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华版)李逸飞等|智能化与制造业企业创新

JJYGLY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4-09-09


❖ 自2022年5月18日起,《经济与管理研究》正式启用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投稿请前往:


https://rem.cueb.edu.cn

https://jjyg.cbpt.cnki.net

智能化与制造业企业创新
李逸飞 苏盖美 牛芮 王康

► 刊期:《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年第8期

► 作者简介:李逸飞管理世界杂志社副研究员苏盖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通信作者牛芮,北京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康,北京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


点击音频

收听本期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通过智能化实现制造业企业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4—2019年北京海淀科技园数据集,探讨智能化实施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从创新效率、产学研合作网络挖掘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智能化能够显著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效率、产学研合作起着明显的中介机制作用,人力资本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效果优于国有企业;与新型制造业相比,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效果不理想。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化与创新活动有良性的互动,应重视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促进制造业融通创新,这些都有助于新发展阶段下智能制造的提质增效。

关键词

智能化;制造业企业;产学研;创新效率;高质量发展;数智化

引用格式

李逸飞,苏盖美,牛芮,等.智能化与制造业企业创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44(8):3-16.


一、研究背景

智能制造是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因此,运用智能化改造传统制造业成为发展实体经济的基础,对新发展阶段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虽然中国传统制造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就业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但传统制造业创新体系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制造业企业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障碍。因此,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下探索智能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智能制造之路。

二、创新之处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机制上,深入探索智能化对创新的实质性影响。囿于数据可得性,现有文献大多从创新投入测度智能化对创新的影响,认为智能化能提高创新投入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然而,智能化对企业投入的促进作用有待讨论,两者可能存在替代性或互补性。一方面,企业有限的资金约束导致企业进行智能化转型可能会挤出企业创新投入。另一方面,智能化转型使得大部分劳动者从重复性的劳动中释放出来,企业的劳动力成本降低,节约的企业自有资金投入技术研发,从而引发互补效应。本文认为,创新投入高不一定代表企业创新的实质效果,而智能化能够通过提高创新效率带来实质性的创新效果。

第二,在数据上,本文使用北京海淀科技园区数据,该数据指标丰富,包含了大中小微的制造业企业,样本较为均匀。此外,该数据集具有丰富的创新指标,可用于测度创新效率、产学研合作网络,对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研究有独特的优势。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实施智能化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深入分析智能化促进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并挖掘企业在智能化中的问题与不足,为企业充分提高智能化效率、释放发展潜力提供经验证据。

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实施智能化能够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该结论在进一步克服样本内选择偏差、更换变量等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智能化改变了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模式和行为,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创新模式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创新结果;在高级人力资本的支持下,智能化实施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作用更为明显。第三,智能化促进创新的效果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类型制造业企业存在差异。本文研究得到的启示是,制造业企业需要抓住智能化转型给企业创新带来的巨大机遇。一方面,应将智能化技术运用到企业生产运营和决策中去,破除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障碍,通过创新范式的改变和创新过程的重塑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应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充分发挥智能化的优势,完善内部控制,在开放式创新网络中加强合作交流,积极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政府应加快推进制造业劳动力技能升级,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进行导师帮扶、行业培训,推动中小企业劳动力技能全面升级。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创新激励机制以提升效率。此外,政府应高度重视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传统制造业与高端制造业融通创新。传统制造业为高技术提供了应用场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传统制造业需要破除智能化的障碍,提供配套能力,提高供给侧水平。

(全文刊发在《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年第8期第3—16页。)

  ※ 阅读提示 ※  


《经济与管理研究》电子期刊已上线,新增目录链接功能,敬请扫码体验!

往期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经济与管理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