局上的棋子,它还不足以挣脱棋手的束缚▼今年乌克兰春季反攻为何失败,责任究竟在谁,看了多方资料,我认为美国是要负一定责任的。拜登政府将乌克兰视作国际战略和大选棋局上的棋子,共和党则根本不支持援助乌克兰,迫不及待的想要停止援助,和普京站在一起。美国和西方国家并没有给予乌克兰足够的援助,这是乌克兰春季反攻失败,人员损失惨重的根本原因。1美军与乌军高层存在分歧前几天,华盛顿邮报发了一个1.6万字的长文,详细讲述了美军高层和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的分歧。虽然文中的立场是偏向美军高层,但我通篇看下来,反而更同情乌军,美国始终从自己利益的角度去思考战场形势,对乌军艰难的处境始终缺乏感知。依照文中的信息,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严重高估了乌军北约化部队的战斗力,美国人认为即使没有空军相助,乌军的北约化旅也可以从正面突破俄军防线,因此在战略上,美军高层建议乌军集中所有兵力和装备,从南线发起穿插,直抵亚速海。对奥斯汀的战略,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并不同意,他认为乌军根本无法执行这一任务,原因有三。一是乌军的装备全靠援助,而且有军事经验的人员并不充裕,如果冒险进行穿插很可能遭受重大损失。事实证明扎卢日内的判断是正确的,在今年的春季反攻中,乌军的进攻力度远不如奥斯汀的预期,但仍然损失了数十亿美元的军援,如果乌军当时全力进攻,不论是否成功,都会损失大量有生力量。美军严重低估了俄军防线的韧性和地雷阵的威力。二是认为美国严重低估了无人机的作用,这种大规模穿插只会给敌人建立靶子。扎卢日内提到无人机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任何大型目标都会被立即发现并被击毁,在战争初期,乌军用无人机有效打击了俄军的穿插,现在乌军去穿插,俄军也一样可以用无人机重创乌军。扎卢日内为了躲避俄军的无人机和炮火,没有采取机械化部队穿插的方式,而是让步兵小股推进,虽然战果一般,但确实有效降低了损失。扎卢日内认为,在乌克兰空军成型前,不应该过分信赖北约机械化部队的作用,并认为乌军现在最关键的是保存有生力量。三是扎卢日内认为乌军现在缺乏人手,如果集中兵力进攻一线,其他防线空虚,很可能被俄军突破。这一点其实也有道理,现在乌克兰已经动用了150万适龄男子,最多还能动用400万,虽然乌军的损失小于俄军,(根据泄露的美军文件看,截至2023年初,乌军的死亡人数在1.5-1.7万人,死伤在12万人左右,俄军死亡3.5-4.2万,死伤20万人左右。)但不能忽视俄罗斯的人口优势。扎卢日内说,俄罗斯的人口是乌克兰的3倍,而且俄罗斯是一个封建国家,人命很便宜,普京可以源源不断的将士兵(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士兵)送上战场。他认为乌军在确立优势前必须尽可能保存有生力量。正是基于这些考虑,乌军没有选择奥斯汀的策略,而是进行较为保守的三面反攻,进攻烈度也比美国预想的低得多。因为扎卢日内主导的反攻仅夺取了500平方千米的土地,没有多大战果,扎卢日内还受到了泽连斯基的压力,对泽连斯基来说,他需要更多的政绩让西方盟友重拾信心,但站在乌克兰的角度,如果乌克兰在激进的反攻中损失过大,同样会动摇西方的信心。扎卢日内等到空军成型再全力进攻并非没有道理。2战场进入垃圾时间春季反攻失败后,乌军开始暂停大规模进攻,俄军在成功防御后一度也试图反攻,但在遭遇重大损失后很快退了回去。现在俄乌战场进入了垃圾时间,双方都不想采取大型的军事行动,这从俄军伤亡的数字中也能看出。下图所示,俄军阵亡的高峰是去年11月到今年5月,大概对应乌军收复赫尔松到今年年初乌军开始春季反攻,到近期,俄军的死亡数字比较低,一天的死亡仅在10-20人,高峰时能在80-120人,这标志着战场烈度急剧降低。考虑到双方的政治需要和西方援助的进度,可能直到明年5月份乌军F-16战机全部到位,空军成型后,才能有进一步的变动。明年5-9月乌军的动向需要特别关注。3美俄双方的考量乌军反攻失败,战场进入垃圾时间,除了乌军能力有限外,最重要的是美俄双方的考量。先说俄罗斯,普京在经历了2022年的溃败后逐步认清了现实,他意识到吞并乌克兰是不现实的,于是转攻为守,战略目标变为守住已经占领的领土。普京通过堑壕、地雷阵,层层设防的方式消耗乌军实力。普京还从伊朗和朝鲜那里获得了无人机、炮弹。虽然俄军存在很多弊病,精锐部队也在2022年损失惨重,现在很多营队是新兵,但防御战并不需要太多战斗经验。明年3月17日,俄罗斯将举行大选,国内没有对手能威胁普京,普京不需要一场胜利巩固自己的政权,对普京来说,他只要保住现在控制的领土,拖到西方国家丧失耐心,就能逼迫乌克兰重新回到谈判桌,承认他对乌东和克里米亚的控制。这个目标达到,他就能体面地退出战争。今年的风向似乎对他有利,欧洲出现右转,荷兰极右翼赢得大选,主张减少对乌援助,特朗普也在美国积聚力量试图夺回白宫。如果明年欧洲和美国的极右翼能够上台,西方阵营就将彻底溃败,俄罗斯将大获全胜,虽然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但这确实是普京反败为胜最大的机会。普京盼望着他的西方盟友们取得进展。美国方面的诉求则更加微妙。共和党出于反对民主党和对俄罗斯的同情(都反对白左,支持基督教和白人至上),一直反对对乌援助。民主党方面也没有让俄罗斯迅速失败的诉求。拜登个人利益讲,他援助乌克兰是为选举服务,他希望乌克兰在大选的关键时期,而不是更早取得胜利,所以他不断推迟对乌武器的交付,包括M1坦克和F-16,甚至在炮弹供应上,美国也不愿尽全力,乌克兰每月需要90000枚以上的155毫米炮弹,但美国提供的不到十分之一。美国开始提出让韩国提供弹药,但其法律禁止向战区提供武器,如果韩国倍说服,乌克兰将能获得33万枚炮弹,更优解是直接使用美军的155毫米炮弹库,这些炮弹很多还是集束炸弹,五角大楼有几千个这样的炮弹库,已经积灰数十年,虽然乌克兰多次请求,但布林肯始终犹豫不决。除了拜登本人的选举利益,就美国的外交战略讲,到底有多大动力击败俄罗斯也是个未知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在衰落,早就对美国霸权没有威胁。美国甚至需要俄罗斯来威慑欧洲,以逼迫后者更加依赖美国的保护。相对于俄罗斯,美国始终更关注中国的挑战。另外,如果俄罗斯真的垮了,又将留下很多遗留问题,可能会对国际秩序造成更大的冲击,这些冲击很大程度要由美国买单,俄罗斯崩溃到底是否有利于美国,恐怕美国战略界自己也达不成共识。在这场战争中,只有乌克兰是退无可退,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有太多的余地和筹码,乌克兰始终是这个棋盘上的棋子,它虽然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还不足以挣脱棋手的束缚。泽连斯基与乌克兰,注定还要经受更多的艰难困苦。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的投资、生活。
2023年12月12日
其他

蓝百合失败,宝岛是民进党的天下了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赖清德大概率胜选,两岸关系将进入最紧张的时刻▼昨天,宝岛出了大乌龙,原本谈好的蓝百合失败了,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和民众党都不愿做出牺牲,最终导致非绿阵营整合失败。目前的民调显示,如果蓝百合,非绿阵营将有很大概率击败民进党,但如果各自为战,在简单多数的选举规则下,民众党、国民党都没有获胜的可能。如今的局面,等于提前宣告了民进党的胜利,悲观估计,未来十几年都将是民进党的天下。1蓝百合为何失败在上篇文章中,我提到国民党、民众党达成一致,同意用各界民调+两党内部民调的方式决定正副手,实现蓝百合。当时的方案是,只要柯文哲的领先优势在误差范围内,就由侯友宜做正,如果柯文哲的领先优势超过误差,就是柯文哲为正。为了促成蓝百合,马英九都亲自出马,作为见证人撮合双方合作。但好景不长,双方很快就民调误差的问题产生了分歧,双方都有选择性的拣选对自己有利的民调,并单方面宣布自己占据优势。11月18日,双方均宣布因为误差问题无法达成共识。11月23日,离登记候选人截止日期还有1天,柯文哲、侯友宜、郭台铭、马英九、朱立伦到君悦酒店会面,进行最后的谈判,但谈判很快变成互相指责的大戏,三方都指责对方是搅局者,自己顾全大局,最终三方不欢而散。11月24日,结果正式出炉,侯友宜和新党创始人,老牌政客赵少康搭档,柯文哲和新光集团大小姐吴欣盈搭档,郭台铭则宣布退选。标志蓝百合彻底失败。在历史的关键节点,蓝白双方宁肯输掉选举也不愿有所妥协,丧失了时代给予的机会。对于蓝百合失败的原因,台湾政治评论员丘琦欣总结:“蓝营内部一直很分裂,鸽派与鹰派的分歧从未得到解决,这个状态的蓝营和其他政党谈结盟,不可能成功,这与民进党党内激烈内斗后,对外仍然一致团结的党性不同。蓝白双方都想操纵这个结盟过程以获得最大利益,这个意义上说,真的合作一直是不大可能发生的。”各怀鬼胎的蓝白阵营,终在关键节点输给了铁板一块的民进党。2赖清德躺赢蓝白合失败,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他几乎是躺赢。根据台湾民意基金会10.23的民调,赖清德的支持率为29.7%,柯文哲是25.6%,侯友宜为23%,还有15%的选民尚未决定。偏绿的《美丽岛电子报》11月15日也发布民调,显示赖清德的支持率为33.8%,侯友宜29.9%,柯文哲19.9%。11月24日的民调则是赖清德31.4%,侯友宜31.1%,柯文哲25.2%。似乎侯友宜将追平赖清德,但考虑到该报立场偏绿,很有可能是制造危机感,敦促绿营选民投票,而且蓝白合失败后,选民对侯友宜和柯文哲都会有失望情绪,非绿阵营的得票率只会更低。再看三方的正副手选择。民进党的赖清德/萧美琴都是铁杆台独,瞄准的显然是深绿选民,这部分人大概占选民的35%,由此估计明年1月,赖至少会赢得40%的选票,他只需要拿稳绿营铁盘加一点中间选民就可以稳操胜券。国民党的侯友宜/赵少康组合则是瞄准深蓝选民,赵少康是新党创始人,对老一代台湾人很有吸引力,但问题是,对大陆有感情的外省一代/二代已经所剩无几,即使他们全部出来投票,人数上也比不过民进党。随着年轻人的台独化,国民党实际上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政党,这次蓝白合,是国民党最后的机会,丢掉这次机会,国民党将永远无缘领导人的位置。民众党的柯文哲/吴欣盈组合则是瞄准中间选民和年轻世代,由于国民党分票,柯文哲很难赢得选举,但柯文哲并不着急,他着眼的是未来,一旦国民党衰落,柯文哲就可以统合非绿阵营,崛起成为台湾政坛的新力量,但这个过程会很漫长,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目前看,蓝白双方各自为战,绝无可能战胜民进党,基本可以提前宣判赖清德的胜利。3台湾未来十年将是民进党天下虽然从情感上,我不愿意两岸关系走向恶化,但这次选举确实标志着台湾政治生态的转变,蔡英文已经执政了8年,如果赖清德赢了,就又多4年,考虑到4年非绿阵营也完不成整合,所以赖清德大概率会连任,这样整整16年都由民进党执政。如果立委选举民进党也大获全胜,那台湾真的成了一党独大,之前民进党仅控制半壁江山,就能在舆论和议程上占据主动,并通过修改教科书改变年轻一代思想,如果民进党稳固、长期的执政,不敢想会发生什么。而且,赖清德还是民进党内最激进的派系,民进党最早是新潮流系和美丽岛系,美丽岛系支持台独但是也主张兼顾两岸关系,而新潮流系则是彻底的台独,不仅要事实上独立还要法理上独立。相对于其他派系,新潮流的组织形式也大不相同,新潮流系的组织和会党类似,有明确的“政治信仰”,纪律严明,内部实行民主集中制,党员在大会决定前可以讨论但决定后必须执行命令。这种意识形态狂热和严密的组织让新潮流成为唯一幸存至今,且不断壮大的老派系。(新潮流是1983年诞生,而民进党现存的其他派系都是2000年后出现)之后民进党又产生诸多派系,但都不比新潮流激进,后来蔡英文为首的英派崛起,英派的投机色彩更重,一般不进行明确表态,习惯打擦边球,这也是为何蔡英文执政期间,两岸关系虽然很差,但没有失控。现在更看重意识形态的赖清德上台,意味着民进党会更加极端,做出更冒险的行为,要想避免战争恐怕需要中美双方共同施压,才能稳住局势。两岸关系将因为赖清德的上任进入最坏的时期。回望历史,非绿阵营也曾有获胜的机会,但都因一次次的分裂丧失了机遇。国民党曾碾压民进党,但先后分裂出新党、亲民党,最终让民进党壮大,蓝白合曾有机会,但又因双方的私利而崩溃,反观绿营,虽然也有内斗但在关键时刻总能一致对外,因此虽然绿营总数不比非绿多,但总能赢得最后的胜利。最终,还是最有组织力、最极端的一方获得了胜利,温和派因为过于算计、理性而无法团结一致,理性输给了非理性,这是两岸莫大的悲剧。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的投资、生活。
2023年11月25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今天,我只想喝点酒,说些心里话!

👨💻读者特惠1、送百元优惠卷,直接抵用2、成为会员,每年开坛新酒邮寄品尝3、到酒厂参观,年份老酒随便喝4,顺丰包邮,酒厂直接发货5,前35名获得20年老酒品鉴装一瓶
2023年11月3日
其他

台湾地区选举进入关键节点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已经进入关键节点,在赖清德一家独大的情况下,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向民众党候选人柯文哲伸出了橄榄枝,侯表示自己能够接受做柯的副手,表示愿意实现“蓝白合”。如果侯友宜和柯文哲真能合作成功,将扭转选举的形势。距离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还有三个月,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民调持续领先,《菱传媒》的民调显示,在目前四方参选的情况下,赖清德的民调继续飙升到42.52%。第二名的民众党候选人柯文哲支持率达到24.3%,第三名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为22.25%,而富士康总裁郭台铭的支持率仅为6.58%。如果继续四方角逐的状态,赖清德将以绝对优势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为了对抗赖清德,侯友宜向柯文哲提议“蓝白合”,并称自己可以做“副”,但是面对侯的“好意”,柯文哲却并不接受,反而称国民党是在“逼婚”。为何柯文哲不买侯的账,关键是侯提的方案有利于国民党,而不利于柯。侯说自己愿意做副手只是客套话,他的真实计划是由开放式初选来决定是柯侯配还是侯柯配,如果侯的得票多,柯就是侯的副手。开放式初选,意思是所有选民,不分党派都可以来投票,这个计划看似很公平,实则对柯文哲不利。相对于正式选举,初选的投票率一直很低,这意味着初选往往不是看谁的支持者多,而是看谁的支持者组织力更强。国民党作为一个百年老党,有完善的党组织,可以有效动员本党选民,而柯的民众党成立不久,组织尚不完善,缺乏基本的动员能力。而且侯主张的开放式初选,民进党选民也能投票,民进党会倾向选择一个更弱的对手,他们很可能会将选票投给侯。所以侯主张的开放式初选方案,最终的结果大概率是侯做正,柯做副,最终得利的是国民党。柯对于侯的策略看的很清楚,他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明确说:“今天如果比全国民调的话,我要赢过侯友宜20%没那么容易,但如果开放式初选,国民党有73个民众服务处,它赢过我60%太容易了”。柯不愿意做侯的副手,所以他否定了这个方案。但柯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当下的情况,赖清德是稳赢的,所以他也提了一个方案,提议自己和侯友宜进行三场公开辩论,然后由中立的民调公司做全国民调,由民调高低来决定正手和副手。对柯的方案,侯不同意,因为柯的口才比他好得多,如果辩论肯定是侯吃亏,柯的民调只会越来越高,侯也不愿意让国民党成为民众党的附庸,所以侯没有接受柯的方案。“蓝白合”的进程陷入停滞,但选举的日期是一天比一天紧,按照规定,11月20-24日,所有候选人就要登记完毕,2024年1月13日,就开始投票,考虑到选民的观念转变需要时间,侯友宜和柯文哲最迟也要11月初确定结果。如果11月初谈拢了,柯侯实现组合,郭台铭退选,非绿阵营大概率获胜。如果柯侯组合,郭没有退选,非绿阵营有一战之力。如果柯侯没谈拢,那赖清德就稳赢选举。接下来的两周,充满了变数。虽然柯侯配仍是未知数,不过侯友宜向柯文哲求援其实体现了国民党、民众党力量的此消彼长,如果说之前的局势是楚汉相争(民进党国民党大头,第三方小头),现在的局势就是三足鼎立,民进党是魏国,实力最强,国民党和民众党则是蜀吴,紧密合作才有一战之力。但总的趋势看,国民党是越来越拉胯,也许8年后,蓝营将彻底成为历史名词,选举将变成白绿对决,这个百年老党也将迎来自己的终点。站在今天看,国民党80年代开启的转型,终究是失败了。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的投资、生活。
2023年10月26日
其他

整肃内部,以拖待变:普京稳住俄罗斯大局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今年6月,很多人,包括我,都认为普京政权危在旦夕,普京大帝会在瓦格纳叛乱的打击下逐步丧失权威。但普京大帝很快用行动证明,自己远没有外界设想的那样脆弱,他迅速清理了普里戈津的残党,阻挡住了乌克兰的反攻,保住了俄罗斯的经济命脉,成功稳住了俄罗斯的大局。俄罗斯的经济命脉是石油,通过与印度、中国、土耳其进行石油贸易,普京抵消了欧美制裁的影响,稳住了俄罗斯的财政和民生。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信息,9月俄罗斯石油出口较8月增加了46万桶/日,生产力达到760万桶/日,获得了自2022年7月以来的最高月收入188亿美元。10月16日,俄罗斯财政部又发布消息,11月原油和燃料油的出口关税将提高9.6%,增加到26.2美元/吨,这意味着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将进一步上涨。只要石油卖得出去,俄罗斯的财政就不会垮,财政不垮,普京就还能维持军队的开支和国民的福利,主要城市老百姓的生活就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这也是为何很多在俄的中国人发现,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市民生活依然照旧。欧美的制裁只是影响了俄罗斯的富豪和部分中产阶级,对大多数人,没有太大影响,依靠制裁让俄罗斯民心转变,目前看是不可能的。(俄罗斯石油出口的结构,印度、中国、土耳其、黑海国家都占了大头)在保住俄罗斯经济命脉的基础上,普京又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整肃内部。普里戈津叛乱后,普京迅速清理、收编了瓦格纳的残部,瓦格纳高层要么死亡要么被边缘化,瓦格纳组织被纳入俄罗斯的国家机构,受到政府的直接控制,瓦格纳作为一支独立的军阀不复存在。普京用雷厉风行的手段成功压制了这场兵变。除了收编瓦格纳,普京还辞退了俄空天军司令苏罗维金,他被怀疑和普里戈津存在联系,对普京更为忠诚的维克托·阿夫扎洛夫上将成为新任总司令,苏罗维金目前已被下放到非洲,对俄罗斯军队丧失了影响力。在整顿完军队后,普京又开始拉拢寡头们,在开战之初,俄罗斯的寡头损失了巨额的财产,据估计,2022年,俄罗斯损失了2430亿美元,其中私人交易为470亿美元。俄罗斯的精英阶层面临两股压力,一股是西方“翻脸不认人”的制裁,一股是普京的威胁。开战后,俄罗斯石油行业发生了几起神秘死亡事件,让俄罗斯精英感到恐惧。他们思忖,既然自己的海外资产已经被查封,以后也只能依靠国内,这让他们开始服从普京的领导。当然,对于精英们,普京也并非只有“大棒”,他也给予了他们“胡萝卜”。开战后,普京没收了西方国家的在俄资产,他将这些资产全都分给了自己的亲信。两家外国能源公司,芬兰的Fortum和德国的Uniper,被分给普京的密友,俄罗斯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谢钦的手下。法国乳业巨头达能的资产则被分给车臣军阀卡德罗夫的侄子。OBI超市和星巴克的股份、工厂则被分给卡德罗夫的密友。丹麦嘉士伯的俄罗斯子公司则被分给普京的老朋友泰穆拉兹·博洛耶夫。另一则消息则显示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官员已经从乌克兰寡头那里获得了700项地产。通过没收西方资产进行新一轮的分赃,普京成功巩固了寡头对他的忠诚,现在他们和普京一起同舟共济,对抗西方。现在俄罗斯国内,已经不存在能对抗普京的力量,普京已经实现了对国内更加强力的控制。二是改变战场策略,转攻为守,通过消耗战消磨乌克兰和西方阵营的士气,以拖待变,争取时局的有利变化。普京已经吸取了战争之初的教训,他已经不奢求攻克乌克兰全境,而是要求部队转攻为守,把守住现在的据点,从而以拖待变,为自己争取一个有利的结局。俄军在前线布置大量地雷阵,让乌军的北约化部队寸步难行,由于缺乏空军,乌克兰无法给予俄军防线有效打击,也无法防止俄空天军的空袭,北约化部队要想发挥威力,关键在空军的掩护,但北约恰恰没有给乌克兰足够的战机,这让战场完全变成了堑壕战、消耗战。就目前的进度看,乌克兰要想将F-16投入战场至少要到明年5月,这意味着这半年乌克兰都很难有像样的战果。而俄罗斯大选的举办时间是2024年3月17日,这意味着普京可以顺利连任俄罗斯总统,不会受到任何质疑和挑战。普京的拖延战略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等待西方国家内部发生变化,在战争经历了一年半后,西方国家民众对乌克兰战争的支持度越来越低。欧盟委员会主导的欧洲晴雨表民调显示,完全同意向乌克兰提供财政和经济支持的民众从2022年4月的42%下降到2023年8月的26%(完全同意和倾向同意的合计64%)。完全同意为乌克兰供应军事装备的人从2022年4月的33%下降到2023年8月的24%,支持提供部分军事援助的人数从67%下降到48%,而反对提供军援的比例则从26%上升到34%。美国选民对乌克兰战争的热情也在不断下降,CNN8月的民调显示,55%的美国人认为国会不应该再给予乌克兰额外的资金援助,51%的人认为美国已经为乌克兰提供了足够的帮助。对是否支持乌克兰还存在严重的党派分歧,62%的民主党人支持继续增加援助,而71%的共和党则反对援助。很多特朗普派的议员已经明确表示不支持给乌克兰援助,并认为乌克兰与美国的国家安全毫无关系,特朗普本人更是承诺一旦自己上任24小时内就会解决乌克兰冲突,他认为乌克兰应该将部分领土交给俄罗斯,这样才能停止战争。西方的绥靖倾向上升让普京准备进行一场豪赌,他会尽一切可能坚持下去。目前看,俄军的人力远没有到耗尽的程度。普京并不需要动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俄族人(吸取了苏联教训),俄罗斯内部的中亚民族和通古斯民族会源源不断为普京提供兵源,俄罗斯的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中世纪的状态,生活艰苦,缺乏与外界联系的手段,对他们来说,普京给予的奖励堪比天价。指望用消耗战让俄罗斯人力耗尽,短期看并不现实。明年11月,如果拜登赢,乌克兰会继续坚持下去,很可能会在西方的支持下赢得最终的胜利。但如果特朗普获胜,美国就会暂停给乌克兰的一切援助,乌克兰的军心将会在瞬间崩溃,俄军将不费吹灰之力赢得战争。虽然特朗普目前获胜的几率很低,但如果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将给世界带来天翻地覆的影响。普京,赌的就是这个小概率。2024年,将又是一个改变世界命运的“关键年”。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更好的投资、生活。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乌克兰还是以色列?拜登做出了选择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巴以冲突,美国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完全倒向以色列一边,对拜登来说,完全支持以色列既不符合美国当下的战略需要,也不符合自身的政治利益。对拜登来说,乌克兰远比以色列要重要。谈起巴以问题,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美国绝对支持以色列,这是一种刻板印象,其实美国内部对巴以问题存在严重的分歧,民主共和两党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完全支持以色列的,是共和党,共和党支持以色列有两个原因。一是共和党看重国家安全,长期以来,伊斯兰极端主义一直是美国的心腹大患,出于反穆的需要,共和党一直支持以色列。二是共和党的基本盘,福音派,出于宗教原因狂热的支持犹太人复国,他们认为只要犹太人回到应许之地,建立国家,预言中的弥赛亚就会降临世间,信徒们就会得到拯救。特朗普任内,之所以无条件地支持以色列,甚至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就是为了迎合基本盘的需要。与共和党不同,民主党在巴以冲突中一直略倾向巴勒斯坦,尤其是近20年,民主党整体向左,党内亲巴勒斯坦的力量越来越强。民主党中的进步派,也就是“白左”群体,他们认为巴勒斯坦是弱势的一方,以色列是外来的殖民者,作为左派当然要支持弱势群体。他们固然反对哈马斯,但更反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挤压,因此他们大多反对援助以色列,希望能在国际社会的主持下,让巴勒斯坦独立建国。这次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名校集体声援巴勒斯坦,抗议美国当下的立场,就是左派力量的反应。考虑到Z世代已经逐步参政,并在去年中期选举中拯救了民主党,拜登绝不会忽视年轻人的意见,而年轻人,大部分都是左派。(年轻人是最支持民主党的群体,拜登不会开罪年轻选民)除了基层选民,民主党的金主、大佬们,内部也很分裂,很多人想当然认为犹太人一定都支持以色列,这是错误的,在美国,有大量犹太人不支持以色列,同情巴勒斯坦,其中不少还是精英。比如民主党的进步派议员伯尼·桑德斯,就公开表态支持巴勒斯坦,《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也对以色列政府颇有微词。近期,支持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更是集中到美国国会抗议,这都表明,犹太人内部也十分分裂,绝不是铁板一块。对拜登来说,显然完全支持以色列是不符合政治利益的,这会伤害他在民主党内的选民基础。拜登深知,无论他怎么支持以色列,福音派都不会支持他,这部分票他是决计拿不到的,既然如此,就不应该冒险开罪年轻选民,如果他们的投票率低了几点,说不定明年真被特朗普翻盘了。除了政治利益,完全支持以色列也不符合美国的战略需要,尤其是拜登本人的战略设计相悖。拜登的国际战略是什么?简单讲就一条,就是“全力收缩,团结一切,对抗中俄”。拜登任内外交上的一条政绩就是“撤出中东”,让美国摆脱泥潭。如果美国介入巴以冲突太深,万一再被拖入中东泥潭,拜登的整个战略构想就会被完全破坏,自己的民调也会随之大跌,他绝不会冒这个险。理解了民主党内的情况和拜登本人的政治利益,你就不难理解拜登的立场。拜登此次对以色列的支持,口头上的多,实质的少,更多是把以色列作为一个与共和党谈判的筹码,希望通过援助以色列换取共和党对援助乌克兰的支持。拜登的关注重点,始终是俄乌,而不是中东。拜登访问以色列,表面上看是坚决支持,但他的表态实际上很中立。拜登既谴责了哈马斯的暴行,也明确表态不支持以色列进攻加沙。他说“美国拒绝放弃和平,也不会放弃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各自立国的两国方案来解决巴以问题,美国承诺尊重巴勒斯坦人实现民族自决的权利”。他还警告:“以色列领导人要从911后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不要因哈马斯的突袭而被愤怒蒙蔽双眼”。他还表示自己既声讨反犹主义,也声讨伊斯兰恐惧症。这些话,相比于特朗普任内说的,跟和稀泥差不多。当然拜登也说了一些模糊不清的话,比如他强调“他不希望派遣美军到乌克兰领土上与俄罗斯交战,但没有针对以色列领土做出同样的承诺。”但这不代表拜登意图参战。实际上正因为拜登想要避战,才说出含糊不清的话,他需要最大化的威慑其他势力,他把军舰开到以色列附近,派遣军事人员,慰问以色列的美国军人,就是为了警告伊朗,不要试图将战争扩大化。拜登既要压以色列不准突袭加沙扩大事态,也要震慑伊朗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其实类似的策略拜登对中国也用过,比如经常故意“口误”说如果大陆武统台湾,美国一定军事干预,在大陆方面抗议后,白宫又出面澄清说美国一中政策没有变,美国不断变换说法,派军舰巡航,都是心理战的一部分。不能把美国说的话不当真,但更不能太当真。我们再来看看拜登的拨款方案,拜登说是支持以色列,但是1000亿美元的援助方案,600亿美元是用于乌克兰,给以色列的只有140亿美元,还有140亿美元是用于加强美墨边境的,还有79亿美元用于印太地区,100亿美元人道援助。从金额就能看出,拜登真正的目标是乌克兰,之所以把援助乌克兰和援助以色列、加强美墨边境绑在一块,就是为了换得共和党的妥协。拜登就是告诉共和党,你们不是想援助以色列吗,可以,但是你们也要同意我援助乌克兰,拜登实际上是将以色列作为筹码来支持乌克兰。但是现在,共和党没有妥协的意思,特朗普派的吉姆·乔丹就明确表态不希望将以色列和乌克兰绑定,另外,特朗普近期的一个表态也让激进派对于以色列的热情下降。哈马斯袭击事件发生后,特朗普一反常态的批评内塔尼亚胡,批评内塔尼亚胡毫无准备,并称赞黎巴嫩真主党很聪明。特朗普与以色列政府结下梁子是因为两件事,第一件是2020年特朗普准备杀死伊朗革命卫队将领苏莱曼尼时,内塔尼亚胡拒绝配合,当时特朗普气的直接骂以色列国防部长是混蛋。第二件事是2021年内塔尼亚胡居然承认拜登是合法总统,而没有支持特朗普,特朗普认为自己任内给以色列做了很大贡献,而以色列政府不知报答,这是他当下报复的根本原因。所以,共和党究竟多大程度上想要支持以色列,也是要打个问号的。而且即使共和党同意将以色列和乌克兰绑定,议案也没法通过。(其实拜登多虑了,共和党现在议长都选不出,没法通过任何议案)因为现在共和党内部分裂,议长都选不出来,没有议长,众议院就无法工作,议案就无法批准,所以拜登的方案,无论怎么玩,短期内都会无疾而终。现在共和党选不出议长,恐怕着急的不只有共和党建制派,拜登也很着急,对拜登来说,俄乌可是最大的政绩之一,目前乌克兰反攻艰难,急需美国的军援,如果军援断绝,很难说会发生什么。所以不出意外,估计很快拜登和民主党也会加入共和党的内斗中,毕竟如果众议院真的瘫痪了,大家谁也过不好,会影响所有人的利益。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的投资、生活。
2023年10月20日
其他

大学生为何不满意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现在的大学生很不满意,为何不满意,因为落差太大,中学的时候被教育,只要上了一本就是天之骄子,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结果上了后,发现不是那回事。以前还有考试这个目标,上了大学,目标都找不到了,混了四年,毕业就失业,只能继续深造。这种和父辈大学生的落差感,让大学生们普遍不满,凭什么都是寒窗苦读和做题,命运能有如此差距?近期一份报告,还真证实了这种落差。上周,北京大学发布了《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报告》,该报告从2003年-2021年进行了10次调查。调查发现高校毕业生的相对起薪一直在下降。调查发现,2003年,高校毕业生的平均起薪相对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高出了35%,但2017-2021年,不足城镇单位人员平均薪资的80%,专科生和本科生仅分别为44%和65%。调查发现,如今大学生盛行学历内卷其实是理性的考量,目前各学历的起薪差异相比于2003年确实扩大了,2003届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起薪分别为专科生的2.23倍、2.22倍、1.11倍,而2021届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起薪分别扩大为专科生的3.79倍、2.59倍、1.49倍。调查还发现,2015年起,大学生正规就业比例就不足40%,2021年仅为32.1%,灵活就业在2015年突破25%,但2021年仅为11.4%,而选择“待就业”、“不就业拟升学”(二战考研)与“其他暂不就业”三类“慢就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个数据显示了几个残酷的事实:1、大学生的相对地位一直在下降,和2003年比,已经是天壤之别。2003年,上完大学就等于有一份超过社会平均水平的薪水,但现在,上完大学,大概率还达不到平均数。2、大学生想进入“好单位”的概率也降低了,找不到“好单位”,就只能灵活就业或者慢就业,尤其是那些家境比较好,父母赶上改革开放春风的大学生,大概率,是超不过父辈了。3、“学历内卷”是一种合乎理性的选择。之前我发过一篇文章,说企业现在更看重工作经验而非学历,增加一年工作经验的回报率已经远高于增加一年教育。但问题是,应届生没有工作经验,这条规律根本不适用,因此最后绕了一圈,还是看学历。现在的就业形势,北大清华海外名校的简历都一大堆,那些非名校生,连一张面试的门票都获得不了。之前遇到一位互联网行业的大佬,就感叹,按照现在的标准,他们都进不来。相对于那些名校生,我们更应该关注非名校生,他们才是最为弱势的群体,一旦就业形势严峻,市场就会出现挤压效应,越往下的群体被挤压的越厉害。名校生最次也能找一份中等收入的工作,而非双一流的学生,可能只有失业在家或灵活就业了。在关注双一流就业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那些被忽视的群体。总的来说,大学生陷入了一种“付出没有回报”的悖论,只要市场上的供需关系不变,他们的努力除了会抬高整体的门槛,让自己更加艰难,没有别的作用,这就是所谓“内卷”。要想破解这个困局,必须寻找新的赛道,除了发展新的产业,转变社会观念也很重要,上了大学不意味着要干文职,关键看市场的需求。但问题是,对于已经寒窗苦读多年,沉没成本极高的大学生,他们不会甘心,如果知道今后毕业难,他们还会选择牺牲自己的童年和青春吗?没有人愿意接受“十几年投资”失败的现实。更需要我们思考的是,时代正在急剧的变化,而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仍然没有与时俱进,解决大学和大学生的问题,最终还是要落到基础教育上。中学时就不该给学生不切实际的承诺,他们也不必牺牲自己本应拥有的童年和青春。风口已过,对普通人来说,与其参与一场成功概率极小,看不到尽头的赌局,不如坦然接受自己,平淡的度过一生。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际国内形势的读者也可以加入,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
2023年10月17日
其他

拜登支持率低迷,特朗普能翻盘吗?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最近几项民调显示,拜登的支持率非常低迷,甚至在某些民调中不如特朗普,目前RCP的民调汇总结果显示,特朗普比拜登高一个百分点。很多人就认为特朗普有了翻盘的希望。但个人认为,这种优势只是一种假象,只要特朗普出战,共和党就难逃失败的命运,在对特朗普的恐惧面前,拜登的任何缺点都不再是缺点,特朗普本身,就是对民主党人和中间选民最有效的动员。先说民调:最近民调显示,拜登在中间选民中的支持率也有所下降,比如NPR/PBS
2023年10月16日
其他

共和党毁灭,与我何干?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8月,我写了一篇文章叫《特朗普根本不想赢》,提到特朗普的首要目的不是赢得全国性的选举,而是确保党内的地位。我还提到共和党选民具有保守性,他们只想保护自己的生活,并没有民主党那样的普世主义,他们无意推广自己的生活方式,正是这种保守性让共和党的政客越来越关注选区内核心选民的意见,而不是争取大多数人。昨天,共和党众议院议长麦卡锡被自己人背叛,遭到众议院罢免,更体现了共和党激进右翼的保守、自私。众议院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人数原本是221:212,但最终投票结果却是支持罢免和反对罢免的为216:210,不仅参会的民主党都支持罢免麦卡锡,还有8名共和党议员支持罢免,这些共和党人都是激进右翼,领袖是佛罗里达众议员马特·盖茨,他是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和亲信。正是在民主党和特朗普派的配合下,麦卡锡才成为首个被众议院投票赶下台的议长,他的任职时间仅为269天,是美国历史上在任时间第二短的议长。在罢免麦卡锡后,三个共和党激进派甚至提名特朗普作为议长候选人,活脱脱一场闹剧。那么,麦卡锡究竟做了啥事,让特朗普派这么厌恶,其实就一句话“不够激进”。麦卡锡是一位加州的共和党议员,他在2010年,与保罗瑞安、康特被媒体和政论家评为共和党的未来之星,认为他们代表了保守主义的趋势,他们也确实一度前途无量,但在特朗普崛起后,保罗瑞安和康特迅速退出历史舞台,麦卡锡虽然留在政坛但也在苦苦挣扎。作为一名加州共和党人,麦卡锡的观点并不算极端,他并不是茶党成员,这是他的出身所决定,因此他和新崛起的特朗普派始终不大对付。但后面出于政治利益,他在很多重大问题上与特朗普保持一致,甚至2021年1.6的国会山暴动,麦卡锡也拒绝谴责特朗普,并拒绝配合民主党人对特朗普的调查。即使麦卡锡如此恭顺,但是特朗普和激进右翼仍然认为他不够激进,在关键时刻有所动摇(1.6事件麦卡锡是先谴责,后来发现形势不对才改口),所以激进右翼一直想罢免麦卡锡。今年议长投票,明明共和党才是多数党,结果15次表决都选不出自己的议长,就是因为激进右翼配合民主党阻止麦卡锡就任。当时麦卡锡为了赢得激进右翼的支持,向盖茨领导的“自由核心小组”大幅妥协,甚至允许只要有一人提议罢免,就可以开启罢免议程,麦卡锡为了保住位置已经最大化的让渡了权力,但他万没有想到,如此恭顺特朗普派还是不想放过他。这次激进右翼发难的理由也很可笑,理由是麦卡锡在预算问题上与民主党妥协,没有按照特朗普派的要求“完全不妥协”,但问题是作为议长,最终总是要妥协的,利益谈判也不可能永无止境,双方总是要互相让步,不可能一直僵持下去,两党可以斗,但不能让国家崩溃,这是一个基本的共识。但特朗普派不在乎这个共识,他们认为自己和民主党就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国家崩溃了也不要紧,只要他们的选区在就行,共和党毁灭也不要紧,只要我的选民在就行。除了立场,他们什么都不在乎。激进右翼对联邦不感兴趣,就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的理念是彻底的民粹主义和地方主义,在他们看来,任何“大局都高不过我选民的一点情绪。因此,就算这次罢免最得利的实际上是民主党,也没关系,反正我干了,特朗普满意,党内选民满意,觉得很爽,这就够了,其他的,与我何干?这次罢免再一次表明共和党的变化,80年代里根时期的共和党,是有一种普世主义,固然他们认为小政府、州权、宗教和社区自治是重要的,但是他们认为这种秩序应该是一种普世的秩序。他们希望整个美国,甚至大半个世界,都按照这套规则生活,他们的理想是复原美国国父的初衷,让美国不要偏离建国时的道路,这是一种扩张性的思维。既然要扩张,那就要争取大多数人的支持,要说服大多数人“保守主义是个好东西”,对内保守派告诉那些误入歧途的左派青年,家庭和宗教才是答案,在国外则推广新自由主义,那时的共和党,是积极向上的。但特朗普派则不同,特朗普根本不在意大多数人的想法,在国内他自动放弃了民主党和中间选民,在国外,直接放弃了美国之外的国家。他们对扩张没有兴趣,只想短期利益最大化,带有明显的孤立主义色彩和保守性。换句话说,特朗普时代的共和党不想扩张了,只想保住现有的生活,他们对政客的要求也不再是“传教”,而是保护“我们”,保守派似乎已经相信自己失去了未来,狂热狭隘自私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极端的绝望。这种情绪的变化,也能从一则民调中看出,皮尤研究中心今年8月的一项民调显示,41%的共和党人认为里根是最好的总统,而37%认为是特朗普,而2021年大部分共和党人还是认为里根比特朗普更好。按照这个趋势,明年特朗普也许就能超过里根,成为最受共和党选民爱戴的总统。在我们旁人看来也许很荒谬,但对于如今的共和党人来说,再正常不过,即使是里根,也要考虑大多数人,不可能100%按照共和党激进派的要求行事、说话,但是特朗普却可以,只要他完全不在乎其他人的看法,这是他能一直保持对共和党掌控的根本原因。说到这里,再对共和党的命运做一个预测,目前看来,民主党一党独大的趋势将越来越稳固,共和党会进一步地方化、基层化,在联邦层面的选举丧失影响力,甚至因为内部分裂逐步丧失在国会制衡民主党的能力。在共和党老一辈愤怒的选民正常去世前,共和党恐怕都不会有什么重大的转变。即使这次特朗普再输了,他依然可以通过顺从“阴谋论”继续维持选民对他的支持,对于绝望的共和党人来说,这就够了。“红脖子”是一群被时代抛弃的人,他们想要的,只是在死前的最后一段时光里让社会前进的不要太快,再给他们一点时间享受旧时光,这种反抗的背后恰恰是一种极端的绝望。最终摧毁共和党的不是民主党,而恰恰是共和党人自己。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星球付费模式已从固定期限改为一年期服务(从加入星球开始算往后推一年,一年到期后续费)。更新内容除了对关键大事的覆盖外,还有对政治学的讲解,我讲的政治学将不拘泥于理论,而是关注“统治”的实质,告诉读者统治的真实逻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加入。
2023年10月5日
其他

美国拉拢越南,剑指中国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9月11日,拜登访越,宣布美国与越南正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代表着两国关系的一次重大升级,此前,越南只和四个国家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分别是中国、俄罗斯、印度和韩国。之前越南因为顾忌中国的感受,一直没有升级对美关系,但这次因为各种原因,越南突破了暧昧的红线。对于美越结盟,虽然拜登自己说不是为了遏制中国,而是依据国际规则维持稳定,但大家都清楚,这不过是漂亮的场面话,美国的真实意图就是要联越制华。70年代,尼克松联中抗苏,严重削弱了苏联的实力和地位,今天,美国又要故技重施。美国的动机很简单,但越南的动机就复杂了。个人认为,越南和美国建立伙伴关系不是为了充当美国遏制中国的棋子,而是要在两个大国之间左右逢源,利用大国间的冲突谋取利益。历史上,大国间对抗越激烈,越需要拉拢中间地带的小国,小国就越能吃到红利。需要注意的是,70年代中国是在与苏联交恶的前提下才同意协助美国遏制苏联,而今天中越关系总体保持稳定,中国和美国都是越南的全面战略伙伴,越南不会为了一个盟友去得罪另一个盟友。越南和中国也不存在实际的利益冲突,中国不仅越南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政治上也有共同利益,双方都不认可西方的普世价值,都不希望外来思想威胁国内的稳定。与这些重大的共识相比,两国在南海的争端其实无足轻重。那么,既然中越之间有这么多的共同利益,为何越南还要冒着触怒中国的风险去结交美国呢?主要还是经济利益。随着中美关系恶化,美国正逐步将产业链迁出中国,越南希望也在产业链转移的过程中分到一杯羹。目前,戴尔、谷歌、微软、苹果等美国公司都将部分供应链转移到了越南,随着越南逐步脱离对俄罗斯的依赖,美国还将其视作一个有前途的武器和军事装备市场。美国甚至考虑将扶持越南成为半导体供应链的一环,进一步打压中国在半导体市场中的地位。为了得到美国人的扶持,越南人也着实做了不少工作,除了经济上的优惠政策外,越南政府还从宣传上下功夫,力图培养美越友谊,事实证明,越南政府的宣传确实产生了效果。皮尤研究中心在2014年做过一个民调,发现约76%的越南人对美国表示好感,在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中,这一比例是89%,年龄上看,89%的18-29岁年轻人尤其喜欢美国,甚至那些经历过越南战争的人也对美国总体持积极态度,超过50岁的人群中,也有60%对美国评价良好。除了对美态度,越南人的世界观、经济观也比较开明,比如95%的越南人认为人们在市场经济中生活的更好,即使存在贫富差距,95%的人认为越南与其他国家发展贸易是一件好事,78%的人认为国际贸易对创造就业机会有积极影响,还有72%认为国际贸易有利于提高工人工资。今年6月,我有一位朋友也去越南考察,发现越南在意识形态领域确实有很大改变,他发现越南的国家历史博物馆中很少见到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很少强调阶级叙事,而更多谈论民族主义,越共似乎变成了一个现实主义、民族主义的政党,在实际工作中,越共也显示出很强的政策灵活性,几乎不受意识形态束缚。越南的经济改革聚焦于建设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上则是存在一定的分权制衡,比如南北派系和四驾马车。南北派系代表不同的发展方向,北方相对保守,南方相对开明,政策往往是在综合南北方的利益后决定。四驾马车则是指越南高层权威最重的四个职位,越共总书记、国家主席、总理和国会主席,这四个人都拥有很大权力,而且在地域上,要分别来自北部、南部和中部,总书记和总理则是权力的两个极点,他们代表了精英阶层中的两股势力,往往代表两种不同的执政方向。任何重大决策都需要考虑不同派系的利益。越南的外交政策也取决于国内的权力格局,对华友好是取悦北方,对美友好是取悦南方,同时交好中美两国,最符合越南的国家利益。对中国来说,不用对越南升级对美关系太过气愤,这并不会影响中越关系的大局,越南也不可能做美国的马前卒,只要我们自己不犯错,对外睦邻友好,坚持扩大开放,对内保障好民生,美国的任何遏制都不会起到效果,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认清形势的现实主义者。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经济政策,下面是知识星球部分内容的截图,在星球,我会不断更新干货,并和大家随时交流。知识星球还有相关的vip群,欢迎大家关注。
2023年9月13日
其他

移民会摧毁美国吗?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移民会摧毁美国吗?很多中国人、美国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亨廷顿在《谁是美国人》中担忧移民会解构美国主流的盎格鲁新教文化,让美国陷入分裂和崩溃。《华盛顿邮报》在2020年一系列的事件后,更是将头版副标题改为“民主在黑暗中死亡”,担忧种族冲突和政治极化会葬送美国的民主。国内一些学者对于美国也不看好,金灿荣,张维为,都认为移民和种族歧视会撕裂美国,一些自由派也在2020大选中对美国的现状感到失望,认为美国正丧失最初的美德,沦为了一个被白左腐蚀的国家。对于移民对美国的影响,我也思考了很久,并一度认为亨廷顿的担忧是正确的,但是随着这些年阅读的加深,我对这一观点产生了怀疑。很多媒体人,知识分子会将美国和罗马相比,除了将美国现状类比罗马共和国末期外,还会将美国种族多元化的现状和罗马帝国末期相对比,认为美国军队中存在着大量异族人,主流的白人不愿生育,少数族裔正占据主导,而白人不生育的后果就是和罗马一样被异族夺舍。这一观点非常流行,但很遗憾说这些话的人既不了解美国,也不了解罗马帝国,最新的史学研究已经表明,罗马公民身份从来都是一个法律概念,而非一个血统概念,罗马人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罗马人早在共和国时期就不断吸纳异族,到帝国鼎盛时期,军队和皇帝中已经以非意大利人为主。美国人也不是一个血统概念,从一开始美国人的血统就很杂,国内所谓的盎撒匪帮是无稽之谈,英格兰裔在美国白人中的占比仅为12%,白人中最多是德国裔和爱尔兰裔,美国人也是一个法律和政治认同的概念。罗马人成功同化了帝国境内的人口,到公元4世纪,高卢行省的地方精英完全视自己为罗马人,并且能熟练的使用拉丁语,《罗马帝国的陨落》中就摘取了一段史料,一个罗马城的元老院贵族叙马库斯到高卢向一位高卢文法学家奥索尼乌斯请教拉丁语,他完全将后者当作罗马人,并愿意当他的学生,在4世纪,罗马境内的地方精英早已一体化。这和今天美国的状况完全一致,不同族裔的精英属于一个圈子,奥巴马和白人精英的相似度远大于他和黑人同胞的相似度,精英同享一种文化和价值观。真正让罗马帝国走向解体的是公元4世纪末哥特人成建制的进入罗马帝国境内,他们拥有独立武装,并受自己的首领和律法管辖,而不接受罗马的法律和总督,他们成为帝国境内的孤岛,完全不受周围环境影响,这种孤岛式移民团体的增加让帝国开始土崩瓦解。在以前,罗马人都是征服了异族,并吸纳地方精英进入统治阶层,罗马人还会将一些被征服的蛮族打散分散到帝国各地居住,虽然那时罗马人就广泛吸纳异族人参军,但他们要接受罗马长官的领导,要遵守罗马法,原蛮族首领往往失去权力,为罗马效命的异族往往会在服役期满后获得公民身份。由于没有成建制的力量,异族被罗马人迅速的同化,在罗马帝国鼎盛时(2世纪),30万罗马军队中至少有一半多都是异族人,2世纪五位皇帝4位都来自意大利之外的行省,但是这并没有导致罗马帝国的灭亡,反而到了4世纪,曾经的高卢人,迦太基人都认为自己是罗马人。(3世纪危机中拯救罗马的奥勒良就是行省居民,五贤帝中的图拉真则是西班牙伊比利亚人)(美军中的非白人越来越多,但这些非白人似乎比白人更加爱美国)4世纪末最关键的变化就是罗马军队被蛮族彻底击败,蛮族可以携带武器,在保留原有法律,原有建制的情况下进入罗马帝国,他们仍然受部落首领领导,不需要按罗马的法律行事,没有被纳入罗马的政治体制,这使得他们完全成为了帝国的破坏力量。而帝国因为财政和军事力量的衰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移民,到5世纪,蛮族已经到了劫掠城市,封疆裂土的程度,而罗马帝国只能被迫承认帝国内出现一个个蛮族王国。今天的美国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现代国家的管制能力远强于古代,今天欧美发生的难民危机,如果发生在罗马帝国时期,这些难民一定会携带武器,如果运气好说不定会消灭帝国军队,最后鸠占鹊巢,代替既有的秩序。但今天,无论是逃难到欧洲的中东难民,还是进入美国的墨西哥难民,他们都不能携带武器,也绝无可能击败欧美国家的军队,他们进入国境后仍然要接受当地政府的管理,他们或许能在社区内自治,但这种自治必须在遵守当地法律的前提下,移民的精英也会通过既有的民主制度参政议政。我们观察到,大量的拉美移民适应了美国的政治制度,他们社区的精英积极参加普选,并成为州议会中的议员,其中的佼佼者继续竞选联邦议员,甚至总统,这些精英往往能熟练的运用英语,并且对美国的历史、法律了如指掌,这表明移民精英已经完全体制化了,他们被纳入了旧有的统治秩序,他们是秩序的拱卫者而非破坏者。(被视为白人右翼代表的共和党,如今有大量少数族裔面孔,在刚过去的共和党初选辩论中,有一个黑人和两个印度裔,侧面彰显了美国的同化能力和政治认同的特点)新来的移民,除了抢占老居民的工作机会,并造成一些治安问题,对于美国主流的政治秩序没有任何冲击,其中一些少数族裔,如黑人,亚裔,更是均匀的分布在美国社会各处,成为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这样的移民方式更加没有威胁,这和2世纪时的罗马帝国并无不同。无论黑人群体如何零元购,无论拉美裔如何挤压红脖子的生存空间,对华盛顿都没有任何影响,移民们没有带来新秩序,反而被被旧秩序同化了。相对于美国,欧洲的穆斯林群体保留了原有的思想和文化,而且一些精英还很极端,甚至提出恢复沙利亚法,就这个角度看,欧洲的情况要比美国严重,因为移民带来了一种和旧秩序完全相悖的新秩序,但这些移民目前仍没有武力上的优势,即使是夺舍,也只能靠生育率的此消彼长,这个过程会极为缓慢,而且不排除穆斯林二代三代会逐步被同化。总之,现代国家与古代帝国存在根本性的不同,他的管制能力和同化能力都太强大了,像古代那样一小撮武装的暴民就可以颠覆一个国家的情况再也不会发生。现代国家还有一项古代帝国不具备的利器,就是生产力和财政工具的强大,4世纪末,之所以哥特难民会失控,最初的起因是罗马人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和粮食安置难民,导致难民在饥饿之下铤而走险,但现代国家完全不缺少物资,而且财政工具的多样化让他们也可以喂养移民,用面包平息他们的愤怒。欧洲缺乏一技之长的难民,美国内部大量游手好闲的黑人群体,如果在古代,这些群体会成为暴乱之源,大概率会发动武装起义,但在今天的福利制度下,他们只会在奶头乐中消磨自己的斗志。我们最后总结下,什么情况下,移民会摧毁一个国家。良性的移民:1、均匀分布在国家各处,成为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2、接受当地的法律和当地官员的管辖。3、精英按照当地的制度参与政治,能够熟练地使用国家语言,成为所在国精英圈子的一部分。恶性的移民:1、聚居在一部分地区,组成与外界隔绝的孤岛。2、保留自己的法律,接受自己精英的治理,不愿意接受所在国的法律和官员。3、精英没有融入所在国的精英圈子,不愿意按照所在国的规则参与政治。目前看,美国仍属于第一种情况而非后者。现在,很多人喜欢刻舟求剑似的类比古代,但他们忘了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在技术、管制能力、信息传播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忽略了这一点,就会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今天的美国和当年的罗马有相似,但更多的是不同,今天的美国政府,比罗马帝国要强大太多,对于一个历史上没有过的国家,我们还需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看待问题。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经济政策,下面是知识星球部分内容的截图,在星球,我会不断更新干货,并和大家随时交流。知识星球还有相关的vip群,欢迎大家关注。
2023年9月5日
其他

特朗普根本不想赢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今天思考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特朗普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会说特朗普的目的就是赢得大选,但问题是2021年后,特朗普的每一个行为都让中间选民疏远他,民主党人憎恨他,而后两者的人数远多于他的共和党铁盘。虽然美国社会日益极化,选民的立场愈发固定,但只要两党制、简单多数原则的存在,中间选民就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力量。由于选民人数少于民主党,共和党其实更需要中间选民的支持。2016年和2020年两次选举,特朗普获得的普选票都低于对手,体现了特朗普选民基础的狭隘。2022年中期选举,在美国通胀极其严重,选民对拜登高度不满的情况下,共和党人仍只夺回了众议院,特朗普支持的候选人更是被民主党对手纷纷击败,这更表明“迎合基本盘“的策略是错误的。经历了三次失败,特朗普应该吸取教训,但匪夷所思的是,即使遭遇如此多的失败,特朗普仍然我行我素,丝毫不在意铁盘之外的看法。我相信以特朗普的智商,不会不清楚胜机所在,他行为反常只能说明他并不在乎能否赢得大选,他真正在乎的是在共和党内的地位,他享受共和党人的崇拜以及拥有权力带来的快感。如果特朗普的目的是保持在党内的地位,那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特朗普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落选后还能牢牢控制政党的前总统,也是唯一一位在落选后继续参选,还握有绝对优势的前总统。任何一位美国总统在卸任后,都很难保持在党内的影响力,特朗普打破了这一魔咒。他的诀窍就是不在乎其他人的感受,将所有的精力用于讨好党内铁盘,即使其中的政策违背宪法和建国原则,也在所不惜。以前的美国总统,因为要赢得大选所以在乎中间选民的感受,不敢支持激进的政策,因为在乎名声而不愿突破禁忌,说过头话。他们的言行是受限的,是在镣铐下跳舞。俗话说无欲则刚,特朗普根本不在乎赢得大选,也不想当全体美国人的总统,他只想做红脖子的总统,自然能得到党内选民的绝对拥护,因为选民终于找到了一个言行一致,真正替他们说话的政客。这也是为何其他共和党人无法战胜特朗普的原因,因为他们都想赢得大选,都有底线,都在关键问题上有所保留。比如佛州州长德桑蒂斯,上上周在接受采访时就承认2020大选的合法性,认为拜登是合法总统。前天的共和党初选辩论,前新泽西州长克里斯蒂更是公开表态自己绝对尊重宪法,他绝不会支持一个违背宪法的候选人。这些传统的共和党政客,都做不到无底线迎合党内选民,他们都有更大的考量或者要坚守的原则。正因为他们有顾忌,有底线,所以他们不可能战胜特朗普,只要共和党存在初选,特朗普会一直是共和党候选人,共和党选民也会永远支持他。我们再引申一步,不要说特朗普不在乎能否赢得大选,就算是共和党选民恐怕也不在乎。2016年后,共和党选民的策略其实都是防御性的,他们的诉求从来不是在全国范围战胜民主党,夺取国家的主导权,而是希望通过把持州一级的立法、行政机构,阻止联邦干预他们的生活。共和党人在联邦范围内的诉求一直是缩小联邦权力,尊重州的自治权,他们从不想改造民主党和蓝州,是民主党人想改造他们,让他们接受“政治正确”。去年,保守派大法官推翻了罗伊诉韦德案,保守法院的目的并不是确立堕胎非法,而是允许各州自行决定是否限制堕胎,这样保守的红州就可以保留此前的生活方式。2021年,扬金之所以拿下蓝州弗吉尼亚,口号也是:将教育的权利还给家长,让家长而不是教师工会决定孩子的人生。其态度也是防御性的,共和党家长只希望管好自己的孩子,他们并不想改造民主党人的孩子。德桑蒂斯在佛罗里达受到欢迎,也是因为他限制迪士尼这样的大公司和教育机构向儿童推广“政治正确”和“多元化”的观念。2010年后,共和党的选举策略也体现了这一点,通过杰利蝾螈不断分割选区,通过选民投票率的优势夺取州一级的控制权。在联邦层面被民主党人控制的蓝州,州议会中却是共和党人居多,充分反映出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的差异。民主党的目的是扩大联邦权力,在全国完成改造,让美国更加进步,而共和党人则只是想保住已有的生活,既然如此,他们并没有一定要夺取全国政权的必要,他们只要控制本市、本州的政府机构就已经达成目的。其实,从年龄上也能推断出两者的不同,民主党的支持者都是中青年,年轻人自然会想改造社会,共和党人,大部分是老年人,都是婴儿潮一代和沉默的一代,过不了几年就入土了,这些人,怎么可能会想推翻现状?年轻人进取,老年人会进取吗?想进取也进取不动。所以,外界看来水火不容的美国,其实存在着某种默契,共和党代表的老年人并不是要和民主党争夺未来,而是争夺现在。他们似乎在说:“你们怎么瞎搞都行,等我死了再说,我活着,实在难以接受美国变成现在这副模样,我还是喜欢四十年前的美国“。等这批老人死完了,今天的共和党也就不存在了,到时他们要么转型要么就此没落,不过以美国两党的灵活性看(历史上多次更换政见),他们迟早会根据人口结构的变化做出调整。特朗普代表的极右翼民粹浪潮不是历史的方向,而只是短暂的回潮,潮退之后,美国还是会向全球化,多元化的趋势迈进。世界潮流浩浩汤汤,红脖子也会像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退休职工一样,逐步的退出历史舞台。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经济政策,下面是知识星球部分内容的截图,在星球,我会不断更新干货,并和大家随时交流。知识星球还有相关的vip群,欢迎大家关注。
2023年8月27日
其他

外国人不来了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剧变往往发生在不受关注的细节,最近有一个细节预示着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剧变已经到来。防疫结束后,中国逐步放开,和国际上的交流逐步恢复,但过去大半年了,来华的外国人数量却远不及预期。根据上海统计局的数字,今年1-6月,经由上海入境的外国人及港澳台人士为124.15万人,不及2019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其中,外国人为75.62万人,不及2019年同期的四分之一。单从六月来看,入境外国人数不及2019年的四成。这一人数既包括旅游、探亲、访友,也包括从事经济活动、参加会议、考察的人员。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也显示,2023年上半年,出入境人员1.68亿人次,其中外国人843万人次,而2019年全年的数据是9767万人次,即使下半年数据回暖,2023年出入境的外国人也不到2019年的30%,差距悬殊。从航班情况来看,7月国际航线航班量为32097架次,恢复至2019年的46.8%,7月以来,国内航司出入境旅客量超过360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3%。其中中德航班数量恢复到疫情前的50%,但中美航班仅为疫情前的6%。近期想要出国旅游的朋友,一定会体会到机票价格的上涨,以前出趟国,一个人万把块钱,现在动不动2万,3万,钱都花在了机票上。出国的成本越来越高了。旅游数据看,全国旅行社入境旅游接待仅为5.2万人次,比较而言,2019年这一数字为368.51万人次,第二季度结束,乐观估计入境人数可能增长十几倍,但即使如此,也仅为2019年的30%左右。就数据来看,来华的外国人确实少了,考虑到航班恢复的比旅客,外国人来华减少基本上不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是主观意愿不足。外国人对中国的兴趣确实降低了。除了旅游,外商投资,外贸也不乐观。今年4月到6月期间,衡量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指标“直接投资负债”增幅已经降低至4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萎缩超过87%。这个数据表明在紧张的局势下,外商正在寻求供应链多元化,随着中美对抗的加剧,一些公司减少了对华投资,他们正向印度、东南亚转移产业链,以分散风险。另外,今年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5亿元人民币,下降2.7%。这是什么概念?2022年在全球跨国投资下降12%的大背景下,我国吸收外资逆势上涨了6.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1.2万亿元人民币。但是,在今年中国完全放开疫情管控、全力促进经济恢复的背景下,实际使用外资却下降,说明外资对中国经济和市场的看法,确实在发生变化。外贸的情况也值得关注,今年5-7月,我国进出口数据一直在下降,尤其是7月我国进出口3.46万亿元,下降8.3%。其中,出口2.02万亿元,下降9.2%;
2023年8月10日
其他

面临50年监禁,特朗普要在监狱竞选总统?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8月2日,美国司法部特别检察官史密斯向前总统特朗普发起刑事指控,特朗普因涉嫌推翻2020选举结果涉及4项罪名:串谋欺骗美国、串谋阻碍官方程序、串谋妨碍权利、阻碍及企图妨碍官方程序。这是4月来,特朗普第3次遭到刑事指控,另外两次是伪造商业记录和违反《间谍法》,不当处理国家机密文件。依照美国法律,涉及《间谍法》的有关指控,每项最高可判10年监禁,其他涉及阴谋、隐瞒的指控,每项最高可判20年监禁,涉及虚假陈述的指控,每项最高可判5年监禁,多罪并罚下,特朗普将面临50年以上的监禁,如果法院和陪审团最终定罪,特朗普的余生将在监狱度过。特朗普被起诉引发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特朗普很可能以罪犯的身份参加选举。美国宪法并没有禁止被定罪的罪犯或可能坐牢的嫌疑人担任总统,宪法规定,竞选总统只需要三个条件,年满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或在宪法通过时为美国公民。历史上,美国也多次出现罪犯竞选公职的情况。比如1920年,美国社会党候选人尤金·金德布斯就在联邦监狱竞选总统,获得了近100万选票。2021年,一个叫乔尔·卡斯顿的人在因谋杀罪服刑期间,当选为华盛顿的顾问社区专员,虽然该职位没有薪酬也没有权力,但仍然属于公职。允许罪犯参加选举,确实是美国宪法的漏洞,但长期以来,这个漏洞一直没能造成实质的损害,但特朗普的参选再次将美国推入了宪政危机。最坏的情境下,特朗普在明年初选确定优势后被定罪、判刑,并在监狱中顺利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如果明年拜登恰好因病去世,由人气低迷的哈里斯对战特朗普,或者美国遭遇了重大经济危机,选民对民主党失去信心,特朗普甚至会成功当选,成为第一个在监狱中履职的总统。只要竞选成功,特朗普即使被弹劾,也能让接任的副总统赦免自己。一个罪犯通过当选总统让自己重获自由,没有什么剧本比这更加讽刺。如果这个剧本成真,美国的民主将成为全世界的笑话,目前看来,这个笑话不是没可能发生。民调显示,对特朗普的刑事指控并没有动摇其民意基础,美联社8月的民调显示,当被问及特朗普在1.6国会山事件中的角色时,49%的人表示特朗普违法,19%的人表示他的行为不道德但不违法,20%的人表示他没有做任何违法的事。纽约时报的民调还显示,72%的共和党人认为起诉不会影响特朗普的政治前途。蒙茅斯大学6月的一份民调也显示,只有59%的美国人表示2020大选是公正的,而30%的人相信2020大选存在作弊,68%的共和党人认为拜登是通过作弊赢得了总统选举。支持特朗普的选民认为所谓指控和调查不过是政治迫害,他们深信特朗普遭到了“deep
2023年8月3日
其他

美国会变成独裁国家吗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关于美国的国运,国内外都在讨论,其中不乏一种声音,就是将美国称作“新罗马”。自然称为罗马,那自然在某些地方与罗马相像。首先要明确,这里说的罗马是罗马共和国,而非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在4世纪后已经完全沦为一个东方专制主义国家,皇帝和官僚们掌握了大权,已经没有任何共和和民主的成分,罗马帝国和西晋、奥斯曼的相似度都要比和美国多。美国今天的情况,更像罗马共和国晚期,他正处在一个“共和失灵”的节点。实际上,美国的政治制度确实与罗马有渊源,比如参议院对应元老院,senate在英语中的另一个含义就是元老院,总统对应执政官,众议院对应公民大会。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家西塞罗自豪的称罗马的制度是混合制度,兼具贵族制、君主制和民主制的优势。美国的制度也是一种混合的共和政体,美国国父对于民粹主义一直非常警惕,很多制度设计都是为了防止“多数人的暴政”。(美国的制度,甚至公共机构的建筑都是模仿罗马)比如最高法院就是典型的“反民主”的设计,大法官们由总统提名参议院任命,任内不受民意干预,没有任期限制,完全掌握司法权。参议院的设计为了照顾小州利益,各州都是2名参议员,选民的一票并不完全相等,还有选举人团制度让摇摆州的重要性远大于其他各州,这都是反民主的。在很长一段时间,美国的制度确实和罗马共和国一样,拥有多种制度的优势,在精英主义和平民主义间实现了平衡,但是到了今天,美国人对美国的制度愈发不满,2010年以来,一直有60%-70%的美国人认为美国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大部分美国人都对美国的制度感到失望,认为民主已经无力解决现实问题。在历史上,罗马因为共和制度不能解决罗马的问题,而逐步变成独裁国家,过去的执政官变成军阀最后演变为皇帝,既然人们不能在制度框架内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就只能让强权人物用暴力平息争端,所有人平等的沦为皇帝的奴隶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如今的美国也面临着这个历史大考。我们先看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情况,罗马在战胜迦太基后,逐步成为一个控制地中海沿岸大片领土的大国,由此衍生出两个问题。一是随着国家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民族成为了国家的一员,罗马的共和制度很难容纳他们。布匿战争后,意大利同盟者就因为没有罗马公民的身份而发起了叛乱,最终罗马政府妥协,承认所有意大利人都是罗马公民,但是之后与罗马人差异更大的伊比利亚人,高卢人,小亚细亚人也成为了国家的一员,其中不少都是罗马人鄙视的蛮族,罗马人很难从感情上接纳他们。同时技术原因也让共和制度变得不可能,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已经过于庞大,各地的地方精英不可能都到罗马城开会。在行政管理上共和制度就遭遇了严重的困境。二是战争的增多让奴隶变得充裕,越来越多的贵族开始购买奴隶而不是雇佣公民为自己工作,低成本的奴隶严重挤压了公民的生存空间。罗马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所有男性公民都要服兵役,战争结束后再解甲归田,但是到公元前3世纪-2世纪,罗马的战争太过频繁,以至于公民长期在外打仗,常年的战争后,回到家发现土地已经荒芜,妻子已经背上债务,因此他们不得不将土地贱卖给贵族。这导致共和国末期,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普通公民既丧失了土地也因为奴隶的挤压而找不到工作,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济维生。共和国末期,罗马城存在大量无业游民,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极端的贫困与无助让罗马的平民迅速激进化。面对这两个大难题,共和国完全没有解决的能力,尤其是第二个问题。为了解决公民失业的问题,格拉古兄弟试图在框架内解决问题,他们希望抑制土地兼并,将部分土地从贵族手中收回并分配给穷人,他们还想颁布法令限制贵族使用奴隶,并强迫贵族必须雇佣一定比例的公民。但因为贵族的反对,格拉古兄弟一直没有进展,后面他们铤而走险试图突破共和的框架,但因为实力不足被元老院消灭。但是平民的诉求并没有消失。罗马的一股新力量回应了这股需求,那就是军阀,公元前2世纪,因为公民纷纷破产,罗马政府已经无法召集军队(此前公民需要自备武器)抵御日耳曼人的入侵,政府最后只能允许无业游民参军,并建立募兵制。军费一部分由元老院拨款,将领们也可以自筹经费。马略改革一方面是军队的专业化,一方面也是军队的私人化,军事将领们开始掌握兵权,并通过武力干预政局。从此刻起,罗马军队不再是国家的军队,而成了将领的私兵。诸如凯撒这样强大的军阀征服了蛮族,被罗马公民视为英雄,凯撒既有武力又有民望,而元老院既没有武力,也被民众憎恨,权力更迭已是必然,即使当时凯撒战败了,共和也一去不复返,因为当时元老院依靠的也是另一个军阀庞培,无论谁赢元老院都会丧失权力。凯撒和他的继任者奥古斯都掌握权力后,迅速用武力实现了罗马人民的期望,他们大量安排高卢人、伊比利亚人进入元老院参与罗马政局,赋予地方的蛮族精英一部分自治权并鼓励他们学习罗马的生活方式,从而将后者同化。他们还用武力的方式清除了大量贵族,并将他们的土地重新分配给穷人,尤其是那些出生入死的老兵。他们还限制贵族使用奴隶,并强制他们使用公民,他们还取消了任期,成为终身独裁官,这样可以将自己的政策一直贯彻下去,不会因为选举而人亡政息。通过专制手段,奥古斯都彻底解决了共和的问题。由于元老院不再有权力,因此技术的限制和共和的议程也就不再重要,全帝国的人都被皇帝委派的官僚所统治,地方精英唯一能做的,就是取得皇帝的青睐,成为皇帝的宠臣,到公元4世纪,全罗马的人都成了罗马公民,人人平等的成为皇帝的奴隶,共和国不能解决的问题,帝国全部解决了。在共和制度终结后,帝国又延续了500年,东罗马帝国又延续了1500年,帝国远比共和国更为成功。罗马的案例曾经让无数人感到悲哀,19世纪,无数的学者,包括美国国父们都对共和的陨落感到惋惜,哀叹德性的丧失最终摧毁了共和国。当下的美国,正处在危机之中,美国面临和罗马相似的问题。因为吸引移民的政策,美国的族群越来越多元化,文化异质性越来越强,不同族群的观念,利益差异太大,美国的现行制度似乎越来越难以调和其中的矛盾,民权运动后,少数族裔曾被种族主义压制的需求集中释放,引发了更大的矛盾。美国和罗马共和国一样,都在如何处理多元族群上遇到了麻烦。和罗马一样,普通美国人也受到了他国”廉价劳动力“的威胁,全球化让美国企业可以将业务外包给其他国家,美国工人被外国性价比更高的工人替代,他们从中产变为底层,成为”冗余人口“,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济生活。正是这些人选出了特朗普,他们憎恨全球化,憎恨美国精英的做法。美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赤贫阶层。特朗普的政策几乎和格拉古兄弟和凯撒一样,都是限制产业转移,提高使用外国劳动力的成本,以照顾受损的公民。他也像格拉古兄弟一样,使用非法的手段破坏共和。这么看,美国确实和罗马共和国很像,也难怪,国内观察美国内政的专家王浩岚也会提出美国变成帝国的假设,国外也有学者会进行相关类比,警告美国不要重蹈罗马的覆辙。但是有一个原因让特朗普只能成为格拉古,而无法成为凯撒,那就是美国军队仍是国家的军队,军队没有私人化,意味着独裁者缺乏破坏共和的力量。罗马共和国之所以陨落固然有内部矛盾的问题,但更在于出现了新的政治力量,这一力量打破了旧有的平衡。美国一直奉行文官治军的原则,指挥、训练、后勤相互分离,军费仍掌握在国会手中,完善的科层制更是让文官可以牢固控制军队,军队的职业化和意识形态教育(忠于宪法),也让军队不愿干预政治(军队拒绝执行特朗普镇压示威的命令)。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大规模长期的战争,才能让将领在军队中拥有威望,才有可能形成将领-士兵间的依附关系,当年的罗马战争不断,而且对手都十分强大,但如今的美国,除了打击一些小国外,并没有参与一场大规模战争,军队的权力很难做大。没有军队的武力支撑,任何试图破坏共和的人只会像特朗普一样,被扔出白宫。还有一个变量是,当下的生产力和政府的财政能力都远强于当时,当下的科技足以让最贫困的人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政府也可以通过发债来维持支出,这都让美国比罗马共和国更为坚韧。分析完这些情况,我们就可以判断,只要美国没有爆发大的战争,就不会产生新的政治力量,没有新的力量加入,共和的制度即使缺陷再多,也能照常运转,美国会长期处在斗而不破,小乱不断的状态,外表混乱但仍拥有稳定的内核。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利坚合众国大概率不会陨落,也不会变成美利坚帝国,美国的共和制度仍会跌跌撞撞的继续走下去。对中国人来说,最不能犯的错误就是低估美国,历史上,苏联,德国、日本都曾低估美国,认为美国不堪一击,但最终历史给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欢迎关注思客之铺T恤,有各种主题,逼格很高,价格不贵,这家店铺我自己都买了两件,T恤质量不错,主题鲜明,周围人都很喜欢,店家我也合作了很久,绝对可靠,欢迎大家购买)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经济政策,下面是知识星球部分内容的截图,在星球,我会不断更新干货,并和大家随时交流。知识星球还有相关的vip群,欢迎大家关注。
2023年7月30日
被用户删除
政治新闻

亨廷顿不宜神化,警惕甚嚣尘上的美国崩溃论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文章开头说个大事……点击下方名片立即关注!是的,没错,就是游资代表新一刚刚开通公众号了。看到后第一时间共享给你们,这里得强调一下,新一可是技术全面的游资代表,就单从他公号文章里公布的那些实操记录参考,比如ZJSB、RMJM、SCCA、XTXC、RSFZ这五只马,可以看出他7月份1个月就飙涨150%,这点几乎秒杀所有散hu朋友了。他的日志风格言简意赅,观点犀利,有买有卖,确确实实比较炸裂,推荐!这是一位龙虎榜“担当”,欣赏他的赶紧关注其8月的操作日志,当然,任何参考也是仅供学习。毕竟股市有风险,进入股市要先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发一篇旧文,明天我会发《美国会变成独裁国家吗》,继续论述这个问题,不能轻言美国衰落。美国会崩溃吗?这是一个当今中国盛行的问题,起初,我对亨廷顿的理论十分相信,但随着阅历的增长,我愈发认为亨廷顿不宜神化,对于美国崩溃,还是要保持一种复杂而谨慎的心态。对于崛起中的大国,傲慢的误判永远是致命的风险。1亨廷顿一定是对的吗?在形形色色的美国崩溃论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谁是美国人》。90年代,当美国人沉浸于冷战的胜利时,亨廷顿却警告说美国正在陷入一场严峻的文明冲突,美国将在不远的将来面临多元文化的威胁,亨廷顿担心,移民的大量涌入会摧毁以盎格鲁新教为核心的美利坚认同,让美国走向分裂。2016-2020年的一系列动乱似乎彰显了亨廷顿的预言,很多人相信,美国正在不可挽回的沿着亨廷顿的预言走向灭亡,他们认为特朗普当选,弗洛伊德事件和1月6日的国会暴动代表了美国的衰落,也许再过15年,美国就会分裂为无数个小国,那时美国的霸权将自动终结。这一逻辑看似无懈可击,但时至今日,已经可以发现亨廷顿推演的漏洞。首先,在亨廷顿的预言中,真正导致美国崩溃的并非种族的多元化,而是文化的多元化,亨廷顿并不担心美国黑人会摧毁美国认同,他尤为担心南方涌入的拉丁裔,他担心西班牙语会取代英语的地位,天主教会取代新教,美国会变成两种文化并立的国家,并最终分裂为两个部分。但这一情况并未在美国发生,目前拉丁裔在美国人口占比已经高达18.7%,成为美国最大的少数族裔,但截止目前,拉丁裔仍未组织起庞大的游行,也从未形成足够声势的“反美”运动,相反拉丁裔还是融入美国最好的少数族裔。其中不少拉丁裔甚至支持共和党。小布什赢得了40%的拉丁裔选票,卢比奥、克鲁兹等拉丁裔成为共和党的明星议员,即使是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川普也赢得了35%的拉丁裔选票,并两次拿下了佛罗里达州。而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只有30%的的拉丁裔认为美国存在系统性的种族歧视,应该彻底改变美国的政府结构,这么认为的黑人是58%,白人是18%,如果具体到白人左派,有82%的白人左派认为白人享有了过多优势,45%的白人左派认为美国存在系统性的种族歧视,这一比例远高于拉丁裔。与黑人的苦大仇深相比,拉丁裔并不认为美国是个种族歧视严重的国家。而根据共和党人著作《右派国家》的统计,拉丁裔还是最强调自力更生的族裔。2004年,共和党人惊人的发现,拉丁裔是除了福音派之外最符合保守主义期望的族裔,他们发现,拉丁裔男性劳动力参与劳动的比例最高,参加工会的比例最低,对福利的依赖程度也很低,只有17%的拉丁裔贫穷移民依靠福利生活,而贫穷白人和贫穷黑人的数字分别为50%和65%。拉丁裔还是美国社会中最具有家庭价值取向的群体,他们最致力于开办自己的企业,并将财产留给后代,拉丁裔的生育率是全美最高,达到了2.5,其中一些新移民普遍抚养4-6个孩子,拉丁裔的平均收入不高主要原因是很多拉丁裔初来乍到,一贫如洗,加上孩子众多平均了收入,但是他们很快就能通过奋斗脱离贫困,到2020年,拉丁裔的贫困率已经迅速降低。信奉天主教,重视家庭,不依赖福利,拉丁裔远比白人左派更符合亨廷顿所谓的盎格鲁新教文化,如果亨廷顿的美国认同只是盎格鲁新教,那请问一个不婚不育,还是同性恋,支持民主社会主义的白左和一个有着大家庭,信奉宗教的拉丁裔,哪个更符合所谓的美国精神?按照共和党人的标准,明显是后者。(女同性恋白人左派和信天主教的拉丁裔哪个更符合亨廷顿的盎格鲁新教文化?)正因拉丁裔与保守主义的重合,共和党一度才将吸引拉丁裔作为政策方针,《右派国家》的作者认为共和党最大的失误就是在小布什赢得拉丁裔支持后拒绝了移民改革,从而导致很多拉丁裔偏向民主党。2012年,以卢比奥为首的四名共和党人再次提出欢迎移民改革,建立多种族的保守联盟,2020年后,卢比奥再次提出了这一构想,但是共和党唯一的翻盘计划被白人种族主义破坏,激进的茶党成员仍然固执的排斥拉丁裔,即使如此,仍然有接近40%的拉丁裔支持共和党,共和党内仍然充斥着大量拉丁裔议员。跟支持保守主义不足10%的白人左派相比,拉丁裔远比他们更符合亨廷顿所谓的美国传统和美国认同。事实上,所有的解构美利坚认同的行为都是白人左派发起,黑人和拉丁裔、亚裔只是他们寻找的同盟军,美国的文化之争实质不是白人和少数族裔之争,而是白左和白右之争,亨廷顿忽视了这一本质矛盾,将白左白右间复杂的阶级、地域、经济矛盾简化为拉丁裔和白人之争,西班牙语和英语之争,有明显的转移矛盾的嫌疑。(我不止一次强调拉丁裔的分化问题,但是很多人还是当作耳旁风)相关文章:拉丁裔问题目前,经济学人已经多次发表文章,呼吁美国关注大学中的非自由主义左派,这表明很多美国人已经意识到,这场撕裂的实质从来都是白人内部的斗争。正如南北战争一般,美国面临的是一个未来向何处去的问题,是走多元化和福利国家路线还是固守美国的传统,这显然只能由精英阶层居多的白人决定。(南北战争实质是北方工业州和南方农业州的矛盾(解放黑奴只是顺路),两种路线)认为少数族裔增多一定会破坏美国,并顽固的认为即使是白人左派也比少数族裔更信奉美国传统,本身就是带有偏见的误判。亨廷顿在这项预言上已经被证明完全错误。2美国的政治撕裂不可挽回吗?讲完了亨廷顿的预言,再来谈谈美国的政治撕裂,2020年开始,很多人认为美国的政治撕裂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程度,福山还发明了否决制的美国一词,以表示美国政治已经失去了妥协的能力。这些分析当然是事实,但这种撕裂是否到了摧毁一个国家的程度仍有待观察。不管美国看起来多么混乱,但是至今为止,没有一场运动明确的提出要从美国分离,也没有一场运动有着成型的分裂组织,在一阵无序的狂欢中,美国再次陷入平静。看似声势浩大的弗洛伊德示威,除了部分推进了美国警察系统的改革,对于美国政治制度毫无损伤,这场运动的去中心化更像是疫情之下穷人情绪的发泄,一个事实是,很多黑人并不致力于运动,而是趁机哄抢耐克鞋。除了趁机抢些财物,并且要求更多的福利外,黑人完全没有颠覆美国制度的欲望,那些黑人领袖和民主党政治家在运动过后还是回到了代议制的框架下,只要这种争端仍然局限于代议制度下,很难说美国会就此崩溃。运动的破坏性是否巨大,不是看有多少人游行,街上多混乱,而是看运动是否具有颠覆性的目标和组织力,显然,美国如今的任何一场运动都缺乏这两种特点。今天的黑人运动,远不如60年代的黑豹党激进,今天黑人运动的规模,甚至比不上1992年的洛杉矶大暴乱。黑人运动实际上是在消退而不是进步。(相对于黑豹党,如今的零元购对美国政治制度的颠覆几乎为0)相对于弗洛伊德事件,1月6日的国会暴动更有威胁性,它代表一群人已经不相信美国的民主制度,共和党人在疫情中的负隅顽抗似乎也彰显了政治撕裂的严重,很多共和党人并不仅是因为疫苗阴谋论而拒绝接种疫苗,而是源于对民主党的仇恨。不接种疫苗代表抵抗民主党的态度,正如一个右派电视台的阴谋论所说:拜登强制接种疫苗是一场阴谋,因为川粉会反对民主党的一切政策,民主党越要求接种,他们就越不接种,川粉被病毒杀光了,民主党自然获胜。对于共和党人来说,他们和民主党正处于文化战争之中,它决定了哪种路线会主导今后的美国,相比于白人和少数族裔的冲突,白左和白右的冲突更加剧烈,正如南北战争本质是两拨白人的斗争。这种分歧根本性的矛盾在于全球化之后,美国内部的差距无限拉大,各州之间泾渭分明,一个州的经验很难推广到其他州。每一项联邦政策都会遭遇水土不服的现象。比如环保,对于佛蒙特,纽约这些不依赖能源产业的州,自然可以高唱环保,但对于西弗吉尼亚州这样极度依赖煤炭产业的州,民主党的清洁电力计划无异于灾难,这种矛盾同样发生在北京和河北之间。(曼钦是民主党人,却经常和共和党人合作,因为西弗吉尼亚是个高度依赖煤炭并且信奉宗教的州)再比如同性恋和堕胎,在东西海岸的城市,自然是一项好政策,但对于虔诚的教徒就是坏政策。再比如控枪,在大城市拥枪是一场灾难,但在地广人稀的南部荒野,枪是必备的防身和谋生工具(打猎)。还有福利和高税收的问题,很多人奇怪为什么很多共和党人很穷却不支持大政府、高税收和福利,除了宗教观念,更多是共和党的州大部分是穷州,州内部存在均贫的情况,这里的人更需要工作机会而不是福利,对于这种富人较少的州,显然再分配政策缺乏吸引力,这和加州完全不同。正是这种地区间的发展差距造成了撕裂的根源,加州左派认为的好事,在南方各州完全不符合实情,这种均出于地方利益的考量让国会的斗争白热化,目前,这种撕裂还看不到解决的可能,但是对于每个大国来说,内部的差距和撕裂都是必然的,只是有些大国能通过强大的中央集权将其压制,但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虽然存在种种撕裂,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在很多议题上,两党仍然能达成一致。在外交领域,两党都主张美国应从欧洲、中东转移到印太,认为美国外交的核心任务是对抗中国。无论拜登多么自诩高尚,他的外交都存在单边主义的色彩,AUKUS对法国的伤害就是典例。拜登与川普一样,没有取消对华关税,都主张将关键供应链带回美国,并自称代表美国工人和中产阶级,拜登的中产阶级外交与川普的美国优先并无本质区别,因此有人形容拜登外交就是没有川普的川普主义。在内政领域,虽然共和党反对民主党的很多议案,但在基建法案中,17名共和党人投了赞成票,以67:32的大比分优势通过了法案,这表明两党仍然能达成一致。对于疫情,拜登和川普都采取了大放水的政策,共和党人虽然全员反对拜登的经济纾困法案,但是他们私下却吹嘘纾困是自身的功劳,显然反对有时是政治技巧而非真实的态度。美国的政治撕裂是严重的,但是不是真到了很多人说的那样会导致美国的崩溃,如果纵向比,今天美国的撕裂远不如南北战争和60年代民权运动,或许正如纽约时间的作者子夜所说,今天美国面临的危机远不如30年代大萧条,现在的危机还不足以使美国人团结起来,达成30年代突破美国传统的共识。撕裂永远存在,但撕裂是不是足以导致一个国家崩溃仍需要观察。其他的问题,诸如贫富差距和政府债台高筑,则更不是美国崩溃的原因。(美国州政府很多盈余,欠债的联邦政府,而且美国发债的基础是金融和军事霸权,这两个不倒,债务很难击倒美国。)3相对衰落不能和崩溃划等号其实,美国崩溃论之所以甚嚣尘上,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年我们国家发展的太快了。相对于中国的高速发展,美国确实发展慢了,但这种慢是相对于中国,如果和欧洲、日本对比,美国仍然是最具经济活力的国家,抛去中国,美国的经济、科技、军事仍然无可匹敌,美国依然是最具潜力的发达经济体。2021年7月,
2023年7月26日
其他

最激进,最易对社会不满的群体:大学生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现在青年就业问题非常严峻,需要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因为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一向是最激进、最寻求变革的群体。高预期让他们难以忍受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不快,他们急切的寻找“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现状。在分析青年群体时,我会引入预期这一关键变量,历史证明,“压迫愈深、反抗愈烈”并非事实,不满更多源于主观感受而非客观现实。处境最差的群体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而处境较好的群体反而义愤填膺。我观察到,青年群体内也存在很大差异,而决定这种差异的关键变量就是预期,预期越高的青年,对现状就越不满,参与社会运动的意愿就越高。我按照学历和预期将青年群体分为四类。第一种是高中学历及以下的青年,他们处境最艰难,但预期最低,对现状基本满意,没有参与社会运动的意愿。这批青年大部分是农村户籍,家境贫寒,他们的工作大多是流水线工人,快递员,外卖员,搬运工,低端服务人员等体力劳动者。他们一周的工作时间大多超过40个小时,个别天数工作时间会超过10小时,他们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回到宿舍要么闷头大睡要么玩王者荣耀。他们工作辛苦,但工资不高,大多月收入在3000-6000元之间,只有极少数能超过1万。虽然工作时间长,工资不高,但他们对未来的预期却很乐观,他们普遍认为5年后自己生活的会更好,并有相当一部分人相信自己还有机会实现阶层晋升,他们对社会现状大体满意,认为当下社会虽然贫富差距大但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同时他们非常崇拜马云、陈光标等白手起家的人物,认为他们能力强,有魄力。这部分青年对自己的认知也很清晰,对自己人生的预期很低,他们大多认为自己处于社会的中低层。他们认为,自己是考试的失败者,从中学时就被认为“没出息”,既然是“没出息”的失败者,低工资,高劳动强度都是理所当然的,同时,因为他们没有太多文化,很难对宏大问题产生看法,他们只关注“工资多了还是少了”,对任何形而上的问题都缺乏兴趣。我在和一部分工人交流后还发现他们参与公共事件的意愿非常低,比如“孔乙己脱不下长衫”,虽然他们大多知道此事,但都没有参与讨论,他们不习惯评论或留言,更喜欢单纯的刷视频,同时他们对于大学生有很大偏见,认为他们好高骛远,缺乏社会经验,对后者有深深的蔑视。这些青年虽然处境很难,但因为预期太低,也没有能力讨论政治,所以除非他们的基本生计受到威胁,他们绝不会对稳定造成冲击。第二类青年是大专生,他们的预期比第一类要高,但大多仍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因此预期仍然偏低,他们大多会接受较为一般的工作,不排斥自由职业和中小企业。我和很多学者交流,都反映大专生的状况反而比本科生好,一个是学校会有定向培养,培养完后直接被需要的企业招走,预期比本科生要稳定,另外,大专生对于待遇没有过多要求,3000-5000就基本满意。这部分群体虽然有一定知识,也会制造舆情,但因为他们预期低,所以也没有太大威胁。第三类就是双非本科生、研究生,这部分群体的预期和现实差距很大,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是“精英”的一员,算是天之骄子,对工作有较高的要求。但另一方面,学历过剩的背景下,很多单位歧视“双非”学生,导致他们的处境异常艰难。双非大学生,尤其是其中的文科生,没有过硬的技术,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一些高端的岗位,又因为“双非”被排除在外,中小企业又因为待遇不行,996不入他们的法眼,导致他们要么成为自由职业者,要么成为在家二战考研考公的全职儿女。在未就业的大学生中,“双非”大学生的占比最高,显示这部分群体极度缺乏竞争力。“双非”大学生参与社会运动的热情也很高,他们大都有一定的知识,是文艺青年,热衷评论,对现状极度不满加上知识储备,让他们很容易成为最激进的力量,在历史上,我们看到很多革命和动荡都是由边缘知识分子组成。“双非”大学生的处境与他们类似。第四类就是985、211的高材生,在就业形势好的时期,他们往往是温和改良的力量,而非激进的变革群体,但一旦就业形势恶化,他们的思想也会激进化。这类群体对自身的预期是最高的,他们从小就是高考的优胜者,一直被家庭、学校、社会捧着,他们认为自己考上了名校,就应该出人头地,否则就是社会不公。他们普遍认为,社会没有给予他们公正的待遇,他们对月薪的期待,1万只是及格线,2万以上才是“正常标准”,而现实中他们的平均月薪只有八九千。他们还经常会将自己和上一代的大学生对比,认为自己比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水平高的多,自己之所以怀才不遇是因为上一代人占据了大量财富,他们中的一些还极度厌恶企业家,认为他们都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尤其是那些学历不高的企业家。之前廉思团队就对青年对民营经济态度进行过调查,发现学历越高的群体,对民营企业家越不满,其中甚至有43%的受访者认为民营经济未来有一天会消亡,20%不认同民营经济发展越好,越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大学生对自我预期更高,更容易感知到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对“不公”的感受更多是主观的,没有客观标准。这种预期和现实的差距会比我们想象地更严重。比如昨天新锦成研究院就发了一份报告,发现大学生最期望进入的单位分别是国有企业、党政机关、教育单位、医疗单位等,只有21%的专科生,13%的本科生,6.5%的研究生期望自己进入体制外单位,大部分青年高度青睐体制内单位,学历越高,倾向越明显。但我们知道,体制内能解决的工作岗位至多不超过15%,很多还是老少边穷地区,大学生不愿意去,大部分大学生最终还是要进入民营企业,甚至是中小企业工作,这种落差只会越来越大。大学生幻想进入体制内就可以躺平,衣食无忧,一辈子望到头,但体制内工作也很辛苦,公务员加班是常态,而且现在严格管理财政支出,公务员的隐形福利也远不如前,所以我观察到很多大学生进入体制仍然怨天尤人,对社会更加失望。大学生的预期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全中国也许只有不到5%的工作能让他们满意。这种不满已经反映在舆情领域,比如b站曾是最“红”的平台,现在却遍地阴阳怪气,央视的“孔乙己脱下长衫”也遭到大学生群嘲,大学生在遭遇挫折后,迅速转变了自己的立场。(b站的评论区在过去一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谈及就业问题时,大部分人聚焦教育体系与市场的不匹配,提升职业教育,加强中考分流和大学缩招上,这些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也讨论过多次,但还是那句话,不满是主观感受而非客观事实,预期不降下来,怎么改革,怎么调整都无济于事。美国大学生的比例高于中国,但美国大学生将自己视为普通人,社会上也不高看大学生,甚至因为“反智主义传统”而轻蔑有知识的人。美国大学生预期低,自然心态稳定。现在家庭、学校、社会给大学生的预期太高了,而且经常会许下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尤其是那些出身普通家庭的学子,家里、学校给了他们过多的期望,给他们许诺了过于美好的现实,一旦这些寒门子弟发现大学不能改变命运,很快就会对社会完全失望,沦为最激进的群体。社会必须告诉大学生,高考不能定终生,上了大学也不意味着鲤鱼跃龙门,大学生不意味着天之骄子、社会精英,大学只是学习的过程,不代表高人一等。观念的改变与教育体系的变革同等重要。如果大学生一直“活在自己想象中的世界里”,那么任何现实层面上的变革都将毫无意义。(欢迎关注思客之铺T恤,有各种主题,逼格很高,价格不贵,这家店铺我自己都买了两件,T恤质量不错,主题鲜明,周围人都很喜欢,店家我也合作了很久,绝对可靠,欢迎大家购买)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经济政策,下面是知识星球部分内容的截图,在星球,我会不断更新干货,并和大家随时交流。知识星球还有相关的vip群,欢迎大家关注。
2023年7月25日
其他

看待外交问题要不得“二极管思维”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这两天的消息让我非常气愤,前几天俄军袭击乌克兰南部城市敖德萨,根据官媒报道,中国驻敖德萨总领事馆周围出现了爆炸,爆炸的冲击波震落了总领事馆部分墙面和玻璃。外交部发言人称,“总领馆人员已经撤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发后,乌克兰敖德萨州长亲自致电中国领事馆,询问有无人员伤亡,是否需要帮助。几乎同一时间,又传来消息,乌克兰准备运往中国的农产品也在俄军的袭击中被毁。泽连斯基称俄军袭击了乌克兰储存农产品的仓库,其中包括6万吨运往中国的农产品。从各方消息看,在俄军袭击敖德萨的过程中,中方的外交人员和资产均受到了伤害。对于这些伤害,从公开的信息看,俄方没有进行任何令人满意的回应。对于俄方的行为,我实在是感到难以理解。俄乌开战以来,在西方国家一边倒制裁俄罗斯的情况下,中国没有趁人之危,而是严守中立,并且正常购买俄罗斯的油气和粮食。对于一个战乱中的国家,贸易和经济有多重要,不必多说,俄方心里明白。相对于俄方的反应,乌克兰的反应十分亲切,也反映出泽连斯基的外交才能。俄乌战争以来,泽连斯基没有执着于意识形态,没有要求中方选边站,而是对中方的立场表示理解,中乌的贸易仍照常进行。此次中国领事馆受到冲击,乌克兰方面也是第一时间表示慰问,表明了乌克兰对中国的坚定友谊。开战以来,泽连斯基尽可能地团结大多数国家,到今天乌克兰已经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证明中方没有选边站,恪守中立的策略是正确的。但是对于乌克兰的帮助,似乎一些网民仍不开窍,仍然偏执地相信乌克兰是我们的敌人,仍陷入二极管思维不能自拔。比如我今天看到的一个评论,完全不在乎我国驻外人员和商业资产的安全,反而为俄军唱赞歌。还有评论认为这是乌克兰离间中俄的奸计。对于这些人,我不知道他们是智商出了问题还是良心出了问题,反正我做不到熟视无睹,对我来说,中国人的安全和利益才是至高无上的。我想说,外交领域绝不是非黑即白,中国人绝不能采取二极管的思维。很多时候“敌人的敌人”不一定是你的朋友,“敌人的朋友”也不一定是你的敌人,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巴基斯坦,我们叫巴铁,但人家巴铁和英美关系也不错,巴基斯坦人移民的第一目的地就是英国,巴基斯坦人还做了伦敦的市长。你能因为巴基斯坦和英美关系好就说巴基斯坦是敌人吗?还有以色列,以色列可谓是美国的铁杆盟友,但中以关系一直不错。二战时期,中国曾经保护过犹太人,给中以友好埋下了种子。1992年建交后,以色列一直与中国加强合作,并向中国转移一些技术,以至于美国多次警告以色列“不要与中国合作”,可见以色列在对华问题上并未完全听从美国,而是有着自己的考量。如果遵照二极管思维,我们会不会又丧失一个朋友?再说回乌克兰,中乌关系一直不错,历史上,乌克兰将瓦良格号转移给中国,大大促进了中国国防技术的发展。乌克兰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2021年,中乌贸易增长29.7%,达到193亿美元,其中我国对乌出口、进口均大幅增长,尤其是乌克兰的小麦,关系到全世界的粮食安全,中国也从中受益。正如阎学通所说,外交领域绝不能秉持“二极管思维”,但我们很多网民偏偏就是二极管,他们看待外交关系不是看“中国和某个具体国家的关系”,而是简单的将世界划分为西方和东方,西方就是美国,和美国好的都是坏人。问题是,哪有这么简单?就算是冷战,苏联与美国之间也有着大量中间地带,两国当时为了争取这些中间地带大打出手,阵营内部也从不是铁板一块,比如当时法国就和美国有矛盾,不听美国的指挥;60年代,中苏交恶,中国后来还与美国共同对抗苏联。冷战时期,尚且没有划分明确的东方和西方阵营,凭什么认为全球化的今天有这个划分呢?中美之间的中间地带只会比当年的苏联更多,和美国关系好不代表和中国关系差,很有可能跟两方都好,或者对两方都差。外交问题是复杂的,必须放在动态和全面的视角下看。只要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我们就要去结交,哪怕一个和我们有矛盾的国家,只要在部分领域有共识,也要去推进合作,这恐怕是有识之士的共识。今天的中欧合作就是典型。美国要遏制中国,就是希望你孤立于世界,他巴不得你有二极管思维,和一切“和美国关系好”的国家绝交,这样美国的目的就实现了。好在中国还有清醒的人,没有按照某些网民的想法去做。只要我们自己有定力,正确看待与他国的外交关系,中国就不会犯下颠覆性错误,纵使美国实力更强,也不可能制服中国。关键,还要看我们自己。(欢迎关注思客之铺T恤,有各种主题,逼格很高,价格不贵,这家店铺我自己都买了两件,T恤质量不错,主题鲜明,周围人都很喜欢,店家我也合作了很久,绝对可靠,欢迎大家购买)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经济政策,下面是知识星球部分内容的截图,在星球,我会不断更新干货,并和大家随时交流。知识星球还有相关的vip群,欢迎大家关注。
2023年7月22日
其他

前线俄军出现哗变,普京陷入两难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今年春季乌军以来,战线上看进展很小,很多人便认为乌军的反攻失败了,我认为不然,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乌军并不急于求成,而是希望打消耗战,持续给俄军放血,引发俄军内部的分裂。种种迹象表明,前线俄军的状态已经接近崩溃,由于乌军的袭击,俄军的补给状况持续恶化,严重缺乏弹药、医药用品和军粮。同时由于兵源不足,俄军部队无法轮换,有的士兵已经在战壕里蹲了十个月,精神接近崩溃。越来越多的军官正效仿普里戈津,将矛头指向俄罗斯国防部。美国战争研究所整理俄媒信息,称俄军近期裁撤和逮捕了大量军官,上周,俄军国防部将第58集团军少将伊万·波波夫解职,波波夫曾在网上公开抱怨前线缺乏补给和轮换的糟糕情况,并将其归咎为国防部的无能。前天,俄国防部又将106近卫空降师师长弗拉基米尔·塞利维斯托夫解职。一段流传于网络的音频显示,国防部还解职了第7近卫山地师的一名师长,统计这几天俄媒的信息,总共有4名少将,1名上校遭到解职,理由都是动摇军心。(俄罗斯的telegram频道频频曝光有俄军军官被解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军官被解职后,舆论不但没有支持克里姆林宫,反而高度同情反叛的军官。比如波波夫被解职后,俄罗斯军事博主普遍为其鸣不平,认为波波夫说出了前线的实情,真正应该负责的是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前线士兵也对国防部的清洗感到不满,他们拒绝克里姆林宫的命令,并坚定支持他们的指挥官,比如俄罗斯军事博主前天就分享了一则音频,说话的是空降兵部队第7师的一名士兵,该士兵声称如果俄国防部逮捕师长普林斯基,他们将撤出赫尔松,将阵地拱手让给乌军。这些信息表明,俄罗斯前线官兵越来越倾向效仿普里戈津,通过兵变的方式让俄罗斯国防部妥协。普里戈津在兵变后不受惩罚大大鼓舞了前线士兵的“胆气”。白俄罗斯官媒近日就报道,瓦格纳准备在白俄罗斯开展长期业务,他们已经帮助白俄罗斯组建了三支特种部队,并有超过700名瓦格纳士兵在白俄罗斯定居。考虑到此前普京表示普里戈津在去往白俄罗斯后曾短暂回国,这再次表明普里戈津是安全的,他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事实证明,普京正在丧失对军队的控制权,效仿普里戈津的俄军军官和士兵越来越多,兵变的风险越来越大。昨天,又一则消息重创了俄军的士气,乌克兰袭击了连接俄罗斯与克里米亚的刻赤海峡大桥,大桥的一个桥段坍塌,严重影响俄罗斯在乌克兰南部的后勤工作。如果说,俄军用地雷、壕沟和障碍物阻挡乌军的反攻,乌军就用不间断的袭击消耗俄军,逐步击溃俄军的士气。泽连斯基就说乌军并不急于求成,他对乌军的状况很满意,扎卢日内也表示,乌克兰如今的策略是用火力消耗俄罗斯军队,最大程度的减少乌克兰人的伤亡,并表示乌克兰一定会解放克里米亚。在美国给予乌克兰集束炸弹后,乌克兰的策略将更加灵验,前线的俄军将面临更大的困难。面对前线俄军的困境,普京陷入了两难。他可以选择总动员,一劳永逸地解决前线俄军的后勤和兵员问题,但普京不敢冒这个险。普京反复强调要吸取1917年革命的教训,就是要避免被武装的“群众”反噬。普里戈津叛乱时,没有一人出来阻挡,甚至有人欢迎普里戈津,没有武器的群众都如此,如果发了武器,俄罗斯人会不会枪口一转推翻普京?普京清楚其中的风险。但不动员,俄军又会被持续“放血”,前线军人会极度不满,不断发生兵变,最终输掉战争。面对如今的困局,普京一筹莫展,普里戈津叛乱后,他对俄罗斯的控制已经大为削弱,只能任由现状恶化,俄罗斯的其他实权人物看出了,通过叛乱看出了普京的虚弱,只是他们都不愿做出头鸟,都希望别人开第一枪,普京的权力基础已经极为脆弱。对于普京的虚弱,美国人看的也很清楚,更坚定了“放血俄罗斯”的决心,普里戈津叛乱后,美国随即允诺给予乌克兰集束炸弹,原本绥靖的法德也开始改变态度,西方国家的战略是,通过不断消耗俄军的实力,损害普京的威望,最终导致俄内部发生剧变。(拜登与泽连斯基的目标存在差异,拜登更想控制战争的进度而不是尽快结束战争)不过,美国虽然乐见俄罗斯内部出现矛盾,但美国和普京的利益也不是完全冲突,美国希望看到一个衰弱而不崩溃的俄罗斯,俄罗斯崩溃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我们可以看到,在最近的两起事件中,美国都在及时刹车,比如普里戈津叛乱,美国并未支持叛乱者而是选择静观其变,北约峰会上,拜登再次拒绝了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请求,再次表明美国无意扩大战争。正如1991年美国不希望苏联解体一样,如今的美国仍然担忧俄罗斯崩溃导致的政治风险,俄罗斯的崩溃将让周边地区失去秩序,还会让庞大的核武库失控,如果核武器被一个不稳定的军阀所掌握,将严重损害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美国更希望以一种可控的措施结束俄乌战争,美国之所以像挤牙膏一样逐步援助乌克兰,就是为了控制战争的进程。拜登是一个颇具现实主义精神的总统,并不执着意识形态,如果普京愿意撤出乌克兰,恢复战前的状态,美国并不会关上与俄谈判的大门。但现在的问题是,经过此次战争,普京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而俄罗斯人一向不容忍失败的沙皇,如果普京与美国议和,他将为战争的失败负责,沦为平息前线军人愤怒的祭品。乌克兰战争已和普京个人的政治生命高度绑定,普京已经退无可退。可以预见,未来即使战争结束,美俄谈判,也不会由普京完成这个任务。俄罗斯的其他力量,将会逐步登上政治舞台。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经济政策,下面是知识星球部分内容的截图,在星球,我会不断更新干货,并和大家随时交流。知识星球还有相关的vip群,欢迎大家关注。
2023年7月18日
其他

“人多了,钱少了”,消费降级已经发生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这几个月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消费的人多了,但花的钱少了,“消费降级”这个说法已经成为现实。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镀金时代已经结束,也许我们很快就会进入“低欲望社会”,这种低欲望会持续很长时间。在低欲望社会,整个社会的运行逻辑会发生很大变化,人们的消费模式也会有很大不同,这种变化将影响数以百计的行业和数以万计的企业。我们先看统计数据,防疫三年,人们的消费需求被压制,疫情一结束,三年被压制的需求集中释放,给人一种繁荣的景象,这从五一的出游人次就能看出。今年五一,出游人次不仅远高于2022年,与2019年相比,也增长12.41%,但在人次大幅增长的同时,旅游收入仅增长0.66%,人均消费只有2019年的90%。这一趋势在端午期间更为明显,端午期间,国内旅游收入仅为2019年的94.9%,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仅为2019年的83%。我们再看消费结构。今年央行发布了三份报告,报告显示当下仍有58%的银行储户选择“更多储蓄”,而选择“更多消费”的只有23.2%,人们仍然不敢花钱。结构上看,2023年一季度,出行类、饮食类的消费复苏较快,但汽车、电子、家电等耐用消费品表现疲软,教育、养老、医疗等服务性消费更是停滞不前。也就是吃吃喝喝的经济恢复了,但是真正支撑消费总量的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性消费一直没能恢复。这说明,随着被压抑的需求逐渐释放完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迅速走低,比2019年的数字低,表明当下社会的整体消费欲望,并没有恢复到疫前的水平,人们的信心并没有恢复。除了宏观数据,从近期兴起的现象,我们也可以发现确实存在着某种“消费降级”。在旅游方面,体现为境内游多,出境游少,五一期间,出入境人次仅为2019年的59.2%,与疫前相去甚远,《2023年抖音旅游内容体验调研》也显示,97%的受访者表示今年会增加国内游,85%称会增加周边游,而只有16%表示会增加出境游。如果观察出境游的目的地,我们会发现,去往欧美等高消费地区的出境游少了,去东南亚的变多了。在国内,去三四线城市和乡村的比例增加了,对一二线的热衷没那么高了。今年大火的热搜,也都体现着“廉价”的味道,比如大火的城市是淄博,吃的是性价比和烟火气,还有小红书上流行的Citywalk,实际上就是“文艺”点的压马路,还有特种兵游,主打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走完旅游景点,本质都是用最低的成本满足自己的娱乐需要。除了旅游,甚至吃饭都开始变得廉价,比如最近流行的“小饭桌”,一些全职妇女,和待业人员在家里做饭,给周边的学生送去,主打性价比和健康,经营成本和售价都比较低。现在小饭桌越来越火,很多打工人都参与了进来,他们吃小饭桌也是为了性价比,想少花点钱。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房市长期的不景气,三四线普遍出现了下跌,就算是一二线城市,也出现局部下跌的情况,比如深圳的房价相对于2021年的峰值下跌了17.7%,杭州下跌了5.4%。虽然房地产本身属于固定资产投资,但不能忽视购房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购房后要装修、买家电和家具,在一线城市,一个120平米的房子,装修就要花30万元,还要买大量的家电,这其中带动的消费不能低估。而且在中国购房往往和婚姻联系在一起,结婚了就要生小孩,生小孩就带动母婴、教育类的支出,这又是一大笔钱。现在房市的问题是,中年人不敢买,年轻人不上车,中年人不敢买是因为预期变了,以前预期自己的收入会越来越高,就敢上高杠杆买房,现在很可能遭遇降薪或裁员,不敢上杠杆了。年轻人呢?现在本来就就业难,加上观念的转变,对结婚的需求变低了,既然不结婚就没必要买房,而且现在的房价对年轻人来说太高了,年轻人普遍不愿通过降低生活质量去做长期的投资。今年北京的小阳春就反映了房市的困境,作为房价最坚挺的地区,小阳春仍然持续两个月就结束了,而且都是存量资金在交易,都是改善性置业,表明没有新的年轻人上车,房市的资金池只会越来越小。不买房不结婚,导致新一代人的耐用消费品支出、未来的服务消费(比如装修、教育、医疗、托幼)都会比较低。这也是我不看好95后、00后消费能力能超过80后、70后的原因。当代年轻人的消费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会停留在吃吃喝喝和买一些日用品,最多去个KTV或者玩个剧本杀,这些东西的价格平均也就100-200元,小额高频的模式并不能支撑消费升级。从国际上看,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居民消费中非耐用品消费就从1965年的36%下降到2019年的20%,而服务消费占比则从1965年的48%上升到2019年的68%。服务消费才是大头。之前很多企业过度高估了95后、00后的消费潜力,2019年有一份报告甚至声称95后、00后消费能占到总体的40%。这种乐观的预估今年被扭转。比如21世纪经济研究院的《Z世代青年线上消费洞察报告》,就显示70%的年轻人目前最看重性价比,比如21世纪经济研究院的《Z世代青年线上消费洞察报告》,就显示70%的年轻人目前最看重性价比,《Z世代信用卡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与趋势报告》更显示,2021年是年轻人理性消费和储蓄意识觉醒的一年,年轻人开始转变超前消费的思维,消费模式变为小额高频。还有同城研究院《2022年Z世代青年在线旅行消费洞察报告》显示,95后、00后旅游住宿最大的偏好是民宿,达到38.2%,选择星级酒店的只有10%左右,其中人均住宿消费大概是175元,远低于80后和70后。(旅游的年轻人睡在海底捞)很多人的思维存在两个盲点:一是95后、00后大部分无法实现经济独立,他们的消费源于父母的资助。经济好的时候,父母给的零花钱多,年轻人消费就多,现在经济不好了,给的少了,加上年轻人就业难,自然花得少了。今年年轻人流行的消费,全是Citywalk、特种兵游,淄博烧烤等花钱少的项目,这表明年轻人消费的伸缩性很强,也是高度受经济环境影响。拼多多、销售额的增加在我看来不是消费总量多了,而更有可能反映“消费降级”。二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年轻人不结婚不买房,导致后续的消费跟不上。其实这种情况,日本已经经历,比如2016年日本统计局就做了一个《全国消费实态调查》,就发现29岁以下年轻人的消费与他们的父辈比明显降低,还发现,曾被视为年轻人走向独立的“三件神器”,对车、酒和海外旅行有兴趣的消费者比例,从5年前的七成锐减至五成。锐减的主要是年轻人。日本的年轻人很多甘愿过一种极简生活,成为食草族,现在部分中国青年的心态与之类似。总之,消费降级已经成为现实,中国正走出奢侈的镀金时代,进入一个欲望更低的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人们将更加关注“性价比”,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将成为时代主流,“低欲望”下,耐用消费品、固定资产的投资以及服务消费都会停滞不前,甚至有所降低。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策略必须要发生变化,我这里举一个例子,就是呷哺呷哺,呷哺呷哺这两年亏损严重,2021年亏损达到1.57亿元,关掉了229家门店,就在于企业高层误判了形势。以前呷哺呷哺是做单人火锅,主打性价比,人均消费不过40-50元,这其实很适合当下的时代,2017-2019年,呷哺呷哺的利润都超过了5亿元,结果2020年开始,呷哺呷哺决定进行品牌升级,打算转成轻正餐,开始升级装修,客单价从40-50元一口气飙到60-80元,正好撞上了社会消费降级。很快消费者惩罚了呷哺呷哺,企业直接陷入困境。当然,一些大企业家观察到了这种趋势,比如马云在会上就表示,流量倾斜要从天猫(品牌店)到淘宝,这反映阿里也意识到消费降级已经发生。总之,未来一切昂贵的,低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都会变得不受欢迎,任何廉价的,高性价比的都会得到顾客的青睐,在低价的基础上做一些个性化的创新将是未来的制胜法宝。未来的中国人,最大的需求将会是如何用较低的成本“悦己”,能满足这一需求的企业,将会迅速崛起。时代变了,经营的思维也要跟着变,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迎接一个更加低欲望,更加个性化的时代。(欢迎扫码购买《老人与海》主题T恤,非常美观,很有逼格)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经济政策,下面是知识星球部分内容的截图,在星球,我会不断更新干货,并和大家随时交流。知识星球还有相关的vip群,欢迎大家
2023年7月10日
其他

中美科技战升温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观点:正因为芯片的特殊性,本轮科技竞争的重点将不是谁能实现“独立自主”,而是谁会被踢出国际供应链。虽然美国借助其话语权试图将中国赶出国际供应链,但中国深度介入全球化的事实让美国的计划难以成功。美、日、韩、中国台湾的很多企业都不愿与中国大陆脱钩,通过各种手段规避管制,这场竞争的结果最终还是要看中国的定力究竟有多强。1芯片产业的特点冷战的关键一环是科技竞争,美苏冷战时,两个大国都想掌握尖端科技,并在科技研发上投入了巨额资源。一向拥护自由市场的美国,在对苏恐惧的焦虑感下,也不断地颁布产业政策,运用国家的力量助推产业发展。与美苏冷战不同,中美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苏联自建立前就孤悬于海外市场,是一个近乎独立的经济体系,而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以来已经深度介入全球化。同时,今天的全球产业链也远比冷战时期复杂的多,一种高精尖产品往往涉及数百个领域和配件,这些配件分布在各个国家,每一个国家都做不到“独立自主”。芯片研发与生产是与核武器制造完全不同的概念,核武器涉及的技术其实并不复杂,只要通过几位掌握原理的科学家和几百名善于做计算的工程师,按照计划执行就能完成,核武器研发的“可堆积”让诸如巴基斯坦,朝鲜等国也可以拥有核武器。与“核武器”不同,芯片的产业链非常复杂,其间涉及几十个高精尖的技术,它需要一个生态系统来支撑,不能通过简单堆积弥补技术差距。芯片产业链需要许多国家的配合,从芯片设计软件、光刻机、硅材料再到芯片制造技术,每一个国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精,联合起来才能组成完整的产业链。其中,光是光刻机就有457329个部件,一个部件不达标,性能就会大打折扣,荷兰的阿斯麦公司,用了30年时间才将自己的光刻机商业化。芯片产业还有一个特点与核武器不同,核武器并不需要商业化,不需要考虑性价比和,与国外同行竞争,只要“能用”就行,而芯片则要考虑性价比、良品率和大规模制造,这与核武器的性质完全不同。芯片产业链的复杂使得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实现垄断,固然美国在芯片研发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它也并非全能手,它严重依赖荷兰的光刻机、日本的硅片、韩国的存储芯片和代工以及台积电的芯片制造。正因为芯片的特殊性,本轮科技竞争的重点将不是谁能实现“独立自主”,而是谁会被踢出国际供应链。就目前来看,美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更大,他正逼迫自己的盟友放弃与中国的贸易,限制盟友向中国出口先进的设备与产品,而中国的目标则是避免被剥离产业链,通过各种手段确保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2美国的遏制战略美国的战略核心体现在去年颁布的《芯片与科学法案》,《法案》的目的是改变当下半导体产业的布局,将中国赶出高端的研发领域,将中国的位置固定在低端制造和服务上。《法案》希望通过分散国际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投资、限制高端人才、高端技术流入中国来影响中国研发的能力。《法案》中提出了芯片四方联盟的概念,提出四方联盟(美日韩中国台湾)的主要任务不是限制中国做大,而是限制中国做强,四方联盟主动放弃了中低端芯片市场,而聚焦于对高端市场的把握(10nm以下芯片)。对美国来说,战略的关键将是压制中国的芯片研发能力,从而固化当下的产业分工,确立美国及其盟友在半导体高端领域的绝对优势。这一任务的关键就是限制相关企业向中国出口产品、设备和技术。去年以来,拜登政府和美国国会都开始行动,试图遏制中国的研发,去年10月初,美国对半导体和芯片制造施加出口限制,规定美国芯片制造商出口用于先进人工智能计算和超级计算的芯片须获得美国商务部的许可,美国商务部还列了一个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向名单上的中国企业出口产品。今年6月,拜登政府又考虑颁布新的人工智能芯片出口限制,禁止英伟达和其他芯片制造商向中国出口,去年10月的禁令颁布后,英伟达和AMD仍通过“黑市”向中国企业出口,美国政府此举显然是为了加大对美国企业的管制。6月底,在美国的游说下,荷兰政府又宣布,与日本、美国达成协议,规定荷兰半导体公司在向国外出售芯片制造设备前需要获得政府批准。这意味着中国获取光刻机的难度将越来越大。7月4日,拜登政府又准备限制中国企业使用美国云计算服务,要求亚马逊、微软等企业向中国提供云计算服务前需要获得许可。6月27日,美国国会共和党人更要求拜登不要续签8月27日到期的《中美科技协定》,《中美科技协定》是1979年中美蜜月期时的协定,协议让中美可以在科技领域进行合作,中国可以派出学者和留学生,与美国进行科技情报交流,同时进口先进设备。共和党人要求废除这一协定清晰的表明美国的战略转向,即美国不愿意让中国有任何进一步的发展。通过这两年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美国政府仍然有条不紊的推动计划,但仍然遭到美国企业的抵制,美国企业正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同行一起,阻挠美国战略的实施。3美国战略的阻力与中国的“定力”美国、韩国、中国台湾的企业都对美国政府的战略进行抵制,这主要是利益决定的。在英伟达的总营收中,中国市场占据了26%的销量,芯思想研究院统计,中国大陆分别占美国芯片公司、EDA公司、设备公司营收的32%、16%和29%,美国的禁令这些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在韩国,三星和海力士属于国家命脉的大公司,三星一家总营收占韩国GDP的20%,其中中国市场占三星营收的8.73%,虽然中国市场占比不断降低,但禁令对于三星的影响仍是严重的。实际上300家韩国出口商,有47%拒绝加入美国的芯片四方联盟。台积电也是对中国大陆出口的大户,根据台积电的财报,2022年中国大陆占营收的10.8%,其中年增长49%,仅次于美国。这让台积电也不愿配合美国政府。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中美之间仍然存在广大的中间地带,这些中间地带出于利益需要都不愿“选边站”,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庞大的市场、相对齐全的产业链以及在代工行业上的比较优势,仍是重量级的筹码。同时中国还掌握着芯片制造所需的关键矿物,商务部7月3日就宣布从8月1日起对镓、锗及30多种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镓、锗对于半导体、导弹系统和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至关重要。中国还握有芯片制造需要的关键资源稀土,而中国的稀土产量占全球的70%。在这场竞争中,中国并不是无牌可打,只要我们自己保持战略定力,不要主动关起门来,与外界脱钩,美国的战略遏制就难以真正奏效。俄罗斯仅仅我有天然气的优势,就能长期拿捏欧洲的命脉,直到俄乌战争爆发双方才彻底脱钩。中国对全球化的介入远高于俄罗斯,只要我们自己不犯错,就不能把中国从全球产业链中剥离。这场竞争的结果,最终还是要看我们自己的定力究竟有多强。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重大政策,下面是知识星球部分内容的截图,在星球,我会不断更新干货,并和大家随时交流。知识星球还有相关的vip群。
2023年7月7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竟然有这好事?∣免费和顶级大咖学习的机会来了!

2023全国优秀大学生调查研究公益特训营来啦公益特训营来啦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为响应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培养综合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由中国调查研究顶级学术团队带来的优秀大学生调查研究公益特训营来啦!你想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吗?你想掌握调查研究的一般方法吗?你想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吗?在本次特训营中,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专业的学术课程和实践指导。特训营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调查与研究结合的教学理念,聚焦于提升学生调查研究的专业化知识和实操性能力。学界大咖、业内专家将手把手教你如何与“不同身份者对话”,还有多位具有丰富调研经验的老师随时解答你的疑问。一活动主题全国优秀大学生调查研究公益特训营(1-3期)二组织单位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
2023年6月20日
其他

没人结婚,也没人离婚了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民政部门公布了2022年的结婚数和离婚数,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不仅没人结婚,也没人离婚了。结婚数为683万,创1980年以来最低,离婚数为210万,创2008年以来最低,结婚率为4.8%,创1978年以来最低。这个数据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这两年,中国人太缺乏安全感了,大家极度追求“不变”和稳定。结婚数降低的逻辑很好理解。防疫三年,政策和经济形势都扑朔迷离,大环境不好,人们自然推迟婚姻。毕竟,在中国结婚是要钱的,尤其是男性,要有房有车,农村地区还要付彩礼。经济形势不好,今天月收入三四万,明天说不准就下岗了。加上这两年青年失业率一直在高位,大学生就业尤其难,而结婚主力又是95后、00后,因此很多年轻人都推迟结婚,有人甚至开始恐婚恐育,想一辈子单身。养活自己都很难了,哪还有余力付这么一大笔钱?不买房不结婚,考一个编制永久性躺平,很多年轻人都有这种想法。结婚数降低好理解,离婚数降低的逻辑是什么呢?其实也是“求稳”。离婚的人群主要是中年人,两个人待久了,彼此腻了,都想换个活法,与过去告别,但现在形势变了,夫妻们发现离不如不离。就数据看,我国在1992年以前,离婚数是比较低的,离婚率比结婚率要低得多,这主要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观念还比较保守,认为离婚是不道德的,能不离就不离。1992年后,由于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社会的逐步开放,人们开始接受离婚这一行为,1992年后,在结婚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离婚数从1992年的84.9万一举飙升到2007年的209万,到2019年,我国的离婚数已经高达470万,离婚人数相当于结婚人数的1/2。但2020年后,离婚数直线下降,到2022年,只有210万了,不足2019年的一半。降低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离婚也是需要成本的,以前经济形势好,能不将就就不将就,感情破裂了立马离,没有丝毫妥协,但现在不成了,现在大环境不好,就要抱团取暖,两个人能彼此照应,总比一个人好过。而且你离了,能保证找一个更好的吗?大概率不如第一任。而且离婚涉及财产分割,很多中产本来就收入下降,有的还丢掉工作,欠着贷款,要是再分割财产,无疑是雪上加霜。两人一合计,与其陷入囚徒困境,都遭受损失,不如大眼对小眼,凑活着过吧。考虑到女性的平均工资低于男性,女性失业率比男性更高,女性维持婚姻的意愿可能更高。艰难时期,不要谈感情,要谈生存。在大环境不变的基础下,我预计,2023年的结婚数和离婚数,也不会有太大变化,降低是一个大趋势,不是短期的政策所决定,每个人都感受到一股寒气。我之前写了一篇文章,叫中国社会出现守成心态,提到企业家减少投资、年轻人热衷编制、储蓄增加是守成心态的体现,现在又多了结婚数离婚数降低,守成就是追求稳定,追求“不变”,厌恶任何可能出现的风险,结婚是风险,离婚也是风险,既然都是风险,不如不做。这种对于静态和稳定的追求会深刻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人们正收敛起野心,希望过简单、安宁的生活。夏天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独自前行,而在冬天人们必须储存物资,抱团群暖。只要度过这个寒冬,我相信中国社会会重新焕发活力,中国的比较优势仍在,中国仍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中国只待一个回春的窗口。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经济政策,下面是知识星球部分内容的截图,在星球,我会不断更新干货,并和大家随时交流。知识星球还有相关的vip群,欢迎大家加入。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中国社会未来的三种状态

★成为仝麟阁的资深读者:点击上方「麟阁经略」→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其他平台读者请关注公众号“麟阁经略”这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提示:微信目前修改了推送规则,很多朋友反映我发布文章后在订阅栏看不到,请读者将公号设置为星标,以便及时接到推送(如开头红字所示)。在今年年初,我们历经四个月的调查、走访,研究就业、人口、产业等多项数据和趋势,总结出以下观察及预判:核心观点:1.未来中国将根据省份区域,呈现出三种社会状态:以东北为代表的区域表现为“慢性衰竭”、西南区域城市化停滞并成为生育主力、经济发达地区将是“繁荣+不稳定”并存的状态。2.目前整体有慢性衰竭的迹象。但具体细分,东北处于发展后衰退的阶段,已经进入了“慢性衰竭”,且这种现象开始扩散到华北、西北地区。发达地区属于发展的成熟期,依然有经济红利,但繁荣中社会矛盾最激烈。西南地区为发展早期,属于“前现代”,但财政支出放缓后,发展会趋于停滞,会维持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生育率。3.在生育率锐减的时代,西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减缓未必是坏事。如果继续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将西南或类似的欠发达地区靠基建投资“一刀切”地城市化,不仅会因为无法持续而浪费资源,反而会把生育意愿最强的社会结构摧毁,加剧人口问题。高生育率意味着西南人口将在未来,成为涌入东南发达地区的主力。而西南人口因社会发展水平和观念不同,融入东南发达地区极为艰难。因此一定要在西南地区大力投入和发展职业教育,更好地解决新生人口的就业和收入问题。在不久前的一篇付费文章我对未来形势的预判和普通人的应对策略里,我提过一个概念叫社会的“慢性衰竭”。这种衰竭表现为“年轻人减少生育、富人守成、,整个社会处于一种低欲望、低生育率,有问题但无动力解决的状态。”“慢性衰竭”的成因我分为两篇文章进行了陈述当社会进入“慢性死亡”,中国古代史,为何总逃不出“治乱循环”?,有兴趣可以了解,不过不妨碍后面的阅读。1“慢性衰竭”是北方多数地区面临的最大挑战。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日本的平成时代,并持续至今。体现在经济数据、房价和人口都呈现出下行趋势,在那篇付费文章里,我指出这种迹象的可能性。但是,我们毕竟比日本大得多,这样的描述有些笼统,因此我想更细分一下,未来中国将根据省份区域,呈现出三种社会状态:以东北为代表的区域表现为“慢性衰竭”、西南区域城市化停滞并成为生育主力、经济发达地区将是“繁荣+不稳定”并存的状态。在解释三种社会状态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一个前提,就是中国从改开后,有条主线一直没变——不断推进城市化。城市化的好处很多,首先城市创造经济增长的能力更强。同时,中国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给模式,更利于发展基建,大规模基建的目标和效果就是城市化。1978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为17.92%,而到了今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了60%以上,意味着十四亿人有8.4亿人住在了城市。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城市的价值观更偏向于个人本位,法律和商业所提供的保护,超过了传统的血亲宗族,生育率因个人权利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而骤降。河南是最典型的例子,90年河南总和生育率2.941(平均每对夫妇生育2.941单位人口),位居全国第四,而七普时这个数据为1.4,属于“极低生育率”。与之相对应的,是河南城镇化率在十年以1.69%的年均增速提升,达到56.45%。这个增速居中部六省第1位、周边省份第2位,不止河南一家,城市化是生育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另外,城市化本身也存在可持续性的问题,可持续的前提是要有支柱产业。因此,一些纯靠负债拉动、或者产业淘汰地区的城市,则会出现“空心化”现象。东北最为典型,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基地,是中国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地区,却在市场化的浪潮中迅速衰落,表现为人口流出、生育率锐减、老龄化加剧。但这种“慢性衰竭”不是说城市会退回为农村,从而增加生育率。东北城市衰竭的表现是鹤岗这样的情况,人口减少,但不是走向农村,而是去发达地区,或者直接不生育。(曾经因石油开采而兴起的玉门市,如果已成“鬼城”,随着人口下降,未来这种状况会持续发生,某些产业衰退的城市会逐渐鹤岗化)而那些城市化可持续地区,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则成为了人口流入的目的地,七普数据显示,广东流动人口全国第一,
2023年6月7日
其他

埃尔多安的“小聪明”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土耳其大选第二轮投票尘埃落定,埃尔多安以52.14%的得票率击败了反对派候选人,成功连任。埃尔多安领导的正义与发展党与其他4个政党组成的“人民联盟”,也取得了600个议会席位中的321席,埃尔多安仍将以压倒性的优势统治土耳其。埃尔多安的胜利表明大多数土耳其民众不愿再遵守凯末尔的西化路线,他们更愿拥抱伊斯兰和突厥民族主义。经济低迷和地震丑闻虽然重创了埃尔多安,但还不足以让他输掉选举。这次投票,除了沿海城市和东部的库尔德人支持反对派外,大量的土耳其内陆人口都支持埃尔多安。这充分表明凯末尔的世俗化政策是不彻底的,未能触及广大的内陆地区,凯末尔的共和国只是威权体制下的昙花一现,缺乏更深的民意基础。土耳其会走向伊朗的道路吗?修明认为,土耳其在内政层面会效仿伊朗,扩大伊斯兰教的影响力,奉行反西方价值的宣传策略,但在外交上,埃尔多安仍会审时度势,他虽然会在小问题上不断打擦边球,但在关键问题上会始终和美国保持一致。79年美伊关系破裂,主要原因不是霍梅尼支持原教旨主义,而是霍梅尼主导了伊朗人质危机,扣押了美国外交官,埃尔多安显然不会重蹈覆辙。埃尔多安并非霍梅尼式的宗教狂徒,而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鼓吹伊斯兰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不需要实质性的强硬,只需要让选民相信自己的强硬即可。就埃尔多安的过往看,他颇有些小聪明,懂得如何既取悦保守选民又不真正得罪西方国家。埃尔多安执政20年,虽然不断发表反西方的言论,但埃尔多安却始终坚定留在北约,并不断购买美国的军事装备,向美国输送利益。2016年,美国支持居伦政变,埃尔多安虽然气愤,但并未丧失理智,和美国撕破脸,而是暗中和美国较劲,与俄罗斯发展关系。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虽然土耳其开始与美国讨价还价,但最后还是允许芬兰加入北约,并援助乌克兰无人机,在俄乌这一关键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埃尔多安在察觉到俄罗斯的虚弱后完全倒向了西方。这次大选结束,埃尔多安更是向美国伸出了橄榄枝,在大选期间,拜登明智的保持中立,没有进行表态,为了回报拜登的好意,埃尔多安刚结束大选,就称要和拜登通电话,讨论购买F-16战机和瑞典加入北约的问题。土耳其总统发言人更称埃尔多安或许会邀请拜登参加就职典礼。就目前的迹象看,土耳其无异主动挑起和美国的冲突,只要美国不干预土耳其内政,埃尔多安仍会在国际事务上配合美国。考虑到拜登目前的主要目标是中国和俄罗斯,拜登与奥巴马又更聚焦国际现实,美土在未来大概率会进入一个平稳期。现实主义者埃尔多安再次抓住了历史的机遇,避免自己陷入尴尬的处境。大部分支持埃尔多安的选民文化程度不高,完全相信埃尔多安的宣传,不管埃尔多安实质与美国的关系有多好,只要埃尔多安在国内能表现出一副民族主义者的样子,就能继续赢得他们的支持。埃尔多安仍会在国际上打一些擦边球,不时为难一下美国和欧洲,满足土耳其人的虚荣,而拜登也会识趣的配合埃尔多安进行表演,民族主义本就是一场表演,埃尔多安将这场戏演到了极致。不过,虽然埃尔多安有小聪明,但还没有大智慧,他没有在最合适的时机全身而退,反而在风口浪尖上进一步加强权力,而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埃尔多安成为土耳其的国民偶像,一半的原因是他任内经济增长迅速,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但经济增长取决于经济周期,而现在土耳其经济已经进入下行周期,全年通胀率达到44%,是一个近乎无解的问题。实际上,低迷的经济和地震后的丑闻已经严重挫伤了埃尔多安的威望,这些问题未来五年也很难得到解决,埃尔多安连任背后是更多的麻烦,也许,埃尔多安的败落就发生在未来五年。其实,埃尔多安最合适的退场时机就是2017年,当时土耳其经济正处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埃尔多安大可以发一波福利然后功成名退,成为土耳其的伟人,如果他不准备连任,也就不需要修改土耳其宪法,也就不需要承担之后通胀的责任。对于当权者来说,比实现野心更难的是克制自己的欲望,殊不知过犹不及盛极而衰,在何时恰当的退出才最为考验当权者的智慧。直觉告诉我,接下来的五年,埃尔多安可能并不好过,土耳其的种种问题,都要由他来承担。●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土耳其的国运进入转折点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经济政策
2023年5月30日
其他

土耳其的国运进入转折点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5月28日土耳其将进行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该次投票将决定土耳其的未来,是继续凯末尔的路线走世俗化现代化的道路,还是走埃尔多安的路线,回归伊斯兰和泛突厥主义。在西方与东方间进行选择,是土耳其绕不过的困境。5月19日,土耳其总统大选第一轮投票结果出炉,反对派领袖克勒奇达尔奥卢获得了44.95%的选票,仅次于埃尔多安的49.42%。执政20年,埃尔多安还没有经历过如此惊险的选举,这反映出土耳其严重的通胀和地震丑闻已经影响到埃尔多安的民望,埃尔多安正在丧失民心。埃尔多安为何会丧失民心,谈这个问题前,我先先聊下埃尔多安是如何崛起的。1埃尔多安的崛起20年前,埃尔多安当选总理,他一方面在经济政策上向中下层倾斜,一方面向宗教力量示好,双管齐下让其赢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埃尔多安观察到,所谓的凯末尔路线其实只得到了少数精英的支持,大多数土耳其人并不买账,大多数土耳其人,仍是虔诚的穆斯林。这就要谈到凯末尔,凯末尔在奥斯曼的废墟上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他的建国宗旨是西化和民族主义,西化就是学习西方,经济市场化,文化世俗化,政治民主化。民族主义就是构建土耳其民族认同,一切以国家利益为上,第二点争议不大,但第一点,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中下层的土耳其人仍是虔诚的穆斯林,他们不理解凯末尔的教导。凯末尔当然深知土耳其的民意,因此他虽然力图构建一个民主政府,但又采取了很多手段限制民主,为的就是阻止宗教势力上台。30年代的土耳其议会,很多议员其实并非由选举产生而是由政府直接指定,直到1946年凯末尔死后,土耳其才开始推行多党制和普选权。凯末尔还赋予军队维护国体的使命,如果民选政府不能有效治理国家或制定了反世俗化方针,军队可以推翻民选政府实行军管,历史上,土耳其就发生过4次军人政变。凯末尔的想法是,随着世俗化、现代化的深入,以及与西方世界交流的增多,大部分土耳其人终会认同自己的道路,军人干政只是过渡期的手段,是守住国体的最后一道防线。凯末尔怎么也没有想到,经济的发展不一定带来公众对世俗化的认同,一部分人反而会出于民族自尊和西化的弊端重新拥抱伊斯兰教,正是这部分人成为了埃尔多安的基本盘。1999年,埃尔多安在担任伊斯坦布尔市长时,公然违背土耳其法律,在公开场合朗诵伊斯兰教诗歌,被控煽动分裂而被捕入狱,但这次入狱不仅没能摧毁埃尔多安,反而让他变为了英雄。2002年,他就成功当选土耳其总理,之后更是把控政坛20年。埃尔多安在此后做的几件事,稳固了他在民众中的声望。首先是通过扶贫和宗教保守主义稳住下层基本盘。埃尔多安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核心选民是那些较为贫困、虔诚的农村选民和城市中下层。他上台以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穷人的政策。埃尔多安任内进行了大量农业投资,并且为农民提供贷款支持、税收优惠和补贴,埃尔多安还修建了大量基础设施,在乡村开办学校和医院,提升了农村的生活水平,在埃尔多安的执政下,农业产值增长了三倍以上,贫困率更是从2002年的30%下降到2019年的7.5%。除了经济政策,埃尔多安还拥抱伊斯兰教,以讨好保守选民,埃尔多安打破了政教分离的原则,开始在公立学校设置神学课程,2002年土耳其宗教学校已经极度衰落,学生不过6.5万人,但是到2016年则暴增到120万人。埃尔多安一手拯救了伊斯兰教。(埃尔多安将圣索菲亚大教堂由博物馆改为清真寺)埃尔多安还打破了凯末尔公共场所不得穿戴宗教服饰和符号的原则,他开始允许女性戴头巾,并允许公共建筑使用伊斯兰教标志,一些被凯末尔打击的伊斯兰教组织和节日,也得到复兴。在中下层土耳其人眼中,埃尔多安就是他们的领袖,他不仅在经济上照顾穷人,在信仰上也是个虔诚的穆斯林,他们无比崇拜埃尔多安。当然埃尔多安也有不少反对派,很多城市中产阶级仍然忠于凯末尔的路线,不认同埃尔多安,但埃尔多安通过有策略的战术成功分化了反对派。埃尔多安是非常狡猾的,他擅长步步为营,积少成多,比如恢复伊斯兰教地位,埃尔多安每次只修改一个小政策,最多算擦边球,算不得重大变化,世俗派即使知道埃尔多安的意图也没有充分的理由反对。另外,埃尔多安还借助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欧盟的傲慢有效分化了世俗派,将民族主义者拉到了自己一边。2008金融危机,很多土耳其人开始质疑西方模式的有效性,同时欧盟迟迟不接纳土耳其也激怒了民族主义者,他们认为既然西方不要土耳其,不如走伊斯兰和泛突厥主义的路线。埃尔多安有效利用了这股民族情绪分化了中产阶级。埃尔多安还用经济增长稳住了中产阶级。直到2019年前,土耳其的经济一直高速增长,2002-2019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5.6%,2010年一度达到9.2%,贫困率从30%下降到7.5%。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土耳其人都相信埃尔多安有能力让国家更加强大,这股国家崛起的共识消弭了其他分歧。2埃尔多安的危机转折点是2016年。2016年,宗教保守力量的反对者居伦和持世俗派立场的军队发起兵变,试图终结埃尔多安的统治,但埃尔多安利用社交媒体动员群众迅速粉碎了兵变,借助清算反叛者,埃尔多安将军队、政界、教育界的反对者一网打尽,实现了对全国的全面掌控,凯末尔军队监督国体的构想也彻底破灭。失去了制衡的埃尔多安在2017年操纵国会修改土耳其宪法,改议会制为总统制,强化自己的权力,按照新制度,埃尔多安可以再统治土耳其十年。但非常权力也需要非常之名,埃尔多安不断破坏凯末尔的构想,践踏国体,就需要突出的政绩来消弭不满。(2016年,民众帮助埃尔多安挫败了兵变)2017-2018年,土耳其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贸易赤字和失业的问题,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埃尔多安大量超发货币,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埃尔多安的政策不但没有稳固声望反而导致自己的统治由盛转衰。2018年7月,土耳其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5.85%,2021年6月,通货膨胀率仍高达17%,很多物品的价格上涨了70%,物价飞速上涨严重影响了低收入者,他们对埃尔多安的支持开始动摇。2023年2月6日,土耳其爆发7.8级大地震,导致4.8万人死亡,33座大中城市成为废墟,期间暴露了埃尔多安的基建投资不过是修建了一堆豆腐渣工程,面对强震不堪一击,而埃尔多安迟缓的救援也再度让其丧失民心。通货膨胀和大地震动摇了埃尔多安的统治,给了反对派机会,埃尔多安的反对者们开始史无前例的团结起来,其中既包括拥护凯末尔路线的世俗派,也包括库尔德政党,六个反对党团结起来,共同支持议员克勒奇达尔奥卢。3凯末尔的西化路线危在旦夕克氏是一个专业官僚,是凯末尔的忠诚继承人,被誉为土耳其“甘地”,他号召土耳其人团结起来,捍卫民主和法治,推翻埃尔多安的独裁统治。克氏成名是在2017年,当时他从安卡拉步行450公里到伊斯坦布尔,以抗议埃尔多安监禁一名向反对派媒体提供信息的议员,克氏认为埃尔多安力图在土耳其实施独裁统治,2016年后,土耳其共有845起涉嫌侮辱总统的刑事案件,侮辱总统最高可判处四年徒刑。为了赢得这次选举,尽可能的团结多数人,克氏调整了共和人民党(凯末尔创立)激进的世俗化政策,提出维护妇女戴头巾的权利,尊重不同信仰的人士。他还对库尔德人伸出了橄榄枝,承诺维护少数民族的权利,在克氏的统战下,埃尔多安的反对者集结起来,终于形成了一个可以和正义发展党抗衡的联盟。尽管反对派团结了起来,但仍无法压倒埃尔多安,可以预见,即使反对派获胜,优势也会极为微弱,以埃尔多安的性格和其对社会、政界的掌控力,他完全可以以舞弊的名义推翻选举结果,无论选举结果如何,似乎都无法动摇埃尔多安的统治。而选举之外,可以预见如果埃尔多安继续执政,土耳其一定会大幅倒退,因为除了宗教保守主义和排外政策,埃尔多安已经无牌可打。2002年-2018年,埃尔多安还能将经济增长作为合法性的来源,但现在土耳其的经济困境错综复杂,而且很大程度是埃尔多安导致,土耳其经济只会继续差下去。经济牌打不了,政治牌也玩不了,埃尔多安这些年一直加强个人权力,离独裁只有一步之遥,国体被破坏成这样,回到凯末尔路线也绝无可能了。埃尔多安唯一能打的牌,只有伊斯兰和民族主义,把国家衰败的责任推到西方和世俗派身上,转移民众的仇恨,通过加大与中东、中亚国家的联系构建突厥联盟,彻底抛弃凯末尔的西化路线。如今的土耳其与1979年的伊朗很相似,都是国运走势的关键时刻,如果克氏获胜且土耳其民众承认了选举结果,土耳其还有复兴的可能,如果埃尔多安继续获胜,可以预见土耳其将走向和伊朗类似的道路。土耳其曾被视为穆斯林世界现代化的标杆,如今看,它仍然缺乏深厚的民意基础,在现代化的中途,他的民众仍然选择了“民族自尊”和伊斯兰教。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经济政策
2023年5月23日
其他

克里姆林宫遇袭,俄罗斯大概率会总动员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昨天夜里,两架无人机袭击克里姆林宫,但被俄罗斯的防空系统击落,俄罗斯当局立即指控乌克兰策划了这场袭击,目的是暗杀普京。乌克兰第一时间否认了指控,泽连斯基称:“我们没有袭击普京,我们只想保卫自己的村庄和城市”。乌克兰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也称:“无人机袭击不会带来任何军事效益,反而让俄方有借口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袭击,指控乌克兰策划刺杀不符合逻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称无法验证事件的真伪,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难以进行推测。克里姆林宫遇袭,普京“险些遇刺”,主谋到底是谁?个人认为,不会是乌克兰,不会是美国,大概率是俄罗斯人自己。俄罗斯的强硬派,反对派,甚至普京自己,都有策划暗杀的动机。1乌克兰缺乏动机和能力暗杀大概率不是乌克兰策划的,乌克兰既缺乏动机也缺乏实施的能力。先说动机,乌克兰的诉求一直是明确,那就是收回所有领土,包括克里米亚和乌东地区。要达成这一目标,乌克兰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做好统战,让更多的国家援助自己,或至少保持中立。二是瓦解俄罗斯内部的战争意志,让俄罗斯无法拼尽全力与自己作战。虽然乌克兰在得到北约援助后具备了和俄军分庭抗礼的能力,但并没有改变敌强我弱这一基本的态势,俄罗斯的实力仍然强于乌克兰。如果俄罗斯动员全部的力量,即使乌克兰获胜,也会丧失国家的元气。“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是泽连斯基绝不愿看到的。开战以来,泽连斯基一直试图分化普京和俄罗斯民众的关系,号召俄罗斯民众不要支持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如果这次袭击真是乌克兰人干的,不仅达不成分化的目的,反而会让克宫具备进一步动员的借口。有人说泽连斯基策划暗杀是为了震慑俄罗斯人,为乌克兰的反攻造势,我认为不大可能,如果真是为了威慑,乌克兰不应该否认指控反而应大方承认。历史上,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数次空袭东京,每次都大张旗鼓地宣传。恐怖组织ISIS为了威慑对手,也是主动认领恐袭事件。威慑一定要人尽皆知,自己都不承认,达不到威慑的效果。说完动机,我们再说能力,乌克兰根本没有暗杀普京的能力,无论乌克兰情报部门多么厉害,都做不到在仅仅几平方米的范围内,用无人机去瞄准一个特定的人。而且俄罗斯自今年一月起就一直在莫斯科附近布置防空系统,乌克兰无人机的多厉害,才能穿过层层包围,直达克林姆林宫。如果真是乌克兰干的,俄罗斯防空系统岂不是成了笑话?既然不是乌克兰,会是美国吗?也不大可能,美国的核心目标是控制俄乌战争的规模,慢慢给俄罗斯放血,俄乌战场的僵持对美国最有利。美国没必要冒险刺杀普京,俄罗斯要是真失控了,对美国也是风险。2普京与民间力量均有动机乌克兰,美国没有动机,俄罗斯内的各方势力,却既有动机也有能力,防空系统主要防止外部,但对自己人缺少防范,而且自己人离首都近,放无人机最容易。俄罗斯的强硬派,反对派,甚至普京,都有策划暗杀的动机。持民族主义立场的强硬派,暗杀对他们有利,他们对目前战场僵持的现状不满,认为俄罗斯应扩大战争。袭击普京可以制造紧张的气氛,唤起俄罗斯人的危机感,同时暗杀对普京也是一个警告,暗示他不能对乌克兰妥协。实际上,在袭击发生后,很多俄罗斯军事博主立即呼吁俄罗斯升级战争,他们批评克里姆林宫的软弱,认为他们竟允许乌克兰多次突破红线而不进行充分报复,他们呼吁俄罗斯升级局势,包括加大对泽连斯基的暗杀。强硬派不需要暗杀成功(普京死亡不符合他们利益),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气氛,目前看,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另一股可能是俄罗斯反对派,他们的动机就很简单了,他们一直说这场战争是普京个人的战争,既然是个人的战争,除掉普京就够了。这种可能性也不能排除。第三个可能是普京自己,原因无他,因为这场暗杀对普京最有利,整个事件的过程俄罗斯官方的反应也很让人怀疑。首先,无人机袭击时普京刚好不在克里姆林宫,袭击一定无效,其次,事件爆发后,俄罗斯官方未加思索就搬出了一套说辞,并指控乌克兰发动了袭击,这一切太快太及时了。整件事情的发展也有利于普京,普京一直想扩大动员规模,但每一次动员都会遭到抵制,尤其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居民,一直想置身战争之外。这次暗杀给了普京充分的理由扩大动员,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俄罗斯必须进行还击,现在已经不是局部战争,而是伟大的卫国战争,既然是保卫国家,就要全民总动员。从逻辑上看,存在自编自导自演的可能。3俄罗斯大概率会总动员上面的分析都是我的脑洞,脑洞,有可能对,也有可能错,仅供参考。但无论策划暗杀的是谁,有一点已经明确,那就是俄罗斯政府会充分利用这次暗杀,为全面动员创造条件。暗杀事件刚出,俄罗斯官方就指控乌克兰发动袭击,并竭力向俄罗斯民众宣传乌克兰的暴行,而且这次暗杀的时间临近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俄罗斯显然是想借暗杀进行舆论造势,俄罗斯官方会将战争描绘为关乎俄罗斯民族生死攸关的卫国战争,从而进一步扩大战争的民意基础,并进一步压缩反对派的空间。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俄罗斯就会继续扩大动员规模,直到最后进入全面动员,战争会全面升级。我们正进入人类历史的关键阶段,考虑到普京的决策一向出人意料,战争和人类的命运走向何方,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经济政策
2023年5月4日
其他

中国社会出现守成心态

▼上周一直在广州,深圳调研,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国社会出现守成心态,企业预期变差,减少投资,家长希望孩子考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整个社会都呈现一种收缩,保守的态度。首先是毕业生热衷考编,调研结果是广州的双一流学校,本科生大概50%考研,25%考编,25%去民营企业,越是好学校,考研考编的情况越严重,即使是广州生源地的学生,也仍然热衷考编,在考编上,南北方没有本质区别,不存在山东人愿意考公而广东人不愿的情况。这几年,考研考公二战三战的群体也开始增多,2022年,深圳生源地学生未落实就业的有7000多人,相比2021年翻了一番,到今年3月,仍有1300多人未就业,未就业的原因主要是考公考编。校招情况,央企国企在毕业生眼中的优先级远高于大厂,很多中小企业无人问津,毕业生一股脑涌向体制内。他们高呼“寒窗苦读十二年,就是为了今后能躺平”而涌向考公独木桥。虽然现在体制内在过紧日子,不少部门经常加班,也有不少公务员在网上现身说法,但他们似乎并不愿相信。毕竟,如果这个幻梦再被戳破了,还能干什么呢?现在的大学生有一种向体制靠拢的心态,三年来,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对民企的预期比较悲观,他们只想流向体制支持的方向,获得一个稳定的编制。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不再有拼搏奋斗的精神,只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们渴求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心态的变化并非是防疫三年才发生,早在十年前,很多江浙小老板就希望孩子考编,他们不指望孩子能继承家业,赚大钱,只希望孩子能找一份正经工作,不惹事,让家里有面子,满足这三项要求的只有公务员,早在十年前,富二代考公的情况就已经非常普遍。中国人的亲子关系与西方不同,西方是各过各的,父母的钱要用来养老,子女的未来要自己去拼,子女结婚,父母都不一定过问(除了少数精英群体),但中国家庭,无论贫富,都存在严重的代际剥削,存在父母压低消费供养子女的情况。比如,中国人结婚都要男方买房,能自己负担房子的新郎少之又少,都是靠掏空六个钱包才组建家庭。中国家庭的模式让中国孩子很难自立,以前好歹孩子多,家长对单个孩子还不重视,现在独生子女,父母所有的爱与财富集中到孩子身上,必然会造成啃老的情况。而且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心态也变了,以前孩子多,孩子去外面闯荡父母不在意,现在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只希望孩子平安,这种心态的变化决定了中国社会开始走向守成。有这样的家长,能有拼搏的下一代吗?除了大学生群体走向保守,企业家群体也开始出现守成心态,今年珠三角的就业形势不好,往年都是缺工,今年却是供给过剩,因为应聘工人多,普工(非技术类工人)时薪从2021年高峰时的28元降到14-17元/小时。企业还优先招女工,因为女工好管理,男工反倒找不到工作。就业形势不好的根本原因是企业投资减少了,这边不少人反映,以前开招聘会,企业家都很热情,今年却非常冷淡,因为不准备扩大投资,自然不需要毕业生和工人。以前是一个人对应2-3个岗位,现在是一个人对应1个甚至0.7个岗位,人比岗位多,肯定难就业。那么企业家为何减少投资,主要是预期不足,他们对未来的环境感到忧虑,担心地缘形势和大环境会影响生意。宏观上看,2023年一季度,央行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而去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意味着今年前3个月就增长了去年全年将近6成的规模。而2022年相比2021年存款又增加了15%。现在央行钱发了不少,但人们没有消费和投资的欲望,导致发出去的货币没有起到作用,M2,社会融资连创新高,但物价仍然萎靡,消费仍停留在浅层消费,这都反映老百姓和企业的预期都没有恢复。一位企业家直言不讳的说,他三年营业额是增长的,但是选择在越南投资,不是因为越南人工便宜,他说越南水电贵,人也懒,还是中国工人好,但他担心未来的氛围和环境,因此只能多头下注。这个月,不少领导都发话“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民营企业家涉案的,能不捕就不捕”,要为民营企业解决问题,就是为了稳住预期,提振信心,马云这个时候回国也是为了提振信心,可以理解政府举措的初衷。但是我想说,企业家并不需要被“特殊对待”,今天能能不捕就不捕,明天就能应捕尽捕,企业家需要的是稳定的预期,而稳定的预期要靠法治和制度来解决。只要保护好企业家的正当权益,坚持依法行政,真心的公平对待企业家,他们的信心自然会恢复。同时我也想告诉激进的网民,要正确看待民企和经济,就业间的关系,民企过不好,经济,就业就好不了,民营企业提供了60%以上的GDP和80%以上的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民企衰退影响千万人的利益。民企固然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不是你死我活的程度,加班和福利都可以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解决,要认清问题的本质,实质,不能冤枉无辜的人,不能一杆子打死。殊不知通向地狱的道路往往充满善意,任何理想化的解决方案都是不可信的,只有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解决问题。民企与打工人,共生关系远大于对立关系。现在中国经济固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只要政府和社会实行正确的决策,稳住预期,当下的“守成心态”就只是暂时的,中国经济会迎来真正的复苏。事情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应对现状,能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是未来我们最需要深思的事。欢迎关注沉思的托克维尔矩阵号修明经略
2023年4月12日
其他

农村人也不爱生小孩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女性地位的提高和人们生活预期的普遍提升,结婚率,生育率必然会降低。城市与乡村只要发展的先后之分,并无本质差别,90后,00后的农村青年,也开始像城里人一样,奉行优生优育,那种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观念即使在农村也名存实亡了。前几天看了一篇论文,叫《农村新生代青年的生育意愿及其转变动力》,作者是李永萍,是南开大学的研究员。她调查了皖南地区的一个乡村Y村,发现农村青年的生育意愿与父辈相比大幅降低,大部分人只生一胎,最多生两胎,作者统计了Y村青年的生育数量。其中80后夫妇有135对,生育一胎的有32.6%,两胎的60%,还有7对夫妇生了三胎以上。90后夫妇90对,生育一胎的占比57%,两胎的30%,生3-4胎的为0,还有9对一胎也没生。按照样本结果计算,80后的总和生育率大概为1.7,90后为1.2,90后相比80后生育意愿下降的非常厉害,已经远低于2.1的正常更替水平,90后农村青年的生育意愿和城市基本持平。对于农村青年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作者认为主要是观念的变化。她提到现在的农村青年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再看重传宗接代,也不相信养儿就能防老,他们担心孩子会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她提到农村青年在生育男孩时尤为谨慎,如果第一胎是男孩往往不会选择生育二胎,因为农村的彩礼太高,生两个男孩等于破产。她还提到2000年后,农村家庭的权力很大程度转移到儿媳妇身上,性别结构失衡让女性的话语权迅速扩大,丈夫往往和妻子保持一致而非父母。综合李永萍的观点,我认为至少有三大因素决定了农村人生育意愿的降低,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口会不断下降,在短时间内总和生育率不会上升。一是农村人和城市人观念趋同,不存在两个社会,生育成本的提高是必然。很多国人没有意识到,中国的工业化已经进入尾声,农民早已不是人口中的多数。虽然我国农村户籍人口占比仍有50%左右的,但大量的农村人(尤其是中青年)居住在城市而非农村,202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65%,未来还会达到70%,5000年来,我国人口第一次主要由市民而非农民组成。很多90后,00后农村青年根本不会种地,他们和城里人一样工作,消费,娱乐,他们同样喜欢刷短视频,唱ktv,玩网络游戏,他们同样接受了城里人的婚育观念。生育不能降低小夫妻的生活水平,要富养子女,尤其要在教育上投资,这意味着农村的生育成本也在不断上升,生育2个子女已是农村家庭能够负担的极限。二是农村女性的地位不断提高,女性天然支持少生优生。2000年以来,农村女性的地位是不断提高的,而女性地位的提升必然带来生育率的降低,传统社会下,高生育率依赖于宗族对个体,丈夫对妻子的强力控制。而现代社会,女性也可以出来工作,一旦女性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她就会思考机会成本的问题。一个在职场打拼的女性,一旦生育就会错过职业的黄金期,生育的痛苦和负担更多由女性承担,女性将被迫在事业和家庭间进行抉择。这决定了女性更容易恐婚恐育。除了女性参与工作,农村的性别筛选让男性远多于女性,女性的稀缺让女性在婚恋中拥有更多话语权。我国男性比女性多3000多万,这3000多万光棍主要在农村,农村20-29岁的男女性别比达到了120。加上女性婚配是往高处走,很多农村女性会嫁给城市男,农村男的现状只会更加残酷。在农村地区,相亲会男女比例甚至会达到5:1,10:1,二婚女性也不乏追求者。当下的高彩礼,不是民俗文化的问题,而是市场供不应求的问题,无论怎么限制,都没法解决僧多粥少的困境。如果取消彩礼,农村男恐怕更没有机会和城市男竞争。(五女相百男)三是农村父代对子代的约束比城里人更弱,更无法约束子女生育。很多人认为农村的传统观念会逼迫子女多生育,这显然高估了农村父代对子代的约束。老一辈农民的收入偏低,往往攒不下多少积蓄,收入甚至不如现在在外打工的子女,农村人也没有退休金一说,并不能像城市老人一样用退休金反哺子女。在很多农村人眼中,老人不是“一宝”而是累赘,老人也不愿给子女添麻烦。很多调查都发现农村老人对子女的约束很低,并不如外界预期的那样能干预子女的决策,子女不想要孩子,父母往往毫无办法。这三点原因决定了农村青年的生育率不断下降,要想提高生育率,必须针对新的环境对症下药,政策必须适应广大青年的预期,不能奢望他们主动作出牺牲,替社会解决困难。政府可以颁布政策鼓励生育,比如给生育二胎及以上的家庭现金补贴,减免学费,并建设社会化的育儿服务,政府还可以要求企业强制夫妻同休产假(政府进行补贴),以减少女性的生育成本。除了政策,社会还可以关注另一个群体,笔者认为,广大中小城市的体制内家庭远比农村家庭更有生育潜力,他们也有能力赡养子女。体制内的待遇是随资历和职级增长,因此体制内父辈的收入远高于子代,很多上岸的小夫妻工资收入根本不能满足日常消费,都是依靠父母的补贴生活。因为在经济上依赖父母,父母对小家庭的决策影响更大,很多体制内夫妻生娃,都是被父母强迫。中小城市的体制内家庭既有生育意愿,又有赡养能力,也能给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往往几代都在体制内),如果给这个群体颁布政策,效果可能远好于农村家庭。总之,农村不再是社会的蓄水池,农村也不再是廉价劳动力的来源。笔者不认为这一转变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廉价劳动力的作用将远不如20世纪,我们与其担忧人口红利的消失,不如关注如何提升人才红利,让已有人口的生产效率最大化。中国的内需潜力仍未开发,广大受教育人口的作用仍未发挥。就拿内需来说,中国家庭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为39%,而世界平均水平是56%,中国尤其是农民家庭消费不足,如果我们落实农民工进城,落户,可以将该群体的消费水平提高近30%,城市化的发展也能让农村继续释放出7800万人口,这7800万人口如果从事工业和服务业,又将释放巨大的经济活力。中国的问题并非不可解,关键是不能用旧思维看待新问题,只要我们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中国的发展就仍存在巨大的机遇。▼对社会形势和国际局势不了解?对人生感到困惑和迷茫?长按下面的二维码,立即加入修明观察知识星球欢迎关注沉思的托克维尔矩阵号修明经略,小号会剖析中国社会和国内形势
2023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